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圈住的“喜欢”

2021-12-07本刊编辑部

中学生天地(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喜欢饭圈追星

本刊编辑部

今年,“饭圈”度过了一个并不平静的夏天。

选秀节目引发的“粉丝打榜投票”事件,偶像们相继翻车甚至触犯法律之后部分粉丝的言行,让“饭圈”文化一次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对此,国家相关部门重拳出击,直指“饭圈”乱象。

在青春期这个荷尔蒙爆棚的阶段,喜欢一个闪闪发光的TA,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共同的喜爱,大家组成了“饭圈”。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本该简单、快乐的追星,变得复杂、情绪化起来。“饭圈”就像一个丛林,有人因此认识了亲密无间的伙伴,有人在其中迷失了自己;有人掌握了丛林的法则,有人遍体鳞伤地离开……

暑假期间,小编深入了解了一些“饭圈”女孩的故事,跟着她们的脚步,走进了光怪陆离、风起云涌的“饭圈”世界。

“饭圈”小调查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今年7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初中生网民在网上进行粉丝应援活动的比例达到11%。另有调查显示,近15%的00后每月为追星花费数千元。

在有关部门推出专项整治行动之前,“饭圈”已是一片藤蔓丛生的是非之地。小编对混“饭圈”的中学生们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并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回答。

Q1:为什么会进入“饭圈”?

○ 偶像的颜值、才华和人品 ○ 缺少陪伴,感到无聊孤独,想找一个精神寄托

○ 周围的朋友都有喜欢的爱豆,都混“饭圈”,觉得很酷

Q2:“飯圈”的日常是怎样的?

○ 看物料 ○ 做数据(超话签到、打榜、转赞评微博等) ○ 反黑(举报、洗词条等)

○ 氪金(买娃娃、专辑、杂志、会员礼、应援物、同款产品、小卡等)

○ 修图,做表情包,剪辑视频 ○ 线下应援

Q3:什么样的“饭圈”,会让你感到不舒服,甚至疯狂、失控?

○ 互撕(队内撕,韩娱粉和内娱粉撕,粉丝和黑子撕等)

○ “绑架”(要求每一个粉丝打卡、应援、花钱、接机等)

○ 网络暴力 ○ 无脑捧和无脑黑 ○ 私生饭

Q4:进入“饭圈”后的“得”是什么?

○ 快乐 ○ 来自偶像的动力 ○ 认识志同道合的伙伴,提高了社交能力

Q5:进入“饭圈”后的“失”是什么?

○ 零花钱嗖嗖地飞走了 ○ 家人、朋友、老师的不理解

○ 无法再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判事物

Q6:进入“饭圈”后,最常听到的身边人的声音是什么?

○ “这个年纪就应该专心学习,而不是搞这些有的没的”

○ “他们哪知道你是谁,你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他们,凭什么为他们花钱、做事”

○ “娱乐明星除了唱唱歌、跳跳舞、演演戏,还能干什么,你们真正该追的明星是科学家和伟人”

○ “那种娘炮、跟妖精一样的男的有什么好追的,你的眼睛是不是有问题”

○ “随便你,只要成绩不掉就好”

“饭圈”是一个抽象的集体概念,在抽象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饭圈”人。他们有怎样的喜怒哀乐?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

是谁治愈我

今年暑假,即将成为高中生的顾丹妮第一次参加了偶像的线下应援会,地点在杭州市中心的一个线下“饭圈”体验空间,这里举办过不少明星生日线下粉丝应援活动、百人线下演唱会粉丝观影活动,“是追星女孩的天堂”。

8月的一天,小编约顾丹妮在这家店里采访。走进店里,粉色的色调和琳琅满目的爱豆娃娃、手幅、钥匙扣、立牌扑面而来,一下子就能戳中“饭圈”女孩的心。根据商品的摆放顺序、标出名字的展柜数量,现在谁的流量最大、人气最高一目了然。店内的3个饮料柜里,蔡徐坤和王一博代言的饮品还有不少余量,而时代少年团代言的早已销售一空。

