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师音乐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2021-12-07吴秀琴

关键词:文科教学资源音乐

吴秀琴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新文科作为一个教育新理念,于2017年由美国的希拉姆学院首先提出[1]。2020年11月,教育部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推动中国文科学术、教学与社会服务的系统性变革,标志着中国新文科建设正式启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对“新文科”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如针对新文科建设与发展问题,马骥认为:“新文科是基于全球新技术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注重通过文科内部融通、文理交叉融合来研究、认识和解决学科本身、人和社会中的复杂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科知识体系,并引领学科发展。”[2]尤其是为了应对全球进入智能时代的变革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也不断变化,在新文科重点建设任务中明确指出:“要编写新教材,补充新内容。编写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发展、吸收新研究方法的新教材,补充新内容。”[3]再具体到文科建设中一直不可或缺的音乐学而言,一方面音乐教学资源是从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出发,围绕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有助于音乐教学目标达成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资源[4](P31)(主要资源有各类音乐教科书、影像资源、专门的音乐教学器械、音乐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音乐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基础音乐教育振兴的使命。因此,面对新文科理念的提出也应与时俱进,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开发出新的教学资源,提供适合当下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适应音乐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坚持教学资源开发的个性化和多元性

新文科是在既有文科基础上的更新升级,不仅仅是世界新文科运动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国家文化战略的有机构成,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枢神经。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5]为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核心指向和根本遵循。高校音乐学科作为新文科建设涵盖八大门类之一的艺术学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美人化人的重要使命。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美育工作者的孵化器,音乐教学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在科学理念的引领下进行,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所需,满足毕业后的职业提升的基本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教学资源开发的实效性、针对性。

(一)个性化

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价值追求。个性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从高师音乐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出发,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也是我们如何创造性地整合和利用音乐资源的根本思路。须跟随学生个性化发展着手,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理解学生的需求,使之充满活力、充满激情。这样既激发了课堂,又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潜移默化地提高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资源强调了与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大学生的实际和生活阅历,努力克服了以学科为核心的倾向。教学资源的扩展,往往不再是局限于教科书文本及附带的视频、音乐资源。根据其实际情况去创造性的选择教材,将其教学资源按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设计风格和特色进行教学,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方式去教授音乐。二是音乐教学资源开发要富有地方特色,把本地区乃至本省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实到相应的课程中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广大音乐学生充分了解当代中国特色少数民族音乐、本土传统音乐等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的民族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内涵,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坚定民族文化的思想自信,增强对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勇于传承的决心。

(二)多元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对人们的文化、生产方式、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影响,面对这种时代趋势和发展格局,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不能熟视无睹。“中国必须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规律对中国的时代要求”[6]。新文科建设不仅要弘扬传统文化,也应具有全球视野。对于高师音乐课程来讲,也应与世界发展局势同步。音乐教育学家管建华、马达等就曾发出重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来看,应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以海纳百川,兼容开放的眼光在音乐理论和技能课教学中接纳、吸收和传授世界各地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北美、东南亚、欧洲等)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文化,用比较的眼光认识他们的审美标准、音乐发展规律,生成的文化地理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文化兼容性,更多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群体中,更好在这样的全球化背景下生活与合作。

二、拓展跨学科的教学资源

传统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基本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体系,教师、学生、课本都成为了教学的核心。而新文科的特征之一是学科间的交叉性,不仅“学科之间的交叉变得越来越多,不仅文科内各学科的交叉变得越来越明显,文理之间的交融也越来越需要”[7],在这种学科理念的影响下,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显现出来更加多样化。

音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与其它基础技能的同时,可以提升自然科学、社会学科的素养,吸纳具有潜在的价值交叉性的资源。跨学科教学,使学生能在遵循音乐学习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技能。在教学资源开发的设计阶段,将与音乐技能、音乐理论学习有关的其它学科理论、方法、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如在《钢琴教学法》课程中,引入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理解钢琴弹奏时的运动生理学原理,以及脑科学与运动认知,清楚弹奏时手指、手臂、腰、脚等躯体的科学的发力状态,进行精细运动能力做专门的训练,获取提高演奏技巧的前沿方法,培养学生的钢琴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以及儿童身体运动机能发展阶段与钢琴技能训练的匹配度,从而更好的适应职后教学。又如,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以歌唱的生理学、声学基础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发声器官的解剖图了解各器官的整体构造,通过电子喉镜观看各部分器官在歌唱时的功能和状态,对比科学的发声与业余歌者的区别。再如,在《中国音乐史与名曲欣赏》课教学中,可以将最新的音乐考古发现融入到课程中,扩展学生的视野,了解前沿的学术动态。尤其是在中国革命史中,凡涉及到抗日救亡作曲家群体内容时,应对其中的思想教育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如爱国救亡作曲家聂耳、冼星海、任光、黄自是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念,鼓舞人民起来抗争的勇气),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美感的同时,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和家国情怀的激发。

