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时政设议题 培养政治认同
2021-12-07何丽杰
何丽杰
(厦门第一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
青年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青年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信息瞬间生成,观点海量传播,从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公共话题和时政事件的认识容易走极端,在错误或不理性的认知引导下,容易形成错误价值取向。因此青少年在确立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引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政治认同素养显得尤其重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议题为载体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此次课标修改的最大亮点。议题选择的来源有很多,巧用时政设置议题是培养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时政新闻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鲜活的生活性,可以通过选取恰当、有力的时政素材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就和建设要求等,[1]通过时政事件对比,如中美抗击疫情举措和成效,建党100 周年、脱贫攻坚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凸显中国制度优势。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是时政内容和教材知识结合得最紧密的学科,有些时政本身就是教材的内容,比如新发展理念、现代经济体系、意识形态、中国的政治制度等,同时时政知识也是学生政治学科知识库的必备内容。新高考特别强调增加开放性试题,增强试题的灵活性,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因此选择有效时政素材,通过议题主题设置、议学活动设计,在“议中思”、在“议中学”,通过事实范例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和鉴别中提高政治认识,在探究活动和扩展视野中,引导学生树立政治认同,坚定政治自信。
笔者结合学校省级教学开放周的一节公开课:统编教材必修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例,从如何巧用时政设议题,培养政治认同素养的视角,谈谈设计理念和教学反思。
一、巧选时政素材,激发爱国情感
议题情境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有效载体,因其生动性而成为思想政治课堂的风景线。通过选取恰当的情境素材,设置议题,开展探究活动,从而达成学科素养目标。议题情境的选择是丰富多元的,可以是社会公共话题、学生生活话题、传统文化话题、新闻时政话题等。其中新闻时政性话题最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特色,是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紧密结合的有力体现,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走进新时代、了解新时代、理解新时代,从而培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如果选择的时政情境社会“热度”高,而且和所学知识结合得紧密与恰当,就会产生“事半功倍”“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课堂效果。
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课中,笔者选用了“国外势力利用新疆棉花抹黑中国事件”和“大美新疆的成就”为具体素材,进行情境设置,具体探讨人民民主专政与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
情境一:2020 年3 月1 日,“反华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发布一份名为《贩卖维吾尔族:疆外的“再教育”、强迫劳动和监控》的“报告”其中污蔑中国政府让新疆少数民族劳动者接受“强迫劳动”,对他们进行“再教育”等。此后,依据这份毫无根据的“ASPI 报告”,诸如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这样的非政府组织无理打压新疆棉农和棉花产业,H&M 等国外品牌也频频发表声明,污蔑新疆地区存在“强迫劳动”,以此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3 月9 日,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卫报》和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等西方媒体,大肆报道所谓“首份涉疆独立报告”,扬言中国对待新疆维吾尔族人的方法,违反了《联合国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公约》的条款。
选用“国外势力利用新疆棉花抹黑中国事件”的设计意图是:从事件角度看,这个事件一发生,就受到中国政府极大的关注,和中国人民极度的愤慨。在网络等新闻媒体上,不管平常老百姓,还是广大青年学生中都引起广泛热议。热议中既有义愤填膺,也有理性思考。为了能够进一步弄清事件的始末,课前教师先布置学生搜集这一事件的相关材料、相关报道,课堂上教师通过素材展示的办法,做了进一步补充,引导学生辩证且全面看问题。
从学科知识上看,本节课涉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以及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利用棉花抹黑中国事件”有力地说明了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但西方反华势力遏制中国发展之心昭然若揭。所以本节课巧用“利用新疆棉花事件抹黑中国”时政事件设置总议题“一朵小花”里的中国故事,不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同时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它和教材知识的匹配度非常高,最重要的是通过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认同人民民主专政是能够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维护国家安全和尊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制度。
情境二:今年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州成立66 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新疆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大美新疆》视频的中设计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建设中的方方面面成就。
选用“大美新疆”的设计意图是:从情境素材的关联性上看,前一个议题选用了“利用新疆棉花抹黑中国”事件,对于这次抹黑事件,我们政府为什么能硬气回应,引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理论逻辑进行分析,接下来用《大美新疆》各项成就视频从事实逻辑的角度进一步佐证了新疆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样递进方式的素材呈现,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他们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从知识角度看,大美新疆各项成就的取得进一步说明国家职能的履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从而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政治自信,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
