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2021-12-07熊丽琼郑云飞夏敏娟匡从艳

江西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森林保护树种昆虫

占 玲 熊丽琼 郑云飞 万 霞 夏敏娟 匡从艳

(九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 332000)

近年来,在气候变暖、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森林频繁遭受病虫害侵袭,造成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引发了生态系统失衡。科学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因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造林0.364 亿hm2,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3.04%,蓄积量超175 亿m3,连续30 a 保持增长态势。从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来看,2019 年有效生物发生面积达1 236.77 万hm2,防治面积为1 015.31 万km2,防治率达82.09%,同比增长约4 个百分点,达到了历史新高。但实际从2014 年开始,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就呈现出增长趋势,从早先1 206.45 万hm2提升至1 236.77 万hm2,归根究底仍是由于原始森林未能得到有效保护,而人造林由于缺少自然选择环节,更易滋生病虫害。从造林手段来看,我国仍以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为主。现阶段,森林经营仍存在较多缺点,植树造林时会忽视土壤条件、周围环境等,致使林木难以适应地方环境,易感染病虫害,同时缺少耐病性,给病虫害防治带来了困难[1]。从森林结构上来看,人工造林多数为针叶林,林分结构不合理,生物群落种类少,缺乏病虫害抵抗能力,易大面积爆发病虫害。面对这种情形,依靠传统药剂喷洒等方式难以应对大面积感染情况,因此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2 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

2.1 多元营林技术应用 为加强森林保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采用多元营林技术,使森林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低等问题得到解决,从源头上抑制病虫害的产生,进而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概率。

首先,可应用混交林技术进行植树造林,结合地区气候、土壤等情况混合种植不同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征的树种,以避免病虫害扩散和传播。运用该技术时,可以将树种划分为主栽和伴生两类,确保两种树种不存在生物学特征相互冲突的情况,且无相同病虫害。在选择伴生树种时,应确认其能发挥辅助主栽树种生长的作用,可以稳定周围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目前已经衍生出落叶松—油松、云杉—忍冬等多种树种搭配模式,在病虫害预防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

其次,应做好抗病虫害树种选育,通过树种杂交等途径培育新树种,提高人造林免疫能力。结合各地自然条件选拔具有抗病虫害、抗旱、耐涝等原生优势的树种,通过杂交获得各方面性能良好的树种,进而为造林提供更好的选择。实际种植前,可以通过检疫的方式筛除不佳苗木,确保种植树木具有有较强的抵抗力,同时要避免将病虫害带入森林[2]。

最后,应做到科学应用营林技术,例如,通过设置隔离带加强防火的方式,阻断病虫害传播途径。将固定树种当成媒介,能够实现不同区域染病树木和健康树木的分隔,避免病虫害大范围传播。隔离带应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树种,同时要具有不易燃烧的特点,如刺槐、沙棘等。虫卵、病菌等易在枯枝落叶层等环境下繁衍,因此应定期清理林地,加强林地卫生管理,从而降低虫口密度,提高林木免疫力,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标[3]。

2.2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相较于物理防治技术保护面积较小、化学防治技术危害大,生物防治技术能够依靠生物体共生、食物链关系等防治病虫害,并达到优化生态的效果。

首先,可以通过引入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消减森林中的病虫害数量。正常情况下,森林中会自然孕育出病虫害天敌,但考虑到人造林缺乏生物多样性,可以引入新种类天敌昆虫。需要注意的是,引入新物种时应确认环境中有其天敌,能够维持生态平衡。通过构建适宜其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扩展森林昆虫种类、数量,能够有效消灭森林病虫害。

其次,应用生物农药实现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取得理想病虫害防治效果,而且能避免有毒物质在森林中的大量沉积。现阶段,已经投入使用的生物农药技术包含昆虫病真菌、昆虫病原细菌、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和昆虫病原病毒等。在食叶害虫防治方面,可运用苏云金芽孢杆菌,以大幅度削减害虫数量。在马尾松毛虫防治上,可采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其污染性较低,属于绿色农药。采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等药物,可以通过释放因子抑制昆虫生长、发育,通常不会杀死昆虫,但能抑制昆虫繁殖,因此也可以取得理想防治效果。

最后,可以采用生物酶和微生物等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例如,投放生物酶抑制害虫肠道蛋白活性,能致使害虫因吸收氨基酸不足而无法生长发育,从而抑制害虫繁殖。实际采用生物技术并不会直接消灭病虫害,但却能维持生物种群间的平衡状态,可在避免病虫害大范围繁殖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4]。

2.3 科技防治技术应用 森林一旦发生病虫害,需要及时处理,以免蔓延至整个森林,引发林木大范围死亡。而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因此需采用药物或相关技术治理病虫害。在林业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科技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防治效率,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

一方面,可以采用精准施药技术,有效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同时,避免森林植被、生物受到农药危害。该技术的应用,需实现无人机、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集成,达到有效监控和预测森林病虫害发展趋势的目标。根据监测数据,对森林展开全面、科学地分析,进而合理配置农药剂量,并做到精准喷洒在受病虫害侵袭的区域,以有效消灭病虫害。应用该技术时,要做到定量、定时施药,以减少药品浪费,并加强环境保护,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5]。

另一方面,可以引入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依靠旋转压力将药品转化为滴雾状态,通过电机处理将其中含电极部分经过气流二次雾化,以达到准确传送药液、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的效果。相较于固态或纯液态药品,液滴状的药品更具穿透性,可以快速渗入植物,消灭病虫害。依靠电极作用,雾化药品可以附着在植物表面,避免病虫害蔓延的同时,减少周围植物和环境受到破坏,起到保护环境作用。

在新型、高效、绿色、环保病虫害防治科技不断产生的背景下,要想有效防治病虫害,则要加强森林环境保护,重视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强化林农、护林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新技术装备投入力度,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 结语

森林保护和病虫害防治均是需长期开展的工作,要从源头上运用多元营林技术抑制病虫害繁殖,并通过生物防治和科技防治取得综合防治效果。实现各类技术组合运用,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蔓延,可为森林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森林保护树种昆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我们的故事
树种的志向
研究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树种的志向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昆虫的冬天
探析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