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荡湖大水面网围整治成效

2021-12-07付言言张响田荣伟胡涛孙春芳

水产养殖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金坛湖泊渔业

付言言,张响,田荣伟,胡涛,孙春芳

(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管理处,江苏 常州 213224)

长荡湖,又名洮湖,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南部,是江苏省十大淡水湖泊之一。南北长约15.5 km,东西宽约9.0 km,现有水域面积约为87.3 km2,湖区常年水位 1.1~1.2 m,蓄水量约 1 亿m3。历史上,长荡湖水草丛生、芦荡环绕、水清如镜、资源丰富,为典型的草型浅水湖泊,非常适合鱼类的生存,金坛县志曾有长荡湖“一斛水中半斛鱼”的记载,民间亦有“日出斗金,夜出斗银”之美誉。

1 长荡湖网围整治背景

20 世纪80 年代之前,长荡湖渔民以捕捞为生,渔业生产主要以自然增殖、灌江纳苗和人工放流为主。1983—1985 年,长荡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广湖泊网围养殖技术,开创了湖泊网围养殖先河,网围养殖规模曾高达4 533 hm2,占湖泊总面积的53%,一度成为长荡湖的特色产业、品牌产业和富民产业[1]。随着长荡湖网围养殖的大规模扩张,养殖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超出了湖泊的承载力,湖区水草资源持续衰退,水质不断恶化,湖泊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以网围养殖为主的湖泊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型迫在眉睫[2-3]。为全面保护长荡湖的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金坛区政府先后在2004、2009、2014、2016 年开展了四轮网围养殖整治工作,拆除了近4 000 hm2网围,长荡湖金坛区范围内的养殖、捕捞渔民全部离水上岸,转产转业。

2 长荡湖四轮网围养殖整治成效

2.1 开辟了泄洪通道

21 世纪初,随着长荡湖网围养殖密度的加大,养殖造成的污染逐年加重,水草、螺蚬等资源严重衰退,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减弱,水质明显恶化。部分湖区水质从Ⅱ类降为劣Ⅴ类,一些网围养殖区的鱼、虾和蟹大面积死亡,一半以上的湖面被网围密密麻麻地覆盖,严重影响了湖区泄洪和航道的通行。

为加强长荡湖湿地保护,开辟泄洪通道和航道,2004 年,金坛区政府启动了第一轮网围养殖整治工作。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长荡湖上游水域网围按比例拆除后进行了搬迁安置。经过1 年的整治,开辟了80~100 m 主航道1 条、泄洪通道2 条,总长度达12.8 km,缩减网围面积约460 hm2[4]。

2.2 保障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顺利实施

2007 年夏季,太湖蓝藻暴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面启动了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长荡湖网围整治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大量前期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2009 年7 月,金坛区政府启动第二轮网围整治工作。按照“外地渔民回家、本地非专业渔民适当安置、专业渔民妥善安置”的原则,对非金坛、溧阳籍养殖户网围全部拆除,不再安置;金坛、溧阳籍非专业渔民安置持证面积的三分之一,安置上限为1.33 hm2;金坛、溧阳籍专业渔民按持证面积安置,安置上限为2 hm2。至2010 年3月,全湖4 533 hm2网围被全部拆除,重新安置网围2 313 hm2,为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4]。

2.3 确保了金坛区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

长荡湖是金坛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2014 年9 月,启动了第三轮网围整治。按照“整体规划、彻底整治,以人为本、妥善安置,依法操作、公开透明”的原则,对长荡湖饮用水源地753 hm2网围进行了全面拆除,对拆网渔民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不再另外安置网围,封存、处置废弃船只337 条,总吨位7 061 t。同时,将符合条件的546 名失水渔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并对41 户以船为家渔民给予住房补贴或安置。网围整治的顺利实施,确保了金坛区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

2.4 开启了长荡湖渔业转型发展新局面

加快网围整治、实行退渔还湖是全面推进新一轮的太湖治理和实施湖泊生态红线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2015 和2016 年,长荡湖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网围养殖遭受重创,许多渔民纷纷要求拆除网围,离水上岸,转产转业。2016 年9 月,长荡湖网围(捕捞)第四轮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对长荡湖金坛区范围内网围养殖和捕捞设施全部拆除,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网围养殖和捕捞渔民全部离水上岸,转产转业。此轮网围整治,共拆除长荡湖金坛区范围内网围1 171 hm2,同时完成了102 户持证捕捞户和101 户备案捕捞渔民的退捕工作,处置了废弃船只702 条、总吨位14 353 t,并将符合条件的819 名失水渔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对26 户以船为家渔民进行了妥善安置。

