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小区景观营造过程中智能化应用探究

2021-12-07李梦园

现代园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居住者居住小区营造

李梦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 712100)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生活方式以及生活需求等方面发生了长足的进步和转变,从之前追求形式的新颖、外表的华丽转变为更多参考实用,贴近生活。而越来越多智能化产品快速产生并进入人们生活,居住小区景观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社交、休闲的主要载体,不仅承担提供活动场地空间的基本作用,更多是居住者从外界社会进入家庭,从家庭走出到外界社会的一种自然过渡,所以更多设计师和楼盘开发方研发人员开始关注并尝试从项目研发设计、工程施工管控、日常养护管理等多方面逐步融合进智能化的构筑物或是景观元素。在凸显楼盘亮点,打造更具说服力品牌口碑的同时,为业主营造更加便利、多元化居住区生活。

1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与智能化发展进程

现代设计理念将居住区、城市中的绿化景观或者附属绿地作为自然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整个绿地系统不断缩小。更多研究人员逐步将居住小区景观绿化纳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中。居住区景观框架从20 世纪初发展,现在已经存在多种形式和分支。随着业主需求、追求的不同,景观设计从之前设计师单纯艺术地表达自我,逐渐转变成为关注景观参与感,使用人群体验感的以人为本设计思路和理念。

1.1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住宅小区本身是指按照当地城市统一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相应齐全,相对封闭、独立的住宅群体或区域。它是现代人们普遍居住的一种形式,是在现有生产水平以及生活水平下的一种适应性居住模式。

住宅小区景观是为满足居住人群生活、休闲、社交等活动,利用一定造园技法,将硬质场地、构筑物以及软装植物进行多种形式搭配,而形成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公共空间。居住小区景观是居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供自己小区居民休闲、运动、观赏同时,有些甚至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印记。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品展示、一个场地使用,更应该在元素构成上体现人们对物质、精神2 方面的需求,具备美观、大方、吸引力等特点,同时运动器械、儿童游玩等各类设施也需要满足各种群体的活动需求,让居住者在生活中有保障和安全感。

在地产长期发展过程中,开发商对资金快速回流关注更多,速建速销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以建筑为主导,小区景观更多是保证在房子交付时所呈现较为完整面貌就可以,所以整个建筑过程对景观研发的不重视致使居住区景观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1.1 忽略居住者在景观中的参与感。先前大部分小区景观在前期设计规划中只是一味追求形式好看,或者图纸表达绚丽等表面化东西,并未考虑实际物体所围合的空间形态以及建成后景观与居住者之间的互动,将景观刻板设计成为观赏效果不佳或者无人经过的休息座椅等形式,导致小区景观场地后期使用效率低下,很多园建浪费土地空间,不仅前期花费人力物力修建,而且后期也需要花费部分资金进行维护,同时部分没有任何逻辑串联的景观空间强行割裂了居住者对整个景观的观赏感。

1.1.2 生硬套用常规造景手法营造不出意境。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居住者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景观设计师逐步采用多种形式营造更新颖、更符合大众审美的景观效果,考虑融合借景、对景、框景等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技艺,塑造居住区景观。近几年新兴新中式风格景观效果,或者仿造江南园林打造居住曲径通幽、空间多变的生活场景,但很多居住区景观都呈现套用造园技艺留于表面,并不能体现人们所追求的意境生活,用强硬的造园手法打造让人并不是很舒服的生活环境场景。

1.1.3 地域标准化形成,千篇一律缺少新意。社区景观是社区规划的硬性要求,也是居住者适宜生活的基本保证,所以越来越多的居民在购买房产时更关注小区景观以及各种配套问题。很多地域开发商在研发设计过程中为节省时间、精力,或者为了大大节约成本,已经逐步形成自身地域标准化体系,例如景观中软景植物乔灌木的选用、搭配以及规格,园景设施也陷入条框之中,形成一定搭配规格。这种建造手法和思路导致在一定楼盘开发时间段内大部分居住区景观呈现类似现象,缺乏小区自身亮点。

1.2 景观智能化

自21 世纪初人工智能概念被提出以后,电子行业飞速发展,凭借人们超凡的想象力和不断摸索,智能化从概念迅速推进到实体产品拓展应用中。“全球一体化、世界村”的概念相继出现,互联网迅速将世界连成了整体,而5G 出现让人们开始憧憬在未来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性。2012 年11 月我国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大家开始思考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对整体风貌展示,人民生活环境的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如何使之更为完善、饱满丰富,近几年中,不管是开发方还是设计方都在逐步关注智能化与居住小区景观融合的问题。