当天在店里逛的基本都是女生,很多看上去是中学生模样。在卖娃娃的展柜前,这些Q版娃娃对于不追星的人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饭圈”女孩却能靠一些非常不起眼的细节,精准地说出每个娃娃是谁。店里还有一块类似心愿墙的区域,贴着密密麻麻、花花绿绿的小纸片,上面写满了粉丝对偶像最热烈的告白和最诚挚的祝福。

顾丹妮第一次来这家店就是参加线下应援会。她是一个韩国男团的粉丝。2019年,她在网上无意间听到了一首歌,虽然是韩语歌,但中文翻译的歌词还是击中了她的心。“现在很多歌都是讲爱情什么的,但他们的歌词特别有深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彷徨的时候,听上去就很有感触。”就这样,因为他们的创作才华和颜值,“我彻底沉沦了”。

顾丹妮加入了“饭圈”。签到、投票、打榜,线上的追星操作她一样没落。“饭圈”里的“腥风血雨”,她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我是团粉。有的人是毒唯,只喜欢团里的某个人,排斥其他成员。有的是甜唯,喜欢团里的某个人,但不攻击其他成员。有的是CP粉。像我这样的团粉,7个人都要守护,就很卑微。毒唯经常吵得很凶,会对别的成员进行人身攻击,从外貌上升到家人,听着特别让人生气。”

面对毒唯,顾丹妮会选择反击。她有一段常年复制、粘贴的文字,看到毒唯的评论就果断发上去:如果你是TA的毒唯,就去告诉你的哥哥,身边的队友都不是什么好人,让他离开这个团,只跟你在一起。“我真的很不明白,怎么会有人觉得哥哥的队友都想害他,让他离开这个团。如果她真的按照我说的去做,哥哥肯定会觉得她是一个疯子。”有时候那些毒唯会回复,但顾丹妮觉得她们说话已经语无伦次了。“因为我发的这段话真的太有道理了,逻辑上已经无懈可击了。”在“饭圈”的硝烟里,顾丹妮从来没有退缩过,她觉得面对无脑粉丝,就应该站出来,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

身为中学生,能够投入追星的时间、金钱、精力总归有限,加上疫情的影响,很多演唱会、明星见面会被取消,直到这个暑假,顾丹妮才有了线下应援的初体验。

这类线下应援活动通常由财力雄厚的站姐组织,她们往往能跟着偶像到处跑,也亲眼见过明星。杭州的这次应援,是为了庆祝偶像出道8周年。活动报名费29元,附赠1杯奶茶和1份定制手袋。

尽管事先就知道活动场地是怎么布置的,顾丹妮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还是被惊艳了一下:五彩的气球、醒目的易拉宝、可爱的扭蛋,桌上码放着整齐的手袋和爱豆照片,墙上挂着每位成员的大画像。每幅画像下面写着一个名字,代表着已经被在场的某位粉丝买下。“这些画像都是先到先得,那天有一个富婆买走了好多。”

应援会没有特别复杂的流程。活动现场有一块大屏幕,播放演唱会、直拍的一些视频。除了顾丹妮,来参加的基本都是成年人。“像我这样的学生卑微地坐在角落。大家看我特别小,也对我比较关照。”当大屏幕里放到偶像唱歌的场景时,大家就会跟着一起齐声唱。

回顾这几年的追星,对顾丹妮来说,偶像的存在是一种精神寄托。“不追星的人会觉得我们好愚蠢啊,你可能一辈子都不能跟他们见面,他们也不知道你的存在,你还要为他们花钱、做事。但我觉得听他们的歌,能感觉到他们对我们的感情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爱,不是上升到结婚的爱,而是一种很单纯很单纯的爱。”

如果偶像谈了恋爱,顾丹妮完全不介意:“他们首先是独立的人,我们不能去阻止他们做什么,除非偶像失格,我才会脱粉。”