二、巧设议题主题,坚定政治态度
议题主题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灵魂之笔。如果把情境素材比作人体的躯干,那议题主题设置就相当于人的精神和灵魂。好的议题主题不但能把情境素材和议学知识有效结合,而且会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政治态度,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本课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朵小花”里的中国故事为总议题,这样学生一看标题就很容易激起探究欲望:“一朵小花”到底是什么花?经过探究才明白,原来这里的“一朵小花”是用来比喻新疆的棉花。看了议题同时又会产生第二个疑问:“一朵小花”里会有什么中国故事呢,这样又激发学生的另一个探究热情,这里的中国故事到底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议题主题,引导学生层层追问,深入思考,进一步了解事件背后的真正中国,了解中国立场、支持中国态度,厚植爱国情怀。
为了对总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同时设置了两个子议题:“棉花很软,中国很硬”——从“一朵小花”看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大美新疆,人民幸福安康——国家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两个子议题是对总议题的进一步展开,从子议题的内容看,深深饱有正确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引领,如从“棉花很软,中国很硬”的子议题中可看出对待境外敌对势力的不卑不亢,中国有这个底气,也有这个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 亿中国人民用血肉铸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足以看出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上的中国态度、中国主张、中国立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国际风云。同时通过“大美新疆,人民幸福安康”的子议题,引导学生树立作为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政治自信。
三、巧设议学活动,增强责任担当
议学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议学活动中要充分完成预设的议学任务,议学任务是指各种活动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成的教学目标。从教学任务来看,包括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创新迁移;从教学目标来看,包括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核心价值的培育。议学任务能不能完成,课堂能不能真正活跃起来,学生能不能真正地参与进来,这些都取决于活动设置的合理性与适切性。
本课中针对国外势力利用“新疆棉花”抹黑中国的污蔑言论,设置角色扮演的议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针对国外势力利用“新疆棉花”抹黑中国问题,你将作出如何回应?”因为课前已经布置学习小组进行相关素材的搜集,课上老师又进行了梗概介绍与细节补充,所以在角色扮演模拟外交官时,学生就有话可说。从当时的课堂反应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小组此起彼伏,课堂呈现争先恐后的局面,课堂效果良好,课堂上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在学生活动后,教师又向学生展示中国驻美国大使接受美国有线电视CNN 采访的视频,以及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对美国、加拿大有关人员和实体制裁的决定。通过与真正外交官表现的对比,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学生能够切实明白中国立场、中国声音的重要性,明白维护国家尊严、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引导学生做理性的爱国者,增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对学生活动与表现的隐性评价。
在课后拓展任务布置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工作会议上阐释的新时代的治疆方略,布置学生围绕“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新疆、长期建疆”治疆方略,任选一个角度,运用具体事例,写一篇200 字的小作文,为外国朋友讲好中国新疆故事。通过“讲好新疆故事,你我在行动”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进一步全面了解新疆、了解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策,从而认同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激发了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时政议题设置注意的问题
选择好的时政议题,教育效果事半而功倍。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首先,议题的选择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的观点和立场一定要正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一样: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
其次,甄选的时政素材能够和教材知识有效衔接,关联性和针对性强。在以往的课例中有的教师只顾时政的新颖性、新鲜感,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时政不能有效地引出所学知识,出现素材和知识相脱节,“隔靴搔痒”的现象。另外一方面,所选择的素材学生不够熟悉,不够了解,又没有布置学生课前充分的搜集素材,所以导致课堂上出现学生无法真正探究,无话可说的现象,更谈不上对事件的深刻性认识,无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也就达不到通过时政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目标。
最后,时政议题的设置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在培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责任担当。因此,一方面议学活动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参与进来。再适切的时政素材、再有效的议题主题,如果没有恰当的、灵动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议学活动相互匹配,学习目标的达成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角色扮演、合作探究、课堂辩论等都是高中阶段比较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议学活动,通过合作与思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另外一方面,议学活动设计不能局限在课中,要结合课前或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政治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政治认同关乎国家道路、国家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共同的价值取向来自我国公民对党、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思想政治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真善美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