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养殖业现状及其系统工程化展望
2022-01-14黄鸿兵于波王冬蕾曹静孔祥华尹思慧代培李佳佳许志强唐建清
黄鸿兵 ,于波 ,王冬蕾 ,曹静 ,孔祥华 ,尹思慧 ,代培 ,李佳佳 ,许志强 ,唐建清
(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2.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至源生态农场,浙江 宁波 315200;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4.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江苏 南京 21130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淡水龙虾、小龙虾,隶属于甲壳纲,螯虾科。近年来,小龙虾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连年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产值最大的虾类品种。2020 年以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小龙虾养殖产业出现了苗种价格过低、成虾销售价格过低的现象,这种非正常的市场波动使得养殖效益难以预测。现对小龙虾产业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从系统工程化提升等方面,探讨小龙虾养殖产业如何向高质量发展。
1 小龙虾养殖现状及模式
1.1 养殖现状
我国的小龙虾养殖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其中湖南的洞庭湖流域、湖北的江汉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养殖区,养殖面积超过6.7×105hm2[1]。安徽的小龙虾养殖主要集中在六安、合肥、滁州、安庆、马鞍山、宣城等城市辖区内的长江、淮河、青弋江、巢湖水域,面积约2.7×105hm2。江苏的小龙虾养殖[2]主要集中在洪泽湖地区、里下河地区等,包括盱眙、泗洪、金湖、宝应、兴化、建湖、阜宁等市县,面积约2.5×105hm2。江西的小龙虾养殖主要集中在赣江、鄱阳湖水域,面积约 1.0×105hm2[3]。
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初,小龙虾主要以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等湖泊水域的天然产出为主,有少量粗放养殖。大约2003 年后,随着商品虾市场价格走高,小龙虾养殖区域开始逐步增多。2010 年,媒体连续报道多起因为食用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事件,导致消费量减少,养殖规模略有缩减。2012 年后,沿江各省的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开始出现大幅增长,加上蟹塘、藕塘等养殖模式,到2021 年,全国的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34×106hm2。
1.2 养殖模式及时间轴分析
小龙虾可在我国的江淮流域天然越冬,养殖季节为春、夏两季。交配打洞繁育主要发生在夏季、秋季;冬季停食,以洞内抱仔越冬为主;春季,雌虾爬出洞口,散仔觅食,幼虾继续生长。小龙虾的养殖主要有池塘主养和稻田、蟹塘、藕塘等综合种养模式,以及由稻虾综合种养衍生出了稻虾蟹、稻虾鱼、稻虾鳖、稻虾鳅、稻虾鳝、稻虾蛙等多品种复合种养模式[4-6]。另外,还有大棚精养[7]、车间育苗[8]、池塘育苗[9]、大棚土池育苗[10]、帆布池养殖等模式,见表1。
表1 小龙虾养殖生产时间轴分析
1.3 小龙虾养殖模式的优缺点
2020 年,全国小龙虾养殖模式中,稻田养殖模式占比最高,养殖面积约为1.26×106hm2,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的86.61%,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49.22%[2]。其余养殖模式主要为池塘精养、藕虾混养、大水面增殖等。2019 年,各省份的小龙虾养殖产区,由于山、水、林、田、湖和草等环境条件不同,养殖模式和比例稍有差异,但均以稻虾种养模式为主(表2)。
表2 2019 年7 种全国主要种养模式面积和产量分布
江苏地区的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稻田养殖、蟹塘养殖(产量>375 kg/hm2的池塘)、藕塘养殖、池塘主养,其他还有茭白田、泥鳅池、水泥池、大棚精养等养殖模式,根据江苏省渔业推广服务中心《2021 年上半年江苏省渔情调研报告》,2021 年江苏省小龙虾不同养殖模式占比见图2。
