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中发挥兵团红色资源作用的思考
2021-12-07杨梅华胡建松
杨梅华 胡建松
(石河子市党委党校,新疆 石河子 83206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特别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1]文化润疆,就是用中华文化涵养滋润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2]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同时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兵团红色资源所展现的兵团事业发展历程、军垦人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军垦遗址遗迹展现出的动人心魄的场景,使其成为感动和教育干部群众切实履行维稳戍边使命的最佳教材。
一、兵团红色资源的内涵
21世纪以来,红色资源逐渐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与此同时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对于红色资源始终没有权威的定义。不过在以下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其一,创造主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其二,时间范围: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继承并丰富发展;其三,内容形态:物质与非物质形态等,可以说,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革命斗争、在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先进文化形态载体,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革命精神,是物质文化资源形态、精神文化资源形态和制度文化形态的有机结合体。就其属性而言,“红色”意味着其强烈的政治意义,“文化”蕴含着其内容形态,“资源”则表明了其可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因此,红色资源天然就集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等多重价值于一身。
兵团红色文化讲述的是“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与其他地方的革命斗争历史相比,兵团成立、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相对短暂,但是在兵团开发建设新疆60多年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始终致力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在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兵团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历史、性质、体制和作用等方面,也因其特殊性,使得兵团红色资源具有了独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在维稳戍边、资政育人及红色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兵团红色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历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以特殊组织形式履行维稳戍边神圣使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过程中传承和延续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而形成的红色文化形态载体,是兵团事业发展过程中生产和创造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体。由此,兵团红色资源天然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文化润疆题中之义。
二、兵团红色资源梳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是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粮”,在文化润疆中发挥兵团红色资源作用的起点在于梳理整合红色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一)类型数量:丰富多样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法(GB/T 18972-2003)的划分标准,结合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可以从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三大主类归纳兵团红色资源。(见表1)其中,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属于物质文化资源,具有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表中所列单位大都进行了修缮维护,并陈列数量颇丰的红色器物,以兵团军垦博物馆为例,收藏军垦文物4000件,其中有29件军垦文物被列为国家一级珍贵革命文物,3件被列为国家一级历史文物资料,极具保护价值和教育意义,其中小李庄军垦旧址、八师石河子市1952年石河子军垦旧址、一师阿拉尔市1973年玉儿滚军垦旧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文活动中则有大量非物质文化资源,反映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及反映兵团人精神风貌、生产建设成就和新疆兵团景色的文艺作品。表中每一类型所列单位都没有穷尽,都只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以遗址遗迹为例,仅兵团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66处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囿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还有极具兵团特色的文艺形式——民谣和民间故事,歌颂军垦展示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在垦荒年代中传唱度高,现在部分作品通过第一代军垦人口述,后人记录的形式得以保存。
表1 兵团红色资源类型
