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课堂尽显诗词之美

2021-12-07杨秀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诗歌

杨秀芳

(宁德市电化教育站,福建 宁德 352100)

古诗词是人类祖先留给后人最丰厚的文化美食,带着种种生命图景的美好音符,飞入读者的精神世界。如何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量阅读古诗词并能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教学之需。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搜索学习功能、层出不穷的现代化教学交互学习软件、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其他程序、软件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和信息化教学技术,对文字、音画和数据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巧妙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融于古诗词教学之中,为学生开辟唯美的诗歌境界,使学生遨游在“文有尽而意深远”的诗歌海洋里。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

(一)古诗词言短意长,小学生难以理解

古诗词的语言高度浓缩,许多的字都成为如今的生僻字或不使用的字,有的字词意思同现代语言含义差别大甚至完全不同。加上小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非但没有功底,且才刚刚学习。虽然他们读起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古诗文,也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但他们对诗词缺乏直观与形象的感知,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完整理解诗词的含义。

可见,小学生基础薄弱,生活经历有限,学习经验与知识储备相当不足,确实难以在寥寥数句的诗词中,剖析理解古诗词精妙的含义。

(二)古诗词表达技法巧妙,增加学习理解难度

古诗词在字数、平仄、对仗、押韵上都非常讲究,且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拟人、夸张、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再加上古人注重在诗词中进行唯美的艺术表现,运用虚实、浓淡、点染、疏密、曲直、隐显等方法进行表情达意,创造灵动悠远的艺术境界,小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加上古诗词离他们的实际生活遥远,领会古诗文的具体诗意及意境难上加难,造成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学习效率也无法提高,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

(三)小学生很难通过想象描补诗词中的空白

不少教师认为教学古诗词只要一字一字翻译,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掌握古诗词的知识点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这是非常狭窄和片面的理解。诗词中有大量留白,信息量可包容万象,需要非常大胆的想象力去描补。当然,补白并不都是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还需要依托生活阅历展开联想。受限于阅历简单和心理发育不完善,很多小学生都难以做到。如果学生的生命体悟与思维灵性无法得到良好的开发,那么将影响学生完整地感受一首诗词的诗意境界,更谈不上诗词的审美教学。

为此,古诗词教学融入信息化技术教学辅助手段,无论在理解古今字词、诗意诗境,还是再现诗文场景等方面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古诗词之美对培养学生的认知意义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说此话的意思是不好好学习诗歌,那么连说话都不会。挖掘古诗词之美,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学生融情于景、陶冶情操,受到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

(一)直觉感悟,丰富想象

诗歌物象的可感性,是靠直觉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比如,诗歌描绘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星月霓虹……将它们写得多姿多彩,各具形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从字里行间感悟物象之美,并能在脑中还原写意般图画的境界,感悟所有生命共存的和谐之美,那么他们的想象自然就丰富起来了。

(二)启悟通感,拓展想象

诗词语言所表现的场景有的静谧幽深,有的热闹活泼,有的宏大开阔,有的细致入微,或独立,或交融,无不渗透作者匠心独创的意境之美。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展现如此情景,学生自然身心皆融,化文字之难为具象,由目入心唤起生活体验,从而观物启悟,让心田交织着诗性的灵光,那么,他们学习起古诗词自然兴致盎然,并能把想象拓展得更为丰满和遥远。

(三)情致哲思,神与物游

小学生学习富含哲理美的诗词相对困难,要想从诗词的内涵或字词中受到启发,从而明事理、明为人之道,把自己带入古诗词作者所表现的情感升华的象征性画面,发现诗词丰富的思想之美、深邃的意蕴之美、高雅的人格之美、坚贞的操守之美。当然,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借助信息化技术相关的辅助手段,以直观的画面或景象加以烘托表现,拉近时空距离,那么学生定能“神与物游”,感悟诗词之魅力。

三、信息化教学课堂凸显诗词之美策略

(一)铺展镜像之美

1.文字化身实境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1]我国古诗词更加语言凝练、精辟、内蕴灵动、丰富,但小学生毕竟生活阅历有限,再加上知识面窄,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所描述的境界一知半解。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巧妙将诗句、画面、语言、音乐、视频等有机融合,创设出多样化的信息大容量课件,课上将短小精悍的诗句化为一幕幕形象生动的美妙意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象万千的审美境界。

教学《渔歌子》这首词时,教师课前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选取动画视频、背景展播、形象注解等资料,再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诗歌内容进行情境融合再现:视频动画影像出现桃花怒放、春意盎然的景象,学生捕捉到“春天”的信号;一只只白鹭在蓝天下的山前自由自在地飞翔,便脱口说出“西塞山前白鹭飞”,学生从流动的景象中理解了诗意;当视频出现阳光下粉红的桃花像密集的蝴蝶飘落到满满的江面上,伴着亮闪闪的流水向前奔去,捕鱼者不断从水中捞起肥美的鳜鱼。此景唯美,引人心旌摇荡,学生再次动情地喊出“桃花流水鳜鱼肥”;教师将画面拉近,只见一位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的老者,在斜风细雨里满脸庄重地垂钓。学生齐声抢答:“斜风细雨不须归。”课堂没有的诗意讲解,也没有枯燥的问答,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动静相成的课件展示,让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

