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地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浅析

2021-12-07曹媛媛赵一安张逸方白向清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户经营主体

曹媛媛 赵一安 张逸方 白向清

(张家口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字: 小农户; 现代农业; 政策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党中央对我国农情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务实的实践要求。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但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仍然存在,张家口地区农村经济在改革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实质上还是处于小农经济阶段,小农经济未来如何发展将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牢牢把握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契机,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使小农户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全市小农户生产基本特点

1.1 小农户面临发展条件的不充分。一是土地经营规模小、碎片化问题严重。据统计,张家口市农业总户数131 万,农业总人口346 万,耕地面积1 212 万亩,户均耕地面积9.25 亩,农户人均耕地面积3.5 亩;其中承包到户的耕地面积为1 028 万亩,户均承包地面积7.8 亩,农户人均承包地面积3 亩。全市耕地经营面积10 亩以下的农户数87.6 万户,占总农户数的66.9%;经营耕地面积10 ~30 亩的农户数32.2 万户,占总农户数的24.6%;经营耕地50 亩以上的农户数为3.4 万户,而全省50 亩以上规模经营的农户数为14.8万户,占全省的23%。张家口市分坝上高原和坝下低中山盆地两种地形,坝上4 县地势辽阔,户均耕地面积约17 亩,而坝下地区户均耕地面积约6 亩,受地理自然条件影响,坝下地区土地经营规模面积小,多呈碎片化经营,而坝上部分深度贫困地区多为典型的盐碱地和沙化地。该市小农户生产发展受地理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在推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机衔接中应强调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二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空心村”问题普遍存在。据统计,全市农村汇总劳动力数约195 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6%,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120 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74.7 万人,其中有57.5 万人属于常年外出务工,多数为农村青壮年,因此我市农村适龄劳动力实际上人数较少。受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兼业化影响,我市大部分地区小农户劳动生产率偏低,文化水平、科技素养相对较差,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率较低,融资、信息、市场销售等存在困难和信息不对称。三是农村地区生产要素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长期存在,工农不平衡、城乡不协调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农村土地、高素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优质资源大量流向工业和城市,导致小农户生产发展缺钱、缺人[1]。在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从无到有,但实现城乡在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产要素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衔接。

1.2 小农户面临发展机会的不充分。一是小农户对现代农业发展机会把握能力较弱。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优化,农业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面对农村新的发展机会,小农户往往因家庭资源禀赋差,且运用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手段、金融服务的先天能力不强难以在市场中把握机遇。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大多由工商资本主导,与小农户只是简单的买卖或雇佣关系,小农户在农产品种植中得不到更多的附加性收益[2]。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小农户带动能力不强。近几年,张家口市大力发展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计划,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但就目前多数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较弱,农业项目辐射能力和精准度不够,使得小农户的参与度、积极性不高,难以分享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2 推进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机衔接的措施

2.1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小农生产。规模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中坚力量、有力抓手。一是要加强组织衔接。创新推广多种模式的联合与合作,即充分发挥政府、农业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研院校、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组织力量,建立“政府+科技+金融+公司+农民合作社+小农户”的新兴合作经营模式,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小农户分户经营管理,以务工、入股为纽带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把小农户嵌入到产业链条各个环节,让农户分享一产种养、二三产业延伸收益。二是加强技术衔接。鼓励科技下乡,鼓励推广“科研院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小农户”,以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接平台,实施技术指导和精准帮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订单、股份为纽带与周边小农户建立联系,让小农户获得更多技术带来的收益,从产业结构调整中收益。三是加强市场衔接。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和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等政策契机,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区域农户依托片区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推介、品牌营销,打通与京津等地的市场沟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集中统一加工销售,利用电子商务、云平台等手段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增强农产品的议价能力,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给小农户更多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2.2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生产服务的集中规模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农业保险体系等。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要政府发挥主导功能。政府是公益性、基础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县乡等相关部门可以尝试建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农机作业服务等。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张家口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田间路系、水系等基础设施较差,达不到完全机械化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有条件的县区可以整合各类土地治理项目,对种植用地进行宜机化改造。二是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类技术或农民协会等服务组织,他们可以以经营性或者半公益性半经营性的方式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三是发挥村集体的主体力量。村集体作为农村的基层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对全村农民的组织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开展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2.3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一是要深化农村改革,让小农户共享改革红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 年,给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当前张家口市土地确权工作已基本完成,要积极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利用好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小农户更多地分享产权制度改革的红利,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二是发挥农业补贴的导向作用。“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要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让财政补贴更多更广惠及农民群众特别是小农户,让财政资金重点扶持带动小农户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他们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农业、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小农户也能分享财政支农的政策红利。

猜你喜欢

农户经营主体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