F建筑与设施三五九旅屯垦纪念碑、十八团渠纪念碑、屯垦戍边纪念碑、周恩来总理纪念碑、西北之北纪念碑、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FCH碑碣(林)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FEA陵区陵园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HAA人物H人文活动HAB事件HBB文学艺术作品四师六十四团宋乱气烈士陵园、六师新湖二场三连辛建西烈士之墓、一〇散团二连周春山烈士之墓、九师一六一团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陵园王震、陶峙岳、张仲瀚、冰峰五姑娘、塔河五姑娘、刘守仁、曹连莆、金茂芳、孙龙珍、李梦桃、魏德友、马军武、四十七团老战士新疆和平解放、和田平叛、伊塔事件歌曲:《新疆好》《送你一束沙枣花》《边疆处处赛江南》《戈壁滩上建花园》《草原之夜》《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诗歌:《凯歌进新疆》《老兵歌》《年轻的城》《绿色的星》电影电视:《军垦战歌》《生命的火花》《沙漠里的战斗》《绿色的原野》《最后的荒原》《热血兵团》《戈壁母亲》《花儿与远方》《沙海老兵》大量民谣和口述故事
(二)地域分布:嵌入式格局明显
在红色资源中,人文活动具有共享性,地域分布不会影响其开发利用。而遗址遗迹和设施建筑具有不可移动性,它们在各师之间的分布决定着各师可以开发利用的红色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因此分析兵团红色资源的分布,我们从此处着手。首先,兵团红色资源较为广泛,与兵团师团分布相同,兵团红色资源亦呈嵌入式格局,广泛分布在各师团,这与兵团事业的起点基本上是在南北疆同时开展、遍地开花密不可分。其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兵团红色资源又呈现出相对集中的趋势,以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红色旧址为例(见图1),很明显,北疆八师石河子市数量最多,南疆以一师阿拉尔市居多。但是以此统计具有局限性,有些师红色资源颇丰,但是种种原因导致没有获批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十师在2019年开始启动市级文物保护,其中就有著名的龙珠山地道、桑德克中哈界河守土纪念遗址、沈桂寿升国旗旧址等。两相结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兵团红色资源呈区域性相对集中分布,其中又分别以八师石河子市、一师阿拉尔市居多。
图1 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红色旧址师域分布图
三、兵团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
(一)兵团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使兵团红色资源具有强大影响力
兵团是新疆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屯垦戍边特殊使命,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打击“三股势力”的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党和国家再次赋予兵团担负起“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强调:“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3]
兵团红色资源是兵团特殊地位和作用的“活化石”,是了解兵团建设发展历史,弘扬传承兵团精神的窗口。一座座红色遗址遗迹无声地诉说着过往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件件红色器物刻画着兵团人开拓奋进、砥砺前行的轨迹;一部部文艺作品吟唱着那个热血豪迈的年代……红色资源犹如一座红色宝库,蕴藏着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智慧密码”。作为兵团特殊地位和作用的“见证者”,兵团红色资源的影响力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兵团内部,而是面向新疆乃至全国。在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中,深入挖掘探索、开发利用兵团红色资源使无形的文化有了有形的依托,这将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不竭动力,使兵团精神绽放出时代光芒。
(二)兵团文化的包容性使兵团红色资源具有强大吸引力
兵团最初由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转业而来,以军旅文化为主。后来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支边青壮年、转业军人、知识青年、新职工等加入到兵团事业中来,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激情的青春和热血将荒芜苍凉、渺无人烟的戈壁滩改造成绿树成荫的边疆小城(镇),同时也为兵团文化注入了各省的文化因子,丰富了兵团文化的内涵。兵团文化逐渐融军旅文化、边疆文化和中原文化于一体。在兵团流传一首《不怕辣》的歌谣,反映了兵团文化的多元性:“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一首“六根棍、小土房,坎土曼,马牛羊;莫合烟、茶布糖、烤包子、甜瓜馕”的歌谣,勾勒出当年农牧团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情景。[4]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兵团时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投身兵团的美好故事时,笑着说:“新疆有烤馕、抓饭、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等,咱们有充足的理由说‘不辞长作新疆人’”。[5]可以说,兵团红色资源早已突破自身特色,而具有全国性的意义。
清朝的林则徐在贬徙新疆时曾经畅想:“中外总期无旷土,兵农何必有分明?迢迢一片龙沙路,待听扶犁叱犊声。”这一理想,在兵团人手中变成现实。如果没有五湖四海的兵团人到这些地方安家落户,新疆的旷古荒原绝不会有今天如此美丽的风景。这体现的是五湖四海的兵团人扎根边疆、报效祖国的赤诚。
(三)兵团事业的延续性使兵团红色资源具有强大感染力
兵团红色资源集兵团人在屯垦戍边历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大成,见证和记录着兵团事业发展的每一个步伐。兵团红色资源的主题屯垦戍边事业一直在延续,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使兵团红色资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创业的时光虽已走远,但用生命和行动铸就的精神永不磨灭,它们已经融入到兵团一座座军垦新城里、一道道边防线上和一片片戈壁沙漠里,成为兵团红色文化最好的载体。
当年的军垦战士开荒造田、修渠盖房、种粮种棉、造林防沙,今天的兵团人发展现代化农业、致力生态环境保护、建起一座座新城;当年西北之北的戍边战士“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①今天依然是“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牛羊。”②一代代兵团人前赴后继扎根边疆、守护祖国边防。在很多革命圣地,我们更多地是从文献史料中感受革命精神、从遗址遗迹中领悟革命事迹、从珍贵文物中汲取精神力量,而在兵团,红色资源呈现的场景、事件,是历史也是现实,是数代兵团人的坚守,贯穿其中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是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四、文化润疆中发挥兵团红色资源作用的路径