她经历过一次脱粉的危机。当时,她的偶像被爆出有不当言论。震惊的同时,顾丹妮选择屏蔽“饭圈”的一切声音,独自冷静一段时间。后来,有人告诉她有辟谣的新闻。她找到相关的视频,因为视频里没有非常正面的回应,她判断了很长时间,还在学校和不混“饭圈”的同学进行讨论。分辨清楚以后,她才决定继续粉他们。这次危机的另一个教训是,她会更谨慎地判断网上的信息,尤其是警惕那些喜欢夸大其词的营销号。有时真真假假分辨不清的时候,她就找“饭圈”外的人聊一聊,“圈外人会更加公正客观”。

今年中考,顾丹妮的分数还行,但不是最理想的。出成绩当天,爸爸不顾女儿的感受,执意打电话给她的同学,询问她们的成绩。得知她们考得都比顾丹妮好时,顾丹妮忍不住爆发了,和爸爸大吵一架,然后把自己关进了房间里,哭了很久。

她打开电脑,放了偶像的歌。他们的声音回荡在房间里,安抚着她脆弱的心。

她又打电话给好朋友,一边听歌,一边和朋友倾诉。这个电话足足打了3个多小时,直到深夜,她的心情终于渐渐平复。

因为“饭圈”,她收获了一群喜好相近的小伙伴。但真正治愈她、伴随她成长的,始终是偶像的歌曲和身边的好友。

(采写:许淑瑶)

小编插话:中央网信办已明确,严禁未成年人打赏,严禁未成年人应援消费,不得由未成年人担任相关群主或管理者,限制未成年人投票打榜,明确明星粉丝团、后援会等线上活动不得影响未成年人正常学习、休息,不得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种线上集会等。中共中央宣传部也提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人参加偶像团组和线下应援活动。当投票打榜、应援活动成为过去式,多关注偶像的作品本身,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交流偶像给予的正能量,才是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

追星星的女孩,被“绑”住了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 梁雨霏

“如果你喜欢一只蝴蝶,千万不要去追,因为你追不上。你应该去种花种草,等待春暖花开的时候,等到草长莺飞的时候,蝴蝶自然会飞回来。如果你喜欢的那只蝴蝶没回来,怎么办?你有了花,有了草,有了阳光和雨露,有了特殊的魅力,那只蝴蝶没有来,其他的蝴蝶也会飞回来,比它更好的会来。”

那如果我只喜欢这一只蝴蝶呢?

先说说我和K先生的相遇吧。

小學六年级的毕业节目,我和几个同学一拍即合,选择了时下热门的选秀节目主题曲。在得知那首歌已经被隔壁班女生“捷足先登”后,我们便决定深入了解这档综艺,最后选了另一首歌作为表演内容。

我和同学都没有专业地学过流行舞曲,只能一遍遍观看视频,寻找动作的诀窍,练习走位。我们的友情越发深厚,我也收获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感谢你,为我的毕业增光添彩。

那个暑假,是喜欢发展得最凶猛的时候。我开始认真搜索你的成长轨迹,了解你在哪里读书长大、你的家庭结构关系。同时,我的社交平台头像、手机壁纸、挂在嘴边的人都变成了你。你的生日在8月,于是就有了我的英文名August。我在七夕发九宫格祝你节日快乐,不厌其烦地转发关于你的文章,去有你代言广告的地方拍照打卡。这场轰轰烈烈的追随,身边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初中开学的第一天,我也因此让大家记住了我。“你就是喜欢K的那个女生啊!”“原来我们班还有喜欢K的啊?”让我意外的是,恶意却随之滚滚而来:有的人在我向同学安利他时,破口大骂;有的人剪下杂志上他的照片乱涂乱画,再丢到我面前;有的人发送他的恶搞表情包和视频给我;有的人会无限放大我的错误,以此为借口,指责我“就是因为你喜欢K,你才……”

那样的瞬间太多太多。我脸上堆积的愁苦已经远远多过笑容。每当我反驳他们时,他们永远只是一句“开玩笑的,别较真”。

虽然面对的是家人、同学的不理解,但当我望向K先生照片的瞬间,我就重新拾起了光。

“饭圈”是我的秘密花园,能让我暂时逃离令人窒息的现实生活。签到、打榜,我都做过。记得最长的一次是连续100多天,甚至军训时都让妹妹帮我签到。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饭圈”正在捆绑着我。

我是一个正常人,没钱,还很颓。“饭圈”却告诉我,有钱就要买偶像的专辑、杂志帮他冲销量,没钱就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坐在电脑前敲键盘做数据。如果我说我不会,还会有人教我。

我图什么呢?

