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有效融合
2021-12-07李卫国
李卫国
(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陕西 米脂718100)
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泰氯碱”)于2013年被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之后按期达标复审。2020年3月,金泰氯碱启动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达标创建,目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与此同时,2017年金泰氯碱依据国务院安委办印发的《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在企业内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双重预防机制推行之初,金泰氯碱和许多企业一样都面临几个共性问题,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标准化在效益与安全方面是否可以兼得,在运行与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冲突,与生产模式及管控格局是否一致,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金泰氯碱在现有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将双重预防机制有机融合,建立健全与之匹配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生产目标,较为全面地明确了各层级的安全风险管控职责,对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1 双重预防是标准化的子系统
1.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根本,安全标准化是载体
鉴于以上困惑,金泰氯碱经过缜密思考,统筹考虑,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明确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机制的关系,相互不矛盾且互为补充。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从事故致因理论出发,诠释了安全管理就是管控风险的内涵,抓住了关键;而安全标准化是一个体系,覆盖面广,要素全面。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根本,安全标准化是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怎样让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有效融合,金泰氯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有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平台注重现场风险源控制、日常职责与管理、管控标准化的执行与实施、员工教育培训的同步、安全风险的研判与管控平台构建、应急管理与事故管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常态化等部分组成。在更多的管理层面上,安全管理标准化与双重预防机制,是以安全为管理最终目标,以“点”或“面”的管控模式,全面、全位、全时、全过程地对企业决策层、领导层、管理层、岗位作业人员等进行不同层别的管控设置。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动态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变化。而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能够为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持的平台,通过二者有机结合,逐步实现规划平台全面有效为生产服务控制的模式,现有安全管控标准化管理的平台构建见图1。
图1 安全标准化管理构建平台
1.2 双重预防与标准化的进一步匹配
标准化从领导作用、目标管理、变更管理、设备完整性、承包商等诸多环节提出风险管控措施,更为系统全面,并与双重预防机制互为对标,提升企业的综合风险管控水平。现有体系中,双重预防是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其不可能代替标准化的地位,只能做为标准化的一个子系统、一个关键要素去抓。推行双重预防机制不是推翻标准化的“风险评价”,而是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在生产经营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方面开展工作,努力把风险管控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在事故之前。
策划与准备阶段:在企业安全管理与实施的双控条件下,安全作为首要控制主题,必须在策划与准备阶段进行相关信息收集,加强对隐患排查、风险归集及合理管控的层级去处置工作。设置合理的班组级、车间级、分厂级、厂级的风险层级管控,通过强化基层隐患的排查,加大隐患治理,明确其责任。
教育培训阶段:加大各级管控层的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实现所有层级懂安全、重安全、企业将对所有的不足之处进行全面排查,加大各层级的警示与风险学习,同时对各级区域推进安全宣传、安全应知应会、化危为安等知识的强化与培训工作。
风险评估阶段:在新的安全环境与新安全法规下,每一个层级在管理时,所认识的风险源有所侧重,这就需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数据库风险排查及专家数据库自查工作,并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预警。同时对风险进行拆分及风险数据分析,本着制度化排查、全方位风险分析、持续收集当前政策的原则,做好企业内部重点风险的评估。
隐患排查阶段: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企业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事故隐患排查,监督整改及保障生产,通过管理机制的变化调整做到机制与体系的相互融合,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各动态环节实现严格操作。从分类体系、执行体系、标准体系、服务体系、监督体系等方面实现科学推进及超前预测,做到有效评估、科学调度、动态隐患排查的有机结合,制定“预防为主、防御结合、综合治理”的管控方针,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发挥职能作用,使“双控”“双管”达到安全完善,并引领安全标准。