(一)发挥兵团红色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
文化润疆紧紧围绕凝聚人心这一根本,夯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讲好兵团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激发红色旅游潜能和动能,将有助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进而打造成文化润疆的重要平台。近年,文旅融合发展渐成大势,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兵团红色资源丰富,且特色较为鲜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目前兵团共有红色旅游等级景区(点)7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7个、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师(团)史馆和屯垦戍边教育基地56处。兵团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渐成规模,大量革命历史文化、军垦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与此同时,凭借着厚重的军垦文化底蕴,兵团红色旅游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节假日、纪念日活动作用凸显。“十三五”期间,兵团红色旅游在景区数量、接待游客人次、接待收入、景区投资、吸纳就业等方面实现快速增长。
(二)发挥兵团红色资源在兵地融合中的作用
兵地一盘棋、兵地是一家的思想渐入人心,兵地融合发展正稳步推进。兵团红色资源的嵌入式布局是发挥其在兵地融合中作用的先决条件,与新疆各地州县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是发挥其在兵地融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一是红色资源的互相补充,以乌鲁木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为例,它再现的是1937—1942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而兵团红色资源反映的是自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后的历史,两相结合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和解放后领导新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全貌。二是红色资源和自然景观的互相补充,“新疆是个好地方”,各地州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精品线路设计中融入兵团红色资源,犹如镶嵌在玉石项链上的珍珠,更加熠熠生辉。
(三)发挥兵团红色资源在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做好文化润疆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抱得更紧,就能凝心聚力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爱疆之情。兵团自成立始,就把自身的发展同新疆的各项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实事办大事办好事,与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建设边疆、发展壮大兵团的实践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民族团结的故事像奔腾不息的塔里木河水,在人们的心头荡漾。[6]“马背医生”李梦桃无私为少数民族牧民服务三十余载;“用医学救死扶伤”的梅莲被哈萨克族牧民亲切地称为“巴尔鲁克山的白衣天使”;烈士宋乱气从激流中救出哈萨克族儿童居马西,自己却淹没在了奔腾的三道河水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谱写出各民族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使我们感受到民族团结之花将永远在各族群众的心田盛开。围绕这些不朽的人物、感人的事例而形成的或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产向人们展示着兵团不仅是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更是各民族不断加强交流、交往、交融的不竭动力。
(四)发挥兵团红色资源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红色资源是生动鲜活、不可替代的历史教材,具有立心铸魂的独特作用,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矿藏”。经过深度挖掘,一旦兵团红色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通过视觉、听觉、味觉、感觉全方位展现出来,让兵团精神活起来,使红色基因鲜活可融,就可以讲好兵团故事,铭刻红色记忆,传承兵团精神,把优秀的红色基因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激励人们为之不懈奋斗。要通过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学习教育氛围,使兵团红色资源融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尤其是积极探索兵团红色资源融入干部教育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研究制定新疆干部队伍培养培训规划,着力培养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传承兵团红色基因,讲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红色故事,有利于激发兵团党员干部的斗志,传承兵团精神,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结语
文化润疆要着重在“润”字上下功夫,潜移默化地浸润感染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兵团红色资源丰富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载体,在发挥兵团红色资源作用过程中,要认识到文化润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主体是中华文化的涵养滋润,发挥兵团红色资源作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或环节,要确保与其他环节相互衔接、齐头并进,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为各族人民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注释:
①节选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62团团歌《军垦战士的心愿》。
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现刻于第十师185团团史展览馆门前石碑。
③光明时评: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