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 环境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定位和职能转变

2021-12-07王素芳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王素芳

(金乡县鱼山街道办事处 山东 金乡 272209)

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日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同时也对现代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要想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依托“互联网+”,对内部组织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必须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与改革,加强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增强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收益[1]。

1 “互联网+” 环境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定位

1.1 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驱动要素。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诸多领域,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以及营销推广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同时,“互联网+”思维也使得人才团队的管理与组织运行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开始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以期能够实现人力资本的长期可持续发展[2]。现代企业往往对人力资本具有更高要求,即要求人力资源所产生的价值要高于货币资本以及物质资本价值,最终成长为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重新认识和定位,不仅要从细节上实现管理的创新,也要突出人才的结构建设,最终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1.2 企业文化形成的新基础。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信息容量以及传播速度都得到了巨大提升,企业文化信息价值进一步凸显。借助新媒体优势,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企业价值观、形象得以广泛传播,扩大了企业知名度,传递了企业价值观,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借助“互联网+”环境,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来推进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将企业文化构建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合理的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环节,通过日常的管理运行来逐步构建企业文化内容,最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软实力。

1.3 企业组织管理优化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结构已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结构变化形成新的格局,逐步实现对内部组织管理方式的调整与优化[3]。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通过弹性管理、扁平化组织构建、旋转门等理念的引入与实施,来对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管理等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进行优化改造,以此来推动企业形成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体系。

1.4 人才团队凝聚力的保障因素。“互联网+”环境下,现代企业更加需要人才团队进行协同合作,保障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为了协同人才团队内部关系,还是处理好企业与人才团队之间的关系,都需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保障因素。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与员工的个人价值呈现融合发展趋势,人才团队以及员工个人价值的展示方式,越来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只有构建起符合团队及个人诉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获得外向发展的动力源泉,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2 “互联网+” 环境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

2.1 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互联网+”具有便捷、高效的特征,推动着企业管理部门从传统的“权力中心”朝“服务中心”转变。传统思维模式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侧重于管理目标自上而下的传达与实现,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工作运行理念,将“权力的实现”转变成为“员工价值的实现”,打造以服务员工为核心的运行机制,给予员工多维度、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支持,实现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4]。

2.2 实现管理与决策的优化。“互联网+”所造就的技术集成环境,为企业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托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数据的高效采集,并通过对数据的精准化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决策。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员工福利、员工薪酬相关数据,来为员工薪资调整提供参考;通过搜集员工考勤数据,来分析部门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并提出相应的激励惩戒措施;通过分析员工工作业绩与基础能力数据,来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企业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推动人力资源自动化管理的同时,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2.3 引导人才价值的发挥。“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给予了每一位员工充分的个性化自我展示的机会。“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尊重和关注员工的发展诉求,尽可能的给予满足。目前,90 后已日渐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对企业所给予的尊重和发展渠道尤为重视,这就要求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与员工需求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支持和鼓励员工自我价值展示[5]。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应当致力于实现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员工的动态管理与专项培养,以促进他们自我价值的展示与实现,最终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3 “互联网+” 环境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的路径

3.1 强化“互联网+”思维导向,完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现代企业需要聚焦互联网思维,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由此逐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时俱进的转变,并且在规划过程中,明确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最终目标以及实现路径。首先,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层面进行创新,形成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框架;其次,企业要注重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实施与完善,实现规划与运行的互动调整;再次,企业要充分把握“互联网+”环境与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激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潜能与责任意识,保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高效运行。

3.2 充分引入大数据技术,强化人力资源细节管理。企业常规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通常会产生许多数据,不仅包括员工工作进展情况,也涵盖了岗位供需以及员工情感等信息内容。“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可以借助这些数据,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来强化人力资源细节管理。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为精准的实现对于员工能力与岗位要求的科学匹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方式,实现对员工绩效考核的动态评价,在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的同时,也有助于促使绩效考核结果更真实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此外,借助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在薪酬以及福利方面制定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的政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水平[6]。

3.3 尊重员工价值需求,建立健全人才互动机制。随着企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企业的任一层级员工都可能成为组织运行的焦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价值,激励企业全员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员工通过微博、微信及企业微信公众号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时监督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注重满足员工不同利益的价值诉求,畅通员工互动场景以及渠道。消除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瓶颈,让员工和领导以及员工之间进行及时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产品以及服务的提质增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4 创新企业文化体系,增强人力资源管理辐射力。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深植在每位员工的心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互联网+”环境下,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将抽象的企业价值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企业制度规范,进而凝练成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和每位企业员工自觉遵守的心理契约。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融合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效果。注重“互联网+”的互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的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强化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利用头条、快手、抖音、微信、QQ 等各种新媒体,搭建多种平台传播企业文化,促进“互联网+”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融合,使每位员工通过“入脑”“入耳”“入心”,来做到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7]。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