3 长荡湖网围整治经验

3.1 领导重视,整治工作组织有力

一是高度重视,思想认识到位。及时召开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向沿湖镇(街道)和湖管会下达网围整治任务。各单位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迅速行动,根据各自分工,贯彻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全力以赴推进网围整治工作。二是组建班子,领导到位。专门成立了长荡湖网围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沿湖镇(街道)、相关部门及湖管会成立相应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并从公安、人社、住建、信访、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网围整治联合工作组。网围整治过程中,各部门联动,横向纵向一盘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组织指挥体系。

3.2 加强调研,前期准备到位

一是全面调研,建立电子档案。网围整治前,湖管会深入沿湖镇村及船头,挨家挨户对网围养殖户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理清了网围养殖面积、家庭户籍与人口、住房及渔业兼业捕捞等相关信息,建立了养殖户电子档案查询系统。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讨方案。召开多层次养殖户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学习借鉴周边湖泊网围整治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在统筹考虑长荡湖网围养殖现状、失水渔民社会保障、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等问题后,出台了符合长荡湖实际情况的方案和操作方法,明确了网围整治目标任务、经济补偿标准、验收方式、实施步骤等政策举措,保障了网围整治按计划有序开展。

3.3 形成合力,整治工作统筹推进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各有关部门把宣传工作贯穿始终,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开展跟踪报道和专栏宣传,做到了报纸有文章、电视有画面、电台有声音;湖管会及沿湖各镇(街道)充分运用宣传栏、座谈会和上门宣传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为网围整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加强联动配合。网围整治各成员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和各自分工,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沿湖各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落实,分管领导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湖管会在统筹进展情况、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扎实做好网围整治信息收集、数据统计、拆网验收、船舶处置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人社、住建、财政、公安、农业农村及信访等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为整治工作保驾护航,保障了整治的顺利进行。

3.4 明确政策,整治工作深入人心

网围整治政策是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事关失水渔民的切身利益,并将直接影响网围整治的成功与否。为使长荡湖网围整治工作更符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湖管会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政策可行性分析,在听取了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常州市农业农村局,金坛区水利、人社、住建、法制、生态环境等部门,沿湖镇(街道)和养殖(捕捞)户等各方意见和建议后,按照法律法规严肃性原则、与周边地区统一性原则、遵循历史和现实性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经专家反复论证,最终在2004 年首次形成《长荡湖网围整治实施方案》,2009 年出台《长荡湖网围生态养殖规划》,2014 和2016 年配套出台了《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和《失水渔民社会保障操作办法》,在网围拆除安置和补偿、捕捞拆除补偿、失水渔民社会保障、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扶持政策。

3.5 规范操作,整治工作公平公正

一是规范政策措施。对工作方案、政府通告以及各项政策措施都进行了法律审查,务求做到所发出的每一份文件,实施的每一道工作程序都有法可依,并始终坚持一以贯之,不留后遗症。在网围拆除补偿和社保等资金兑付上,严格按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保证补偿金、社保资金等及时、足额兑现到位。沿湖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工作环环相扣,始终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并进行张榜公示,既树立了政府的权威,也使整治工作深得民心。二是人性化操作。整治工作过程中,充分尊重长荡湖网围养殖和捕捞的历史,坚持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广大养殖户和捕捞户的切身利益,针对失水渔民社会保障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问题,出台了补偿政策。同时,积极畅通沟通渠道,沿湖镇村及各相关部门通过大量的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帮助养殖户、捕捞户答疑解惑,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网围整治工作的平稳有序推进。

4 结语

分阶段、科学实施网围整治工作,是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的重要途径,通过拆除过密的网围可为增殖渔业发展拓展空间,发挥渔业生态功能,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促进水域生态、生产和生活协调发展。长荡湖网围整治工作,得到了广大渔民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在实施网围整治后,长荡湖渔业开启了由生产型湖泊向生态型湖泊转型发展的新局面,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进入了“快车道”。通过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封湖禁渔、“亮剑”执法等一系列举措,长荡湖率先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生态渔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金坛湖泊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湖泊上的酒店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害羞”的湖泊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