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2021-12-07石芳兵

客联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

石芳兵

摘 要: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独特的品质,可以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本文从抗逆力提升的角度出发,以在哈尔滨市XF小学校开展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项目为例,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认知偏差、学习能力较低、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抗逆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工作

随着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规模持续地扩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临多方面的诸如适应能力差、城市融入难、自我认知障碍等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抗逆力较强的个体往往能够摆脱困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培养、挖掘其内外在的保护因素,可以有效的与影响抗逆力形成与提升的风险因素抗衡。

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的提升过程中,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划被分为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服务重点在于提升其保护因素,降低风险因素。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复杂多样的需求,可以從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通过生命教育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内在保护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的提升,应同时关注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个体行为会受到思维认知的影响,要想彻底的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使其在学习、生活方面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态势,就需要从他们的思维过程出发,改变他们对个人与环境关系思考的偏差性,使之更为理性。

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可以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性,从内心深处去珍惜生命,从而避免出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残、自杀等极端事件。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也是从优势视角出发,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认识到自己优势的一个过程。在生命教育中经常会开展一种以一些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为例子,来激励健全人的方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中生活,经常会产生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不如他人的想法。这种消极的认知会扭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嫉妒或自卑的心理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便是一种天生的优势之后,会改善扭曲的心理,有效的提升个人的适应能力。

生命教育应该同时得到家庭与社会的重视。社工可以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建立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识,宣传一些生命教育的知识。同时促进家校合作,在学校中以绘本阅读、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展开生命教育,在家庭中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巩固生命教育知识。

2、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设置驻校社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成绩较差,社会资源较少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很少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同时遭受着城市居民的排斥与歧视,产生心理压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收入较低,家庭负担大,生活水平相对于城市家庭比较差,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原因,很少给与孩子及时的关注与照顾。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容易形成自卑、抑郁、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自身人格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问题的产生。

针对这种情况,驻校社工可以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充分的发掘其潜能,提高抗逆力。驻校社工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中可以零距离的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状态,与班主任进行及时的沟通,发现情绪低落、行为异常的学生,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情感支持,传授他们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把有着相似情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组成互助支持小组,增强他们的同辈群体支持,相互交流一起探索解决困难的方法,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社工通过协调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拥有的资源,帮助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引导他们明白虽然身处困境,但这些困难不仅仅是障碍,更是前进的垫脚石,掌握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之后,可以激发出更强的生命动力,实现自我的超越,取得自身的发展[1]。

3、通过品牌项目的建设来提高社会工作的认可度

相对于社会工作发展势头迅猛的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导致对社会工作服务购买的财政支出少。经济发展势头不足,难以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工作发展较为缓慢。部分民众对社会工作一无所知,社工开展活动时难以得到积极的配合与信任;部分民众则认为社会工作者是万能的,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对社会工作缺乏客观真实的认识[2]。

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周围课后辅导班数量较多,存在的问题也较为严重:辅导班均位于周围的民居之中,空间狭小、条件简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掌握的知识不够扎实,与同龄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仅仅依靠在学校中学习来提高成绩十分困难。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

在此情况之下,可以通过品牌项目的建设来提高社会工作的认可度,让民众对社会工作有更为直观的了解,逐步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政府、非营利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工作机构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品牌项目的建设中。社工应该整合已有的志愿者资源,联系学校、社区相关负责人,多方合作,建立如“四点半小课堂”、 “周末乐课堂”等社工课堂,在由社工和志愿者打造的社工课堂中,同时关注学习成绩的提升与身心健康的辅导。社工课堂成为一个优质的展示窗口,提高民众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黑龙江等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应意识到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响应国家号召,加大财政投入,先天不足而后起奋追,缩小社会工作发展的地域差距,推动新时代的社工发展共同繁荣。

4、重视非典型性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黑龙江省是人口净外流地区,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正是因为问题没有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突出,因此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典型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务中,而黑龙江省这样的非典型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能得到资源却少之又少。社工应秉持公正的原则,运用专业的方法,积极地开展社会服务,提高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支持,并促使他们从社会的进步中不断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3]。

社会工作在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服务对象开展活动时,应该密切关注不同个体的具体表现。并不是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无法处理遇到的问题,有的个体也拥有较为强大的抗逆力。社会工作者只能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才能确定有多少比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拥有良好的抗逆力,有多少比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需要抗逆力提升的服务。只有摒弃“一刀切”的服务思想,重视非典型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独特的需求,才能真正的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最为合适的服务。

社会工作者重视开展特殊性实务的基础上,应该抓紧把实践知识转化为理论知识的工作,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服务提供结构和秩序,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可以借鉴的范式。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在实务中的研究,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根据非典型地区实际存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水平,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存环境;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教育投入,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地实现。

参考文献:

[1]秦文达.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工作的思考——基于汶川县农村社会工作实践[J].商,2013(17):319-319.

[2]王晶晶.大连市X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管理问题研究[D].2007.

[3]罗金勇.外来务工子女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2016.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
以系统观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人力资源视角下武汉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