图2 2021 年江苏省小龙虾不同养殖模式占比
稻虾种养是小龙虾最主要的养殖模式。其典型特征是春季养殖小龙虾,夏季种植水稻,实现了一块稻田种养殖2 个品种,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养殖过程中,早春时,养殖户可以先出售一部分虾苗,5—6 月初夏时售出一部分成虾,到夏秋季再种植一季水稻。该模式的优点为小龙虾可在稻田里自繁自育,成本低、操作简单,养殖户容易接受。缺点是不清楚稻田里虾苗数量,容易出现虾苗太多,投喂量不足的问题;捕捞成虾赶在水稻插秧之前,成虾养殖时间太短,大虾占比少。
蟹虾混养、藕虾共生是一种和主养品种错时养殖的模式,充分利用河蟹第三次蜕壳到第四次蜕壳之间和莲藕叶茎出水后到藕收获之间的间歇开展养殖。该模式的优点是在保证主养品种河蟹、藕产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多收获一定量的小龙虾,从而提高总的经济效益。缺点是对捕捞抱仔虾、虾苗投放密度、投放时间、池塘结构和养殖技术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要控制好各品种的茬口衔接。
稻虾种养过程中,水稻插秧时需要降水位、晒田、平田、除草、施肥等,影响了小龙虾生长环境的稳定性。池塘主养小龙虾优点是不需要降水位,从而延长了小龙虾的养殖时间,提高了小龙虾的上市规格;小龙虾在夏季、秋季养殖,大规格虾的占比更高。缺点是养殖成本上升,抗风险能力减弱;另外,小龙虾性成熟后在池塘中交配产仔易造成多代同塘,病害多且产量不易控制。
繁养分离[11]、大棚精养、帆布池、水泥池等特殊空间的养殖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些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塑料大棚、循环水、加温等设施的长处,冬季可以在工厂车间内开展养殖,养殖密度高,实现了小龙虾的错峰生产。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管理难度大于外塘常规养殖。
2 小龙虾养殖系统工程化
养殖模式、用工成本、销售时间已经成为制约小龙虾养殖向高效化、规模化、企业化方向发展的瓶颈[12],因此,小龙虾养殖系统工程化显得很有必要。小龙虾系统工程化养殖是指为实现小龙虾标准化、精准化养殖,在养殖生产之初,实施田间工程标准化、养殖生产机械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环境生态化的“四化”工程,达到系统建设的目的。
2.1 田间工程标准化
在养殖池塘、稻虾田建设时,实施标准田块建设,与投饵机、撒药机的送料半径结合起来设计田块的长度、宽度等参数,少挖或不挖环沟。同时,进排水、电力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四周塘埂进行覆膜处理,改变塘口粗放养殖造成的杂草丛生、私拉乱接现象,有效控制池塘水位,提高田间工程标准化和景观化水平。稻虾系统工程田块设计见图3。
图3 稻虾系统工程田块设计
2.2 养殖生产机械化
为实现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工操作的随意性,通过自动投喂机、疏草机、撒药机、增氧机、推水机等设备的配套,提高养殖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另外,还可进一步优化现行通用捕捞地笼的设计,实现地笼水中捕捞、池塘岸边采收,减少捕虾的用工量,降低养殖成本[12]。
2.3 生产管理信息化
通过小龙虾养殖生产空间的模型化设计,对水草的种植品种和密度、虾苗的摄食量、水温、水质、底泥、小龙虾生长速度等各类数据进行信息化模拟,根据气象条件,提出科学合理的养殖建议,对可能产生的养殖风险进行预警,从而提高饵料的利用系数和小龙虾的规格、产量,实现小龙虾的精准养殖,改变养殖户随意调整养殖模式、养殖效果不好、亏损多的现状。
2.4 生产环境生态化
生产环境生态化包括养殖过程生态化调控和渔业尾水生态化治理两个方面。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小龙虾养殖水体采取调水、换水、增氧曝气等措施,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效益。渔业尾水生态化治理是指对养殖产生的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3 结语
随着小龙虾养殖产业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开始探索小龙虾养殖系统工程化,通过田间工程标准化建设、精细化养殖、信息化管理等实践,对一稻一虾、一稻两虾、双早模式、南繁北养和稻虾共作等养殖模式进行系统化提升[13]。养殖密度高、成虾规格小、产量不稳定、价格低、效益差等结构性难题应优先解决,实现养殖过程可控、养殖产量和上市时间可控以及病害可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