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编辑文化力的困境与纾解:编辑主张的视角
2021-12-07周志平
周志平
(福建教育学院杂志社,福建 福州 350025)
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与新闻出版息息相关。中国话语体系——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声音、中国立场和中国精神,都离不开出版的宣传。可以说,“出版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1]。因而,出版的文化自信也是社会文化自信的主力。而编辑文化自信又是出版文化自信的核心和关键[2],这是由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决定的。编辑的文化自信取决于编辑的文化力。新时代应牢牢把握编辑文化力这个支点,提升编辑文化素养,培养工匠型、学者型编辑,增强编辑出版文化自信,才能为人民和社会出版出精品力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3]对于如何培养工匠型、学者型编辑,人们常常想到的是提升编辑个人素养,如出版单位和行业组织创造条件提升编辑素养,很少谈及编辑文化力的提升,更遑论有围绕新时代编辑文化力的倡议。有一些路径的确可以为工匠型、学者型编辑出现提供外在条件,但是一个编辑能否成为工匠型、学者型编辑,还在于其自身能不能形成编辑文化力。一个普通编辑成长为工匠型、学者型编辑,不但是文化素养的提升,而且是聚拢编辑文化素养的编辑文化力的形成。
一、编辑文化力与编辑主张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舒尔茨在《文化古史》中将文化分为社会文化、经济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4]编辑文化力主要是精神文化领域的文化力。编辑文化力这个概念近年来提的人并不多,有提编辑传播力和创新力,有提编辑文化自信的。但编辑文化力是一种比物质力量更强大、更深厚的力量,就对人们的影响来说,它有五大特点:影响程度深、影响的范围广、作用的时间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根基。[5]如何将这种精神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是编辑文化力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编辑是文化生产过程中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优秀文化传播的选择者与引导者、文化传承积累过程中的发现者与保护者、传统文化创新进程中的领跑者与先驱者。有研究者认为“编辑的文化力包括文化责任感、民族文化保护力、先进文化洞察力以及文化理性。”[6]但笔者认为编辑的文化力由文化设计力、文化组织力、文化选择力、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构成。
上述编辑文化力构成是“专业+文化”的构成,是在编辑专业的视角下的文化力。如果编辑的成长仅仅是专业的成长,而无文化的成长,编辑的文化力就无法真正形成,上述的各个文化力,就是散力,无法聚力,沦为设计力、组织力、选择力、传播力,而没有“文化味”。由于文化成长的个性特征,因此应该是一种个体主张下的成长,这种成长,笔者认为是编辑主张。一个编辑,当在其专业成长拥有主张时,就能从专业味走向文化味,他(她)应将其编辑专业的见解理论化、实践化和体系化,这样,专业的成长才能厚重,文化性成长才能形成。
所谓的编辑主张,是指“编辑的个人的实践理性,具有个体实践性、蕴含知情意和鲜明的指导性,是编辑思想形成的关键环节”[7]。而一个编辑要想成为工匠型、学者型编辑,离不开增强角色认同、职业自信,及其在编辑学科中取得理论或实践的贡献,凝练编辑主张也就成了其绕不过去的成长过程。编辑主张是蕴含知情意的,它有三种形态,即理论形态、精神形态和实践形态。理论形态是指编辑主张呈现一种概念体系化的表述,如以某个概念及其概念体系表述的反映编辑工作规律和本质。如孔子的“述而不作”的“编辑主张”,叶圣陶的“以人民中心”的“编辑主张”。从理论形态来看,编辑主张相对编辑思想是更具体的引领编辑日常工作实践的一套体系化的观念系统。精神形态与编辑个体有密切关系,反映编辑个体情感、性格特征的比较多。实践形态是编辑在某个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具有时代性和工作对象特性。某种程度上,凝练编辑主张的理论形态可以释放文化创造力,凝练编辑主张的精神形态可以深化文化传播力,凝练编辑主张的实践形态可以提升文化生产力,这就是编辑主张与编辑文化力的关系。
二、新时代编辑专业成长中的文化力困境
新时代,中国要加紧建设文化强国,这就迫切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文化力。然而编辑文化力并非一时能够培养的,它并不是像文化素养一样能够较快提升,况且其形成过程中还有许多困境。
(一)“守门人”视野下的身份钳制
身为编辑,在与一线编辑接触和了解中,编辑容易将自己视为文化创造的“守门人”,似乎编辑只是文化的“守门人”,而文化的创造不是编辑的本职工作。因此,一线编辑并不热衷自己的文化创造,更多地对编辑专业技术的积累,如审稿、编校等进行提升,撰写的论文也是这类文章,他们视编辑为一种职业。这种“守门人”逐渐演变成文化的“局外人”,缺乏文化精神,成为一种身份钳制,让编辑自我限制,将专业的成长限定在狭窄的范围。实际上,编辑具有文化创造、传播、积累和创新的作用。[8]前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也告诫大家:“我们不能只把编辑看做是出版社内部的一个工种,更应当从民族文化形成、发展、保存和传承的角度,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对编辑的功能进行再研究,对编辑的地位进行再认识。”[5]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历史上的名编辑,不仅仅是出版专业人才,往往也是某个领域的文化大家。比如张元济、邹韬奋、茅盾、巴金、陈原、陶行知那样的编辑大家、出版大家,他们同样是文化名人。编辑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文化的“局外人”,这会影响编辑文化的设计力、选择力。
