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企业降成本路径研究

2021-12-07蒋云飞胡睿欣孔德仪

商场现代化 2021年20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蒋云飞 胡睿欣 孔德仪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三五”规划期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在降成本方面的具体措施各不相同,改革效果存在差距。本文将对“十三五”期间制造业企业降成本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路径研究

一、引言

当前我国制造业虽然“底子好、体型大、数量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展得十分出色,现实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很好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长期以来和逐渐暴露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如今,我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不仅要穿得暖,还要穿得精致;不仅会简单的组装,更要掌握本源的创造。长期以来,我们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力一直欠缺,总是受制于人,在这个人们充满个性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同样也面临重大挑战,“老手艺、旧作品”产得多,堆得高;“新绝活、精物件”出得少,供不上,导致无效供给增多,有效供给不足,再加上人才稀缺,用工成本水涨船高,劳动力成本优势注定一去不复返。而我国制造业要谋求未来之发展,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中,降成本的问题就一定是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迎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面貌。从世界范围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具体实践来看,发展高质量的制造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抓手,应进一步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提升人才储备存量,精确设计纳税筹划方案。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企业降成本的路径建议

把握方向,选对路线,三思而后行。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已有明显改善,改革重点是要解决一系列不利于发展的现实问题,改革过程中必将遇到各类问题,大部分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使有理论支撑、国外经验,但要在中国的土壤上焕发新的生机依然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1.加大研发投入,走创新发展之路

如今,在制造业发展高成本的大背景下,降成本迫切需要采取新的方式,应从“主要靠减负”转向“主要靠创新”,创新才是降成本的必经之路。R&D是创新的源泉,R&D投入越多,创新产出就越大,因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单理解为R&D投入水平。

从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研发强度(R&D经费占GDP比重)来看,中国近10年的研发强度一直保持稳步缓增态势(见图1),始终高于邻国俄罗斯,虽与韩国一直存在较大差距,但与美国、日本的差距逐渐缩小,与法国基本持平。

从另一具体指标(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2008年-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强度在0.61%-0.84%之间,自2015年11月10日国家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后,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强度持续增长(见图2),提升为0.90%-1.32%之间。

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效果成绩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见图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创新效果指标下属分指标)持续增长,说明创新对产品结构调整的效果积极;而单位GDP能耗(创新效果指标下属分指标)从2015年至2019年持续下降,很好地反映了创新对降低能耗的积极效果。

2.发展智能制造,走转型升级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水平持续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收入水平的上涨,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从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的变化来看,2010年-2019年,我国制造业城镇就业单位人员工资总额从11140多亿元增长到了30197多亿元,翻了2.71倍。由于工作人员人数的不断变化,我们通过计算各年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进行分析看出,制造业城镇就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从2010年的30627.96元增加到78803.5元,上涨了近0.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约10.02%(见表1)。

从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不仅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增速较“十二五”时期有明显下降,而且制造业单位就业人员也在持续下降。预测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将出现大量人才缺口(见表2),其中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航空航天设备等领域预计缺口在10万到50万之间,新能源和高档数控机床以及机器人领域预计缺口达到400万至450万,特别是电力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缺口甚至高达900万以上。未来需求如此之大,而当下储备又如此之少,重点领域的人才已然成为了稀缺资源,所以当前制造业将面临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用工成本势必持续增高。因此,不仅要大力支持高等学校面向制造业专业领域,与相关骨干企业、创新中心等加强合作,实现人才自我培养、人才转向培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而且应尽快发展智能制造,走转型升级之路。

用工成本之高,是当前摆在制造业企业面前的一大问题。机器取代人工、智能制造体系替代传统人工制造迫在眉睫。放眼世界,着眼未来,中国制造業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当下、不可短视”,不能因起步难投入大,而不敢大力改革,破旧立新。就目前而言,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除了著名的亚马逊、阿迪达斯案例,惠而浦、西门子、惠普、Hirotec、Ocado 等制造业企业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智能制造工程实施以来,顶层设计、试点示范均有效推进,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不断加大,预计2023年达2380亿元(见图4)。

3.合理纳税筹划,走减税降费之路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内部税务体系也在发生转变,加之营改增政策的推进,企业应推行适应新环境的纳税筹划方案,进而达到企业节税目的,便于实现利益最大化。制造业的变化主要受需求因素的影响,而税收政策通过反映更多的需求和供应角色,最终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中。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实施纳税筹划存在一定弊病,例如:工作人员存在错误的纳税筹划观念、忽略纳税筹划存在的风险和缺乏统一性等。针对以上弊病,企业应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将筹划内容涉及到工作的各个阶层并科学完善出一套完整的纳税筹划体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政策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我国制造业应牢牢把握减税降费机遇期,研读政策,进行纳税筹划,合理科学纳税。正确认识纳税筹划作用,加大税务筹划人才培养,加强纳税筹划信息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走减税降费之路,一定不是打法律的“擦边球”,即偷税、骗税甚至抗税,而应该牢牢把握国家政策,捕捉政策导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三、结语

本文通过OEC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中国统计年鉴》、《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资料,整理出中国制造业往年及最新相关数据,采取制表绘图等形式进行专业分析得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企业降成本可采取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纳税筹划等三条基本路径,以上便是本文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那丹丹,李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中小企业转型模式与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9(06):130-133.

[2]李忠峰.创新是降成本的必由之路[N].中国财经报,2019-10-24(001).

[3]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贾楠,李胤.中国创新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2014,31(11):24-28.

[4]韩凤芹.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公共财政研究,2015(06):28-36.

[5]杨景海.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制造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11):10-14.

[6]邓小华.“中国制造2025”与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基于《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9):14-18.

[7]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0-05-23(003).

[8]席卫群.我国制造业税收负担及相关政策的优化[J].税务研究,2020(02):11-15.

[9]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J].智慧中国,2020(05):22-27.

基金项目: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企业降成本研究”、“北方工业大学毓优人才培养计划”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