“他在舞台上闪闪发光,你总要交点电费吧。”如果我连生活的电费都交不起,要靠他舞台反射的余光来照亮,我又怎么支持他呢?为什么“粉丝”这两个字被冠上了那么多的义务?为什么有些平台还会有专门的帖子来控诉所谓的“白嫖”?

我感到困惑,也感到愤怒。他要是拍了电影,我会买票,因为我享受到了服务;他要是拍了杂志,我会买来看,因为我喜欢欣赏美人;他要是发了专辑,我会花几块钱听,因为我尊重版权和他的劳动成果。可是,我为什么要为一个人买几十张专辑堆销量?为什么要买很多本单价近百元的杂志?

总有人说“我们在双向奔赴”,可是没有回应的感情,总有一天会降温。是当初喜欢的那股劲儿耗尽了吗?是害怕再一次被同学嘲笑吗?是讨厌“饭圈”的捆绑吗?我想,答案是都有。

升入高中的这一次,我会褪去“饭圈”女孩的身份,收起对你的喜欢。这可能有点懦弱,但为了保全自己,也保全你。也许过一段时间后,我又会满血复活,重拾对你的喜欢,但那会和以前一样吗?

追得上星星的女孩,她还在吗?

小编插话:中央网信办已明确,持续解散以打投、应援、集资、控评、八卦、爆料等为主题的粉丝社区、群组,关闭易导致粉丝聚集、交流打榜经验、讨论明星绯闻、互相做任务刷数据的版块、频道等,阻断对粉丝群体产生不良诱导甚至鼓励滋事的渠道;对明星艺人专辑或其他作品、产品等,在销售环节不得显示粉丝个人购买量、贡献值等数据,不得对粉丝个人购买产品的数量或金额进行排行,不得设置任务解锁、定制福利、限时PK等刺激粉丝消费的营销活动。当父母用勤恳工作赚来的钱,给予你“零花钱自由”,你觉得把它花在偶像身上真的是最有意义的方式吗?投入的钱与你对偶像的爱真的成正比吗?当你用虚无的数字堆积起一个外人看来毫无意义的名次,而不是依靠哥哥的自身实力说话,你觉得哥哥真的开心吗?

一位大粉的心声:为什么我们要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小晴同学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成绩还算优异,很受老师的喜欢,在同学们中也有好人缘。

可我猜他们一定不知道我私下的身份——一个狂热的“饭圈”女孩,而且我追的还是顶流明星。算下来,已经有5年了。

我是他的大粉,粉丝数有20多万,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毫不夸张地说,我凭借20多万的粉丝量和成千上万的转赞评,在“饭圈”里一呼百应。

喜欢他,只是因为在电视上无意间看到了他。父母的工作向来很忙,没有时间陪伴我,就算是答应了也经常爽约。慢慢地,我对他们的信任也在减少。正是在这样的时刻,看到荧幕上他灿烂的笑容,我的心情被治愈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这份喜欢生根发芽,从此一发不可收。

我在网上加入他的粉丝后援会,还特意编造了一个成年女性的人设。为了圆这个谎,我混迹于各种社交平台,不断转发、打榜、投票,甚至为此找了好几份兼职,赚来的钱基本都扔进去买他的代言产品。他代言的品牌大多是奢侈品,买一件就要花掉我兼职2个月的工资。但我花得心甘情愿,也许是为了那些低龄散粉抛来的一句“好羡慕富二代”,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许是为了他的亲笔签名。渐渐成了大粉之后,我领着散粉一起做数据,日夜为他打榜,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无论是金钱、时间、精力、情感,我想,他总归是知道我的存在的。

我不满足于线上的投入,也会在线下追随他的身影。他所有的见面会,能去的我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他在广州的一个游乐场录制节目,我们就在外边守着他;他在舞台上闪闪发光,我在台下奋力地举着灯牌,扯着嗓子为他喊口号。

