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经验及措施

2021-12-07高玉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崇信县高素质培育

高玉萍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崇信县分校,甘肃崇信 744200)

崇信县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甘肃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科发〔2020〕9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营开展农民培育工作,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1 项目实施情况

1.1 项目任务

2020年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下达崇信县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100人,培训资金40万元,培训对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项目下达后崇信县及时召开会议,由县农广校承担全部培训任务,培训时间15 d,共120课时。

1.2 项目完成情况

按照《2020年崇信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安排,扎实制定计划,创新培训方式,严格实施项目。截至2020年9月底共举办高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100人,占总任务的100%。理论授课9 d,实习实训3 d,外出考察学习3 d,共计15 d。教学班参学率99%以上,经考试合格发证率达100%,学员评价率达90%以上。培训班免费发放学习文具100套、教材600套。

1.3 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学习用品、培训教材、师资聘请、实习实训、外出考察学习、场地租用、交通费用、学员食宿、教学耗材、后续服务和信息化建设等相关费用支出。经自查支出结构合理,支出范围合规,支出手续完善,管理规范,资料齐全,档案完整,确保了培训项目的良好运行。

1.4 县级验收情况

2020年11月上旬,崇信县抽调人员组成项目绩效考核组,采取查看档案资料、回访培训学员、核实资金票据、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验收。考核发现培训工作细致扎实、措施得力、资料齐全、后续跟踪服务指导到位、培训效果明显,全面完成了培训任务,验收结果为优秀。

2 主要做法及经验

2.1 加强需求调研,精选培训学员

根据崇信县产业发展现状,采取现场看产业、入户问农民的方式积极与农民群众沟通协商,广泛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全面掌握培训需求信息,遴选真正有培训意愿、选择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作为培育对象,建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库,为精准培育高素质农民奠定了坚实的人员基础。

2.2 根据产业现状,制定培训计划

结合崇信县产业结构、实际发展情况、不同产业的特点及培育对象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技能掌握情况、产业发展规划等制定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班级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安排等,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确保了培训工作合理有序、精准到人到户。

2.3 组建教师队伍,完善培育师资

在崇信县农广校现有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广泛联系崇信县委党校、县农经中心、县农技中心、县卫健局、县公安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聘请平凉市畜牧兽医局、平凉市种子管理局、平凉市农业经营管理站等单位的农业专家,组建了一支层次搭配合理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师队伍,实现了中青年搭配、高低搭配、精准对接、零距离传授的最佳效果。

2.4 依据培训需求,科学选配教材

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培训规范,分类型、分产业、分工种、分岗位进行了课程设置,依据授课计划集中采购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经营管理》《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无公害蔬菜高效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现代农民高素质提升读本》《畜禽规模化养殖与疫病防治新技术》《果树高效栽培与果园立体种养实用技术》等6门专业培训教材共600册,收集整理乡土科技明白纸8类,分发给参训学员人手一套,实现了优质培训资源进课堂。

2.5 严格教学程序,强化制度约束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标准高、要求严,有其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施教要求。崇信县在项目实施中严抓管理,层层落实,从调查摸底到培训班落实都有具体的安排。先调研培训需求,后定班、定员、定教师。实行班主任及班长负责制、教师跟班制、具体工作日志制,细化了工作指标,根据培训类别扎实施教,逐项落实。

2.6 加强培训监管,规范培训台账

培训过程中建立了班委会制度、班主任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学员考试考核制度、教师考核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了班级管理。通过查阅培训班学习笔记、开展座谈交流、进行书面考试等形式进行综合鉴定,提高培训认识,巩固培训效果。培训前为每个学员准备学习资料袋,包含笔记本、笔、教材、学员手册等学习用品,并印发了课程表和班委会成员表。培训结束后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健全学员档案,将培训班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到全国高素质农民项目监管系统。

3 项目建设成效

一是为学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培育活动学员相互学习交流,共享资源,认识到了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前景,并积极投入当地产业发展,带动身边群众创业致富。二是增强学员发展产业的信心。通过培训学到了技能,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信心,拓宽了视野,坚定了学技术、用技术、依靠科技发展的理念和信心。三是创新了培育方式。通过分类型、分产业、分阶段、抓服务、重成效等培训方式,使“培训课程与农民需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政策法规与经营管理理念、宣传引导与培训实效、指导服务与信息化手段、后续服务与深化培育活动”相结合,提高了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四是提升了培训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县农广校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主体,采取深入农村、贴近农民、传播技能的方式,不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指导、服务等活动。广泛传播了农业生产技能知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存在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尚需加强,培训机构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较慢,不能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训形势发展要求,有些专家理论性较强,但不接地气。地方“土专家”人数偏少,影响培训效果。二是规范管理、技术跟踪服务和扶持政策落实工作还需加强。三是项目经费全部用于农民培育,培训机构工作经费欠缺,严重影响了培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4.2 解决措施

4.2.1 完善政策措施,增强培训吸引力 整合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及跟踪服务制度,配套土地流转、技术咨询、金融信贷、农业保险、政策补贴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扶持政策,激发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增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吸引力,为提升培训效果做好铺垫。

4.2.2 加强后续跟踪,巩固培训成果 根据学员需求,结合农时季节,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实地操作指导和微信群、QQ群的互动交流,及时解答学员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培训成果。

4.2.3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网络、电视、工作动态信息等多种形式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动态带入大众视线;精心组织谋划,协调相关部门评选优秀学员,并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学员创优争先,为今后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营道良好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崇信县高素质培育
崇信县:平凉红牛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首立“规矩”填补计划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空白
甘肃崇信县冬小麦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农村建设导向下耕地保护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