2 双重预防是标准化的前置条件
目前,无论是哪一级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把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一个前置条件来审核。如标准化评审标准中的“风险控制”要求,一是建立重大风险清单;二是编制风险控制措施;三是要有风险评价记录,很笼统也很模糊,没有更为具体的5+X管控措施,也未提出分级管控的概念,更没有“一图三清单”的强制要求,而双重预防机制恰恰做了完善的补充,发挥了核心和丰富的作用。双重预防标准简单思路设计及监督机制见图2。
图2 双重预防标准简单思路设计及监督机制示意图
氯碱化工生产与设备使用过程中,把如何正确引导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一个前置条件来审核是十分重要的。就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生产操作、排查隐患风险、改善作业环境而言,可以依据双重预防机制取得一定进展,使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物、法、环、安处于良好的运转机制下,各环节实现可控可施。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中要求[1],对于各项安全管控需要分级管理、层级控制,加入隐患排查治理与追溯,而各项风险、信息、采集依人不同、依事而异,对采集本身有了明显的分层分级。所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控及生产安全不确定因素的分析能力,是氯碱化工企业需要不断争取达到最优化的预防机制水平的目的。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风险隐患排查筛分治理,在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可以保证双重预防机制中安全风险管控的有效性,是企业整套安全运行体系的核心。
3 双重预防管风险更精准,标准化更全面
单纯的双重预防机制对于风险的管控更为具体、精准,是针对点位或来源来管理的,因为每个点有其特殊性,所以管控起来就更有针对性,而且还是动态的,比如JHA,每次作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是不同的,因此管控措施也是变化的;而标准化更多强调的是要素的概念,强调归纳和总结,注重系统和体系,因此前者是精准到位,后面是全面系统。双重预防“5+X”管控措施更灵活,标准化自评后的PDCA更系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设计是氯碱化工企业从初期建设就应该确定及开展的有效机制。通过“权责明确、全面覆盖、管控到位、严抓严控”来确定预防和控制风险。将双重预防机制中的风险管理、检查与安全绩效等深入细化,实现安全管理的短板控制,使安全全面达标,做到查漏补缺到位,系统深化到位。
4 二者的共性是自上而下的推进,自下而上的实施
无论是双重预防还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从刚刚落户企业的时候一定是自上而下的推进,但在实施的时候一定是自下而上的执行。比如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首先企业的高层要重视、主推,主管部门如安全监察部要执行、落实,做好宣传、教育、培训,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保障措施、考核办法等,然后在落实的时候一定是全员参加、自下而上地去完成,工段给班组把关,分厂给工段把关,公司给分厂把关,一级对一级负责,最后总结提炼,编制成册,再分发到班组,供大家巩固学习。
5 以双预防体系为导向目标,全面推举管控及深度融合
继续建立健全双预防体系的构建流程,以建立与完善体制制度、开展严格运行试行、全面宣贯培训、评定风险等级与实施、各级分层管控、设立风险警示预警、加大应急处置与措施等机制,全面实现以双预防体系为导向目标,全面推举管控及深度融合。在领导层、员工层、安全管理层,以风险辨识、分析评估为参数,构建操作级、安管级、督导级的各层级参与体系,全方位(三级全方位:操作级、安管级、督导级)、全要素(三个全要求:安全、环保、质量是全部的本质与核心)、全寿命(从初建到长期运行全程环节相符,不可脱离安全平台)来打破安全单元、风险辨识、运行须知、管控须知等安全风险经验壁垒,渗透至氯碱化工企业的方方面面。安全部门统筹策划建立纠错模板。实现完整管控数据库,对此辨识及评估,加入主动与被动控制的相关分析,使之更符合生产管理要求。
各层级管控过程中,双预防机制层层相扣,安全标准化片片深入,对排查出的隐患,按危险等级及应对等级分成主一、主二、主三,次一、次二、次三,各作业区风险评估结果划分至各层,如重点可对危险化学品存贮、重大危险源监控等部分进行重点覆盖,分监测区、巡视区、检查区、管控区,各级分级错时进行覆盖,做到时时覆盖、点点全面、不留隐患。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落到管理层与督导层、班组层与岗位层。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无缝的匹配与融合是安全管理的前提与基础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工作[2],需“精、细、强、广”来管理与实施。企业如何按照分级分层的规划号召全体、全寿命周期、全方位、全要素的参与风险控制进来,是每一个企业要研究的课题。最终“管”与“制”只是方法,治本才是根本。搭建适合企业自身安全与双预防机制管控模式的导向目标,是将企业双预防机制真正与安全标准化体系互融、互依、互存。以安全标准化体系承载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各种管控功效,同时发挥双重预防机制永动机的原理,通过加权平均、环比平均等方法进行多评优化,真正使企业安全做大做强,实现深入管控。
6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如何应对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深度融合,如何建立和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如何全员参与安全、全员夯实安全管理标准化在企业体系的构建,并真正落实到实处,是实现企业规范化、创新化、未来化的最大举措,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稳定的有效“良药”,达到最大限度地安全管控水平,最终达到风险自辨自识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实现企业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