我向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奔跑,幻想有一天嫁给他。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意识到,我们之间的距离实在是遥不可及。哪怕是我当时亲眼在录制现场看着他,可我身边还有千千万万喜欢他的女生,淹没在人群中的我是那么渺小。看到他与更加大牌的明星、导演合作,我就知道,我真的不可能和他产生什么关系,我们只限于粉丝与偶像。

更让我如梦初醒的是这个充满攀比和銅臭味的“饭圈”。“饭圈”就是一个大型的战场,对家明星便是最大的敌人。有一些失去理智的大粉,因为嫉妒对家明星的成就,会做出一些十分恐怖的事情,比如无底线地给对家明星编造黑料,发通稿给路人洗脑。可有一些事对家明星根本就没有做过,而大粉却领着一群低龄粉丝抹黑对方。

这促使我下定决心退出“饭圈”。身为大粉,我绝对不会带粉丝做出这种泼脏水的行为。静下心来想想,做出这些行为的人究竟怀揣着一颗什么样的心?他们难道还是单纯地喜欢偶像吗?这已经不是对偶像的爱,而是一种“坏”。追星追到丧失思考能力和道德底线,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再换个角度想,当一个编造黑料、辱骂对家明星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想跟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吗?为什么我们要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追星的真正意义难道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吗?在迷茫的时候,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找到重新振作的意义。为了偶像学习剪辑、修图、写作之类的技能,提升自我。如果把这些精力用在一味地抹黑对家明星上,反倒是对偶像的一种不信任。如果信任,要相信他的实力会压过对家明星,而不是用这种肮脏卑劣的手段。

离开了病态的“饭圈”,我成了一个开开心心的散粉:有空看看他的物料、影视作品,有机会去演唱会、见面会的话,我还是会去。这份喜欢,不像最初那么热烈,而成了细水长流。曾经,我会因为别人说他的坏话而生气,现在,我不再那么暴躁,因为我相信他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还有一个神奇的变化是,我从“女友粉”变成了“亲妈粉”。以前,年幼无知的我在报刊亭里买到了关于他的盗版小说时,以为他真的有女朋友而痛哭流涕;现在,我不但能接受他公布恋情,反而更希望他找到一个真正喜欢他、对他好、关心他的人。我希望他一切都好,希望他万事顺遂,希望他星途璀璨,希望他永远开心。

毕竟,喜欢他这件事是我整个青春的代名词。

我仍然期待某一天,自己能够跟他并肩同行。

小编插话:中央网信办已明确,严禁呈现互撕信息,及时发现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等各类有害信息。当你看到自己失去理性的一面时,你还会觉得自己可爱吗?即使“饭圈”的互撕、造谣现象会越来越少,但是如何面对纷繁的信息保持理性,如何不成为乌合之众,仍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中央网信办出台解决“饭圈”乱象问题措施一览

■ 取消明星艺人榜单。取消所有涉明星艺人个人或组合的排行榜单,严禁新增或变相上线个人榜单及相关产品或功能。仅可保留音乐作品、影视作品等排行,但不得出现明星艺人姓名等个人标识。

■ 优化调整排行规则。在音乐作品、影视作品等排行中,降低签到、点赞、评论等指标权重,增加作品导向及专业性评价等指标权重。不得设置诱导粉丝打榜的相关功能,不得设置付费签到功能或通过充值会员等方式增加签到次数,引导粉丝更多关注文化产品质量,降低追星热度。

3 严管明星经纪公司。强化网站平台对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网上行为的管理责任,制定相关网上运营规范,对账号注册认证、内容发布、商业推广、危机公关、粉丝管理等网上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强化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对粉丝群体的引导责任,对引发粉丝互撕、拉踩引战的明星及其经纪公司(工作室)、粉丝团,对其账号采取限流、禁言、关闭等措施,同时,全平台减少直至取消相关明星的各类信息发布。

