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07单俊杰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斑病玉米螟蚜虫

单俊杰

(民勤县东湖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甘肃 民勤 733399)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应立足于区域实际情况,增强选种能力,注重田间管理,有效提高玉米产量。现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1 种植前准备工作。①种子选择:为了实现高产,应选好种子,这是提高发芽率、抗病能力的关键。例如,甘肃地区可选择先玉335、农华101、甘鑫2818等。②土地整理:将土地中杂草清除干净,并全面平整,为栽培提供优质条件。③施肥准备:可采取覆膜技术来提高温度,为玉米生长提供所需热量。同时,撒入底肥,为土壤提供所需营养。

1.2 播种。为了能够提高产量,可采取宽窄播种方法,不仅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能够为玉米后期生长提供所需空间。播种时采取“一穴一籽”的方法,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适当补苗,以此来避免空苗、缺苗情况的出现。

1.3 田间管理。①清除杂草:可采取物理法和化学法清除杂草,物理法是翻耕土壤;化学除草是使用规定的除草剂(如90%滴定-乙草胺);②施肥:在苗期3 ~4 叶期时,在玉米叶片上喷洒黄腐植酸有机液肥,喷施量为200 g/hm2。在抽雄初期、灌浆期时增加玉米植株施肥量,每公顷施加300 ~400 g/hm2。同时,可混合使用有机液肥。另外,补充肥料时应适当添加钾、磷等微量元素。③浇水:水分供给时应重点考虑供给时间段,如生长阶段时玉米急需充足的水分,但是应考虑天气因素。5 ~8 月份雨水较多,避免出现倒伏的情况[2]。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病害

2.1.1 瘤黑粉。瘤黑粉是玉米典型的病害。应注意控制病菌基数,可采取三年轮作、有效除草、“摘瘤”、集中销毁病株等方法。种植结束后,及时处理田间病残体,并及时深翻。如果田间感染情况严重,应翌年种植其他种类作物。根据玉米具体生长状况,添加适量的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锌肥,并混合一定量的生长调节剂,以此来提高植株抗感染能力,也可预防田间积水的情况。另外,根据种植状况,使用适量的戊陛醇拌种剂、福美双拌种。

2.1.2 大斑病。玉米生长阶段时,极易被大斑病所侵害,其中植株下半部分叶片是发病的主要部位,如果玉米叶片出现了这一症状便会逐渐萎缩,直到枯萎死去。如果病菌侵蚀严重,植株的叶鞘、包叶也会被损伤,进而影响玉米高产。对此,应积极控制大斑病。收获后,加深机械耕地,并采取轮作、合理追肥等方法强化土壤肥力,再结合除草、适当早播等方法,有效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同时,将感染部位及时剪除,再喷洒丙环·醚菌酯悬乳剂、苯醚甲环哩水分散粒剂,抑制病菌扩散,并加强监控,有效去除病菌。

2.2 虫害

2.2.1 红蜘蛛。红蜘蛛以成虫、若虫的方式大量聚集在植株上,吸取叶汁,导致出现失绿斑点或条斑,久而久之便整个叶片逐渐变白干枯,制约了叶片光合作用,不利于玉米生长。对此,应及时清除杂草,扼杀早期叶螨。出现点片发生时,可混合喷洒哒螨灵、噻螨酮、克螨特、来福禄等药物。同时,施加尿素水、展着剂,增强叶片抵抗能力。另外,晚上可使用烟雾对红蜘蛛进行熏杀。

2.2.2 蚜虫。蚜虫繁殖力较强,玉米若出现了大规模的蚜虫,大范围啃食玉米,不仅降低种植产量,而且影响玉米质量。为了能够有效防治该虫危害,可悬挂银灰色地膜避免蚜虫的入侵,避免蚜虫大范围迁飞及传染病毒;积极引种、繁殖与释放蚜虫天敌,维持生态的平衡;在水盆上方放置装有400 ml 蚜虫信息素的棕色瓶子;在草木灰去除的滤液中添加80%有机磷杀虫剂25 g,均匀混合后,每隔1 周喷1 次。

2.2.3 玉米螟。玉米螟幼虫会啃食玉米嫩叶、茎秆等部位,抑制玉米的生长与发育。若喷洒药剂进行防治,由于玉米螟抗药性强,难以保证根除,且反复治疗成本投入高。对此,可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如赤眼蜂,基于虫害程度、病虫生长情况确定赤眼蜂释放数量与时间,并科学分析越冬化蛹率,确定科学合理的放蜂时间。另外,根据花叶生长时期选取科学合理的药物进行喷洒。通过化学、生物综合防治的方法,有效抑制玉米螟的生长与侵害。

猜你喜欢

斑病玉米螟蚜虫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蚜虫婆婆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