APP下载

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的丰富意蕴

2021-12-08周英东

奋斗 2021年5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小康社会现代化

■ 周英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的视角,深刻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深刻阐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深刻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弄清楚新发展阶段“由何而来”“走向何方”“如何前进”,对于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凝聚力量,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发展阶段是奠基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大台阶。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背景下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除此之外,中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利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困扰中国社会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 亿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如此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覆盖广泛的保障体系,这在以往是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所有这一切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圆满实现,标志着中国社会拥有了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坚实基础,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标志着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8月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乘势而上的“势”就是指我们党和国家长期积累形成的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等综合优势。奠基于这些显著成绩和综合优势基础上的新发展阶段,使得我们能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奋勇前进。

二、新发展阶段是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任务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关于判断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党的文献中使用过“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等表述。党的十三大首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段。关于这一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阐述之后,特别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是党的十八大,其理论原点、探索实践均始于党的十八大,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高度契合。时代之变,体现于日积月累的量变与质变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具体蓝图。报告规划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党中央治国理政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实现了奋斗目标的升级,反映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对新的更高奋斗目标的自觉追求和对新的发展阶段的超前判断。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里使用的提法是“基本实现”,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设计,到2035年我们就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第二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阶段结束我们就能够充分实现这个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也将完成,我国社会又将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完成,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我们拥有了开启新征程、实现更高目标的信心和底气,我们自然要对新的历史坐标做出新判断。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综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党中央做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这既是我国长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果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客观体现,也是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客观要求,更是对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动员。对一定时代和历史的判断决定一定的时代任务,一定的时代任务决定一定的时代作为。新发展阶段的判断更能表达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更能明确奋斗目标,更能增强行动自觉。

三、新发展阶段是经济社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看,人口红利锐减、投资边际收益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因素导致片面追求规模与速度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重点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是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身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是基础,国家要强,经济必须强;经济要强,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光靠规模已经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只有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才能顺利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大趋势,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着力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着力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我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有14 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其中还有4亿中等收入人口,外贸依存度已经由过去的60%以上下降到30%上下,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90%以上,居民消费正处在升级期,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我们有资格和底气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经济循环是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虚拟与实体、国内和国外良性互动的过程,这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国内大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只有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才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对外开放,才能真正赢得国际社会持续平等的合作。这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辩证法。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小康社会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