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2021-12-07李亚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护坡河道水体

李亚茹

(甘肃省临泽县水务局,甘肃临泽 734200)

传统护坡工程虽具有行洪、排涝及水土保持等功效,但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易导致生态退化。生态护坡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现代文明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性生态系统。为了满足新的发展需求,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广泛应用生态护坡。

1 生态护坡较传统护坡的优势

传统的护坡工程造价偏高,施工及养护难度大,仅考虑了岸坡安全及防洪功能,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生态护坡借助活体植物或配合一些非生命体的植物材料缓解坡面的不稳定性及外界侵蚀,主要借助植被能够涵水、固土的性能提高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其进行美化,是一种综合性工程手段,涉及到岩土工程基础知识、环保学知识、园林学知识等,较传统护坡的优势如下。

1.1 改善水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本身较为光洁、硬度比较高的传统护坡工程并未配备植物屏障,易使垃圾和径流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加快水体恶化速度。生态护坡能够有效滞纳杂质和垃圾,并适当过滤污染物,对水体具有保护作用。此外,生态护坡应用的多为环保材料,透水性及透气性较好,有利于水体、土壤及生物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从而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1.2 调节水温,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传统护坡下水体温度变化幅度大,不利于温敏生物的生存及鱼群产卵,还会滋生一些致病菌。被植被或灌木覆盖的生态护坡能够调节光照,避免水温异常变化。因此,生态护坡对水文生态具有积极影响。

1.3 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砂砾和混凝土修葺的护坡会加速水体流动,使水流冲刷作用明显加大,部分微小生物会被直接冲进下游,导致生物种类减少,直接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一般来说,河道衬砌完毕之后,沿河生物类型会缩减至原来的33%左右,水生生物类型会缩减至原来的50%左右。生态护坡透水性能好,有助于维护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

1.4 有助于恢复河岸绿色景观

生态护坡应用了环保材料及节能技术,是对传统护坡的改进,融入了特色文化景观等内容,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仅能够满足防洪排涝需求,还能实现和周边环境的物质交换,构成开放、平衡的生态系统。

2 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模式

2.1 软质护岸和硬质驳坎的联合模式

软质护岸和硬质驳坎的联合可提升河道整体亲水性及生态功能,该模式应尽量缩减浆砌块石硬质驳坎的应用,在场地条件允许且结构稳定时,应有效应用仿木桩及景观石。

2.2 改造景观模式

将工程改造和景观改造相融合,利用高大的乔木及较低矮的灌木等构建河岸坡道立体生态系统,有效展示自然景观,并融入城市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2.3 截污疏浚模式

在河岸两侧分别设置截污管道,使雨水及污水进入到污水干管道,解决一些短期性的污染问题。截污工程和配水工程的实施,可有效疏浚河道底部的淤泥。

3 河道治理中应用生态护坡技术的原则

生态护坡最根本的特征是保障并创造满足生物生存的环境,在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兼顾生态环境效应,其应用应遵循如下原则。

3.1 稳定性原则

整治河道护坡最基本的是护坡及固坡,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实施期间应合理选择相关材料及植物类型,并合理制定排水方案。

3.2 生态性原则

护坡建设应和周围的生态系统高度融合,尽可能避免破坏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的栖息地。此外,建设过程中要对不可再生资源予以有效保护。

3.3 适用性原则

规划护坡工程时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周围地形及土壤环境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的原生植物及材料。

4 生态护坡发展趋势

生态护坡在维护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可有效解决坡面冲刷及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具有美化生态环境的效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生态护坡的建设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植物根系的过度延伸可能会导致土壤破裂,破坏土壤稳定性。因此,河道治理过程中须把生态护坡方案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首先,在强调边坡稳定性及固土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藤科植物及花卉,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及景观功能。其次,探索适合生态护坡建设的植物,尤其是一些乡土品种,通过品种改良提高其适应性。再次,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生态护坡虽应用广泛,但目前还没能形成一套较为完善且统一的护坡工程主流建设体系,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及方案。

猜你喜欢

护坡河道水体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生态混凝土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村河道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土石坝护坡破坏原因、危害及防治
欧盟将禁止八种水体有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