(二)“专业味”浸润下的知识窄化
编辑成长,往往走的是编辑系列职称,论文成果也以出版专业相关成果为重要成果;继续教育也要求三分之二“专业味”的课程学习,除去政治相关的必要课程,编辑的继续教育往往窄化。况且大多数编辑对编辑文化素养的理解,是一种广博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的理解。对许多编辑而言,广博不一定会带来专业技术的大提升,反倒是专业相关的窄化知识的深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出现一种现象,许多编辑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往往缺乏可以写作的内容,因为这样的工作内容,具有常态性,缺乏文化生产的理论,这往往影响到编辑的文化生产力。
(三)“单位人”身份中的主体偏狭
再一个影响编辑文化力的是编辑往往是“单位人”,是有编制的,许多期刊或者出版单位属于公家单位。“单位人”在“单位”竞争中存在短视,急功近利的现象,使得部分编辑无法潇洒于更宽广的文化实践。“单位人”的成长是一种公性成长,而文化力成长是一种源于自我需求与民族、国家文化需求相统一的成长,是一种基于个性化和共性的成长。一个人要成为文化大家,其必定是真心热爱文化、思想和理论,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并且这种成长因为见效慢、周期长、反馈时间长,往往是要坐十年冷板凳,才能有成效。所以“单位人”的主体偏狭,会影响到编辑成长广泛性实践的文化力。
上述从职业身份、专业身份和社会身份三个维度都说明了编辑的文化力形成有一些困境,如果不是某个编辑自觉进行文化力的建构,那么他(她)根本没有文化力建构的外在动力,更不要说缺乏内在动力就是编辑文化力的最大困境。编辑主张具有精神、理论和实践三种形态,毫无疑问编辑主张是编辑文化力的内在动力,是编辑文化力的文化精神、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的内在动力。
三、编辑主张视角下编辑文化力的纾解路径
(一)编辑主张突显编辑文化内生力,是打开“守门人”枷锁的钥匙
编辑将自己视为文化创造的“守门人”,“守”的狭隘,使编辑的文化视野狭窄,成为编辑文化力成长的第一大阻力。然而,“出版精品力作关键在编辑”“没有精品力作,就谈不上出版强国,就没有文化自信”[9],编辑的文化素养成为编辑自身素养的短板,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学者型编辑。没有学者的文化素养,就不仅不能提升作品的思想和品位,甚至可能削弱和降低作品的质量。因此,打开“守门人”枷锁走向编辑文化力成长的第一步,而编辑主张就是那把开锁的钥匙。
一个编辑由编辑主张可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编辑思想,他(她)需要读更多文史哲的书籍,才能成为编辑大家,由编辑思想又形成自己的文化主张,进而形成文化思想,成为编辑型的文化大家。编辑的专深和文化的广博,是具体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自下而上的过程。编辑主张能够帮助编辑坚定文化自信、涵育文化素养,进行一种“远处着眼,近处着手”的转变,它可以使编辑自身成长一定程度上能摆脱自下而上“经验型成长”,走向具有使命感的文化人成长。
(二)编辑主张提升编辑精品力作,是拓宽“专业味”道路的压路机
编辑正日益陷入“专业”中,越走越深,导致在接触其他类型文章和知识时,无法用与其相适应的水平去进行编辑。正是因为作为个人的编辑,要真知、真信和真行,达到“知信行”,才有真正的内外在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的形成并不容易,况且文化自信源自出版自信,出版自信需要精品力作。因而,当前对广大一线编辑来说,凝练编辑主张,提升自身素养,出版精品力作,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对编辑成长提出的迫切要求。从另一方面说,一个编辑的文化力也源于其精品力作。毫无疑问,一个编辑的水平,就反映在其精品力作上和其所编辑的精品力作。没有精品力作,也就无法说明他(她)是一个工匠型或者学者型编辑。
(三)编辑主张彰显编辑文化个性,是扭转“单位人”主体偏狭核心力量
编辑主张,从其意识层面来说,是编辑的实践世界的精神指向,这种精神指向是时代性、历史性、个体性和理论性等多重统一,必然要将这种精神指向种植在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如此方可扭转“单位人”主体偏狭。编辑主张也将作为土壤为编辑文化力的形成提供养料,从而为编辑成长,提供聚力,为编辑造就自己的精品力作提供精神的、视野的和才华的支撑。一方面,编辑主张提升了编辑的思想、文化素养水平,增强了编辑的角色认同、职业自信,促进了编辑的知、情、意的编辑实践;另一方面,编辑的文化力,也有利于编辑主张的凝练,有利于编辑专业人格的提升,有利于精品力作的产生,有利于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国历史上文化自信的文化巨人,孔子、陶行知、叶圣陶、鲁迅也有其编辑主张。
新时代文化自信下的编辑专业领域的文化力,不仅仅与出版文化力有关,也与编辑自身的文化力有关,还与编辑专业成长和编辑学科发展有关。可以说,编辑主张是编辑的微观行动指南、思想之旗、精神之魂,而编辑文化力是编辑成长的宏观行动指南、思想之旗、精神之魂,二者要通过编辑的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来实现对接,相互促进。
综上,编辑的文化力需要编辑主张来突显文化内生力、提升编辑精品力作、彰显编辑文化个性,编辑的文化力才能不断突破“守门人”枷锁、拓宽“专业味”道路、扭转“单位人”主体偏狭,在文化精神、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做强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