2.空白处创构情境

教师引领学生在情境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还应从寥寥数字的古诗词中,启发学生捕捉文字信息,挖掘文字表达空白内容,唤起原有经验记忆展开想象,进行精心补白创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使古诗变得具象、灵动、立体,从而深挖精彩纷呈、意韵丰饶的诗意内涵。《寻隐者不遇》一诗寥寥20 字,但留给读者想象补白的空间非常多。比如,两位人物的对话、山林的景色、山林的气候等,都值得师生去补充,要是设计精妙,学生头脑中显现山林相遇问答的情景是丰富而精彩的。基于学生在信息课上已经初步掌握创客编程能力,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索本诗留给人们哪些可补充的内容,待学生懂得可以从两人对话等多处展开补充想象时,再给学生做了分组,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周末在家对本诗内容进行小组合作编程动画设计,要求有声有色、情景相融,既是完成信息课作业,也是语文课外作业。

课堂上,教师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当小老师在课堂上操作作品,边播放动画边解说。有的小组注重展示童子说的话,体现童子对来客彬彬有礼;有的小组注重设计来客的话,体现来客一路奔波,急切想见到友人的情景;有的注重将两人安放于深山老林、山花烂漫、云遮雾绕之中,表现山林之美……编程动画形象生动,而且出自每个学生之手,他们既能从自己的作品中发现不足,又能从别人的作品中获得知识。利用信息化创客编程手段不仅让文本的空白得到互补,又使得学生的知识空白得到互补,信息课与语文课相得益彰,诗歌内容以镜像的形式跃然于学生眼前。

(二)展现音韵之美

古诗词的文字音韵和音乐具有相近甚至相同的艺术特点,它不仅属于语言艺术,也是音乐艺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2],说的就是诗歌与音乐都讲究节奏韵律。诗歌字里行间的平仄、押韵、格律无不表现音乐的节奏、轻重之美,无不表现音律长短变化之美。假如将诗歌比作音乐,可以说意象就是乐曲中的和声。经过那么多意象组合烘托,如音乐般的诗歌便彰显丰富和谐,表现出更精致、美妙的艺术境界。再加上教学古诗词时,教师选取与音乐节奏、意境相映衬的音乐为教学背景,那么课堂将魅力更甚,臻于灵动完美。

教学《绝句》《咏柳》《惠崇春江晚景》等写景的诗文时,因为诗歌所表现的都是生机勃勃的美丽春光以及表达催人向上的无穷力量。课前教师可选取清新悠扬节奏明快的曲子进行信息化技术融合,那么诗歌所表达的春之气息、春之活力,像氧气般自然流入每个人的细胞里。

《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无不是送别抒怀离情别绪或与对方劝勉励志之作。古代交通与通讯不便,亲人朋友一旦别离,“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往往数年或往后余生再难相见。但对现在学生来说,非常难以感同身受那种离愁别绪的悲凉或豪迈。教师巧妙选取与诗境相吻合的与学生能心性相通的现代乐曲,拉近与古人情感距离。比如,选取《每当你离去时候》《常驻我心》《悲伤的大提琴》《思乡曲》等乐曲,运用最先进的背景音乐配置Flsh 软件制作,对诗境氛围进行渲染,奏响了诗文的主旋律。课上播放音乐与诗文相融合的flsh 课件,让学生随着乐曲的旋律带入到诗文所描述的境界里,情感同作者共鸣,心境同语境相谐。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们按照乐曲的节奏,读出诗文音步长短的交织之美,读出高低有致抑扬顿挫之美,读出诗人融情达意的心境之美。

(三)虚拟建构之美

VR 教学虚拟技术是将沉浸式与交互式信息化教学技术融为一体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创设与课文内容虚拟仿真的逼真情境。[3]课堂上,教师运用专有的教学传感设备将学生投放到虚拟仿真的情境里,让学生仿佛进入现实中存在的仿真环境或不存在的虚拟场景,在“身临其境”的愉悦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古诗文教学若能借助VR、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构课堂的学习环境,生成出具有多样化的情境教学课堂,学生势必更直观理解古诗文含义及时代背景,更加深入理解诗人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这样课堂教学更具有灵魂的生命体验特征,从而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

教学孟郊《游子吟》这首诗歌时,考虑到学生对诗人所处的年代和生活图景是一种隔世的陌生,难以感同身受,体会母爱之深、人性之美。教师课前先精心设计三维动态视景:唐代格局的房屋,屋内简朴的陈设,然后镜头拉近特写一盏昏暗的油灯,灯前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因为年老眼花,老人缝了拆,拆了又缝……旁边的儿子正在整理打包物件……教师将制作好的内容存储于VR 课件资源包里。课上教师操作VR 学习终端,让学生观看VR 课件,学生仿佛进入屋内,就站在缝制衣服的老人和她儿子旁边,闪烁的油灯就在眼前,并近距离观看“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的情景,从而感受母爱的伟大。

这种多元信息融合的实体仿真教学、沉浸式学习行为,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突破,让教学变得简单、有趣、直观,拓宽学生的眼界与认知,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诗歌
诗歌不除外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关注诗词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