2 智能化在居住区景观营造过程的作用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整体素质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上升,智能化必将深入景观开发全过程,以便节约前期成本,提供更为舒适、方便的生活。在此,笔者尝试从前期研发、建造施工、后期养护3 个角度对智能化在景观营造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解析探究,尝试将两者多元化融合。

2.1 智能化促使居住景观设计多元化

近几年Lumion、Vary、enscape 等多种建模渲染软件性能的不断更新,让景观效果的呈现变得更为直观立体,与之前单纯PS、手绘效果图相比,视角的调整以及场地修改等都显得游刃有余,更有甚者将渲染软件与PS 结合起来,呈现极其逼真的效果,给人一种所见即所得的视觉、心里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渲染软件还在不断升级中,增加场景模式、园林景观要素种类以及渲染效果等多种元素,提升自身在渲染软件群里的竞争力。

VR 模拟真实场景视觉在部分家装设计展示中已经被应用,但在景观效果中还没有见到过,之后可能会是一个大的方向,而智能化的日益更新,会让人期待大场景虚拟展示,与如今动画、图片不同,更直观感受景观空间与建园细节。居住区景观可以尝试在展示环节过程中融入VR 效果展示,顾客带上眼镜,便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景观效果,并且还可以跟随VR 展示做一系列互动,增加人们的参与感、体验感,也可以增加购买者对整个楼盘的认同感。

在家装软件中,有一款软件在绘图完成后可以导出带有尺寸的图纸,直观感觉类似于施工图,这样方便客户拿到图纸对空间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知。参考这个方向,以及BIM、revit 数字化建模的兴起,景观可以研发类似智能化,在软件平面图方案绘制结束后,配套施工图以及模型也会自动生成,而后期设计师人工对细节方面的修改也会简单方便很多,景观智能化后期研究的方向并不仅仅是渲染软件的升级更新,还是尝试解放设计师,给设计师更多方案思考时间。

2.2 智能化施工管控

景观施工是设计意向在真实场景中的营造,过程中需要从园建摆放到苗木选用各个方面严格把控,才能保证后期呈现给业主一个较为美好的景观效果和居住环境,这也是地产开发商研发人员负责最为重要的一环。作为研发人员,一般需要同时负责多个项目地块,这就极大地考验当事人精力以及能力。而智能化的管控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施工人员进出场面部识别以及管理施工人员上,应该给予施工管理人员与设计把控人员更多时间和经历,比如机器人自动按照施工图放线;施工人员完成任务后,将现场效果线上上传,项目负责人和研发人员双重通过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碧桂园近几年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全力打造建筑型机器人,期待在建房过程中实习全智能化过程,可以大大节约建房成本,这种思路和理念也同样适用景观过程中,相对于建筑,景观更适合最先尝试,因为面对的风险要小很多。

2.3 智能化呈现多种景观效果

目前从前期研发开始,大部分开发商尝试在居住区内融入更多智能化效果及体验,增加居住者参与感、获得感,来提升品牌口碑与效应。

水景和灯光在景观中都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也都富有极强感受力,参考大雁塔喷泉广场,居住区水景虽小,但也可以制造一定动态效果,增加趣味性。夜晚灯光也可以通过电脑设置,呈现别样景观效果,近几年部分场所设计类似钢琴键铺装,每块长板拥有不一样的灯光和颜色,每踩一块长板,都会发出悦耳音符,引起流动人群极大兴趣,成为网红打卡地点。

现阶段景观智能化就是通过营造部分构筑物产生声、色、型上的变化,在吸引广大游客的同时增加人与物之间的互动连接性,例如儿童游乐场中新兴的“阿基米德抽水器”“彩色秋千”等都运用到了当代前沿科技,增加游玩者兴趣与体验感。

景观后期智能化养护、喷灌在很多智慧园林论文中都有提及,但养护智能化对土壤、水分以及病虫害知识点以及互联网编程等都要求较高,是一个较为完整、覆盖面大的体系,居住区可以在整个园林市场体制完善下进行尝试。

3 结语

总之,现阶段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已经从各个角度开始探索加入智能化,增加居住人群互动感与体验性。这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随着科技发展,加强人工智能的运用定会成为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很多地产研发人员主要思考方向。因此,更多景观工作者有必要加强人工智能和居住区景观设计相结合研究,更好地发挥景观营造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价值,营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居住景观效果。

猜你喜欢

居住者居住小区营造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环境心理学对我国住宅与社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
浅谈室内装修设计的功能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