■ 规范粉丝群体账号。加强对明星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的管理,要求粉丝团、后援会账号必须经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授权或认证,并由其负责日常维护和监督。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一律不得注册明星粉丝团账号。

5 严禁呈现互撕信息。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及时发现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等各类有害信息,从严处置违法违规账号,有效防止舆情升温发酵。对发现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的网站平台从重处罚。

■ 清理违规群组版块。持续解散以打投、应援、集资、控评、八卦、爆料等为主题的粉丝社区、群组,关闭易导致粉丝聚集、交流打榜经验、讨论明星绯闻、互相做任务刷数据的版块、频道等,阻断对粉丝群体产生不良诱导甚至鼓励滋事的渠道。

■ 不得诱导粉丝消费。制定细化规则,对明星艺人专辑或其他作品、产品等,在销售环节不得显示粉丝个人购买量、贡献值等数据,不得对粉丝个人购买产品的数量或金额进行排行,不得设置任务解锁、定制福利、限时PK等刺激粉丝消费的营销活动。

■ 强化节目设置管理。加强对网络综艺节目网上行为管理,不得设置“花钱买投票”功能,严禁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

■ 严控未成年人参与。进一步采取措施,严禁未成年人打赏,严禁未成年人应援消费,不得由未成年人担任相关群主或管理者,限制未成年人投票打榜,明确明星粉丝团、后援会等线上活动不得影响未成年人正常学习、休息,不得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种线上集会等。

■ 规范应援集资行为。及时发现、清理各类违规应援集资信息;对问题集中、履责不力、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集资的网站平台,依法依规处置处罚;持续排查处置提供投票打榜、应援集资的境外网站。

此外,中共中央宣传部于今年9月印发了《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严禁选用未成年人参加选秀类节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人参加偶像团组和线下应援活动等内容。

“饭圈”观察员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粉丝文化研究学者

胡岑岑

没有一个标准的追星公式可以供粉丝代入去寻求追星的正确答案,但是粉丝可以设立两点基本原则。其一,坚持“我属于我自己”原则。一方面,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避免在“饭圈”的集体非理性氛围中人云亦云。另一方面,要警惕“饭圈”PUA,不要被一些不合理的“饭圈”规则绑架,比如认为必须要为偶像氪金、反黑,否则就不是“真爱”。其二,坚持“快乐追星”原则。除了职业粉丝,绝大部分粉丝通过在偶像身上投入情感、精力及金钱,获得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是认同感、成就感以及快感。如果你发现自己因为追星而变得不快乐,甚至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经济压力,那么这显然就违背了追星的初衷,要考虑及时止损。

某卫视综艺导演

凯文

制作综艺节目时,我们会考虑粉丝的需求。比如设计粉丝想看的内容,有男明星怕水,我们就设计故意让他下水的桥段。再比如,我们会引导明星做出粉丝想看到的人设的行为。在节目宣传推广的环节,我们在微博热搜、超话都会设定最容易让粉丝引爆的话题。

作为业内工作者,我特别想跟大家说的是,千万千万不要把爱豆的荧幕形象当作TA的真实形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就是,99%的爱豆的荧幕形象和私下形象是不一样的。你只要想象一下,爱豆和我们一样,是一个真实的人,TA也有七情六欲,有各种缺点。很多爱豆甚至没有完成学业,TA的认知能力、其他各方面能力其实还不如自己的粉丝。在追星的过程中,你应该功利地想一想,这个人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无脑追捧那些各方面都做得不好的明星,只会纵容TA,造成各种负面的结果。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著有《压力心理学:从大脑、个人成长到心理健康》

李世佳

做数据大概是互联网兴起后的一种独有现象,也是审美单一化的结果之一。明星本应该各具风采,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专业性来吸引不同的受众。如果判断一个明星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是看TA的粉丝数量和狂热程度,这种单一的标准不仅可悲,而且危险。制造偶像现象的兴起,使偶像本身的素质和专业性要求降到了最低,只要TA能够通过任何手段吸引到更多的粉丝,并且让粉丝心甘情愿地做任何事(比如浪费可以用来自我提高和服务社会的宝贵时间去做数据);且这种做数据的行为不断内卷,粉丝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粉丝可能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殊不知这种做法进一步磨灭了偶像的个性,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也不得不向数字和流量低头,无法专心提高自己的才能和技艺。