总之,都是为了更好地把学生的知识、技能的习得和理论的探究融为一体,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并在深入探究中做到知其然后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和理论得以不断更新,又能够扣紧时势发展的脉搏将其得以创造性拓展,最终升华为一种终身学习的学术品质。同时,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进一步探索多学科交叉互动,在人才梯队建设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补、不同专业与研究方向的互补,相互支撑,形成合力,推动现有的音乐学科领域由在文科群内部的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浅交叉”,向跨学科群的医科、工科、理科等“深交叉”推进,加快配套支持,提升师资队伍总体实力。

三、甄别选择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资源

“在新文科建设进程中,必须正视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全新语境。互联网的蔓延使得学科边界不断扩展,相应的研究与教育均离不开互联网的吸纳和学习”[8]。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音乐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信息化技术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各个学科之间找到了同域的共鸣点,解决了教学资源守旧、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简单等问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充实高师音乐课堂教学资源,首先是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的音乐教学视频、音频、图片,并创造性地转化为教学资源。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近年来发展迅速,使得普通高校的学生也可以平等地接受知名专家、教授的最新教学视频,实现了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国内比较活跃、知名的慕课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这些平台虽然提供了多样的课程选择,但在这一过程中,高等院校教师仍应是教学中引导者、组织者,须对教学视频进行精心选择、有效组织,合理地融入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去,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增值服务。正如有学者所说的“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传统教育形式与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结合,或许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9]。

另外,也要跟着时代的步伐,更新音乐作品,带动学习的氛围。选择恰当的流行歌曲,可以给音乐教学带来一些现代感和吸引力。网络资源鱼龙混杂,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在筛选曲目时,应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歌曲,如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灯火里的中国》《万疆》,军旅歌曲《改革强军之歌》《当那一天真的来临》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可以增加对本土传统民歌、戏曲、说唱、歌舞音乐、器乐作品的赏析,如福建地区的闽剧、畲族、客家山歌,龙岩采茶歌曲,茶亭十番音乐等。适当加入以传统民歌、戏曲为基础进行填词创作的新作品,例如2021年春晚上播出的流行歌曲《最亲的人》,曲调源头为江苏民歌《孟姜女》[10]。以传统戏曲为基础创作的歌曲有《折子戏》《梨花颂》《刀剑如梦》等。这样的作品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与学生进行交心,在新颖的音乐资源中激发学习兴趣,紧跟时代步伐,较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四、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日渐成熟,教学技术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教学的过程也日益呈现出更加开放、多元的发展态势。新文科背景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应紧紧跟随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步伐,提高信息技术素养,通过专题培训、继续教育、自学等途径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手段,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辅助音乐教学。

特别是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VR课堂教学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逐渐凸显。VR技术所具备的沉浸感、交互性等特性,明显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更好地实现对音乐的认知。可以利用现有的AR/VR产品技术,全方位展示乐器、发声器官的构造与原理。同样VR设备也可以为学生创编音乐提供浸入式的体验,以激发创作灵感。音乐史论、民族音乐鉴赏课程在充分运用希沃白板进行交互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充分交流和互动。一些手机应用软件,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使音乐符号更加立体,听觉训练更具有实效。教师应选择实用性强、效果显著的软件,并熟悉其功能和操作,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如在与音乐创编及打谱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安排“作曲大师”“造词”“简而谱Lite”“唱而作”等的活动;在与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相关的应用教学中应该方设计“视唱练耳训练”“音乐壳”“音乐理论大师”“练耳大师”等的环节;在与器乐学习辅助相关的应用操作中应当增加“完美钢琴”“钢琴应用”“跟我学古筝”等的项目;在与音乐欣赏相关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要有“古典音乐大师作品”“古音—中国古典音乐”“古筝曲300首”等内容。诸如此类者,皆因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掌握最新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方法,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高师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细化到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新文科建设理念对教学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并提供了行动的指南。高校音乐教师应应时而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科视野,才能真正促进跨学科资源和新的音乐文化转化为教学资源,有意识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探索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途径,使课堂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育接班人。

猜你喜欢

文科教学资源音乐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