职业化的“饭圈”在相关利益团体为了让旗下明星成为“割韭菜”的刷钱利器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众”和“服从权威”是一种心理本能,当人处在一个团体中,会不由自主地为了不被团体中其他人排斥而做出很多违背自身意愿的行为。这原本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但这种心理在“饭圈”却被无情地利用了。社会心理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米尔格拉姆实验”,证明了人们在小团体和权威命令下,甚至会主动伤害别人,即使他们原本都是善良的普通人。但这个实验同时证明,当团体中的你意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只要你勇敢地站出来,并且和其他有共同想法的人一起去对抗权威或者对抗团体,就會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你,最终你们会成为团体中的大多数,不正确的规则会被抛弃。最重要的是,要永远相信人性的善良,不要放弃自我。

00后音乐人,曾获2018年度网易云音乐原创盛典“年度最受欢迎男音乐人”奖

徐秉龙

我不希望自己的歌迷们做出打投之类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在消耗他们,也在消耗我自己。因为我是一个靠音乐作品存活的音乐人,当我自身的名气大过作品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我的失败。我更希望作品被大家听到、了解、接受。

我觉得偶像在粉丝心中是光一般的存在,他们去追光,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还达不到成为光的标准,所以我和歌迷们在一起分享各自的光,互相温暖。我也有自己的偶像——林宥嘉,我知道追光的感觉。当我写的歌《林宥嘉》得到他本人的认可时,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又很自豪。因为偶像会激发你追寻人生的目标,给你巨大的能量和勇气,让你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现在也有不少歌迷给我写歌,可能就是我的这件事影响到了他们。我觉得一个人的事,可以影响到一群人,发散开来,特别好。

小编手记

这期关于“饭圈”的话题参与度特别高,而且参与者无一例外都是女孩。小编观察到,她们身上有一些共有的特质:

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孤独、无聊的状态,要么缺少家人的陪伴,要么没有交心的朋友,要么看到大家纷纷进入“饭圈”也随波逐流,归结于一点便是没有别的精神寄托,因此只能依靠追星、混“饭圈”来填补;

她们的成绩普遍都不错,因此父母对她们混“饭圈”的行为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疏于交流和引导,唯分数论的风气在某种程度上纵容孩子在“饭圈”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在追星的过程中,她们总是会听到周围人的各种说教,缺少平等、深入沟通的空间,少有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因此,当我们从藤蔓丛生的“饭圈”里追寻事物的源头,发现正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推手,让她们更愿意进入“饭圈”。

然而,事实证明,“饭圈”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

采访过程中,一个喜欢《山河令》剧中角色周子舒(由张哲瀚饰演)的粉丝用“大梦一场”来形容短短几个月的经历。“从今年3月开始,到8月14日脱粉,我付出很多感情,流过很多眼泪,到头来真是一场空。国家面前无偶像。”她还有一个喜欢得更久的偶像,但她已经感到了一种不确定性:“我好像渐渐离不开他了,但他基本不会认识我,也不知道在8000多万粉丝当中有我的存在。我会伤感于未来,担心又是大梦一场。”这种伤感和不确定性,也许正因为我们把追星和混“饭圈”当成了唯一的热爱和精神寄托。

追星、混“饭圈”当然可以成为一种爱、一种动力,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富足和充实。纸片人圈、二次元圈、游戏圈等,都是如此。但从这些圈子里跳出来,你更应该追寻现实里的确定性,找到越来越多发自内心热爱的事物。即使有一天,你对某个偶像脱粉了,也不会怅然若失,因为你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更有无限精彩的现实生活。

该“野蛮生长”的不该是“饭圈”,而是活力满满、青春无敌的你呀!

“自己的爱豆再厲害,全世界最可爱的还是自己。”把这句话送给追星的你。

猜你喜欢

喜欢饭圈追星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整治“饭圈”乱象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重视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喜欢”和“需求”,才是坚持梦想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