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关系探讨

2021-12-06万兆海黎吉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系统分析协调可持续发展

万兆海 黎吉

摘要: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经济发展发生了从重量到重质、从追求快到追求好的新发展理念转变。本文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浅述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机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机理,旨在增强人们新发展理念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协调

1 引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从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关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有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的推广,人类已逐渐意识到地球家园上的生态环境系统与人类构筑的社会经济系统相容则生,相斥则灭。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中国经济要平稳转型则必须坚定信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施。事实上,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的是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核心内容包括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四个关键要素[1]。人类及其经济活动构成了社会系统,资源与环境则构成了自然系统。两大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开放的复杂系统[2]。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科学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选择合理的人口容量来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只有当社会经济活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安排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时,才能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协同进化、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出发,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协调发展系统的分析,有利于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坚定新发展理念,对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转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框架结构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其内部四个关键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个系统不仅具有一般系统的特征,且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对较复杂。虽然其丰富的内涵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框架图来表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图示的方式来直观表达。

从这个框架图可以看出,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没有哪个子系统能够不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也没有哪个子系统能够脱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这个巨系统而存在。图中资源系统与环境系统共同位于同一个椭圆内,是因为资源与环境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实质上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只是人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时,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把二者区分为两个概念。当人们着眼于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生存空间和活动场所时,把它称之为环境;而当人们着眼于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时,一切可为人利用的物质都成了资源,因此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

总的来看,首先资源系统与环境系统是经济系统与人口系统的承载体。资源系统为经济系统、人口系统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环境系统为经济系统、人口系统提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而经济系统和人口系统又将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到环境系统中去。资源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質资料与空间,是保障人类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载体,人口经济系统也同样反作用于资源环境系统,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可持续发展观与新发展理念要求人口经济系统对资源环境系统中资源的索取与环境的污染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即要求人口经济系统对资源的消耗要以资源再生能力为限;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要以环境自净能力为限。此外,人口经济系统也要对资源环境系统作出有益的回馈,例如人类忧患意识与环保节约理念增强对资源的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资金技术对新能源的开发对环保的投入等。

其次,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是一种双向相互影响的关系,人口系统向经济系统提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资源,而经济系统向人口系统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消费品。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不总是平衡的,经济系统的产出一方面受人口系统中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资源环境系统中资源分布以及生产区位条件的影响。产品过剩和产品供应不足的现象经常发生,产品过剩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产品供应不足又会导致人口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满足。

3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

3.1 系统特征

系统方法,就是将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框架中进行研究和考察,按照系统的特性和规律认识客观事物,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一种方法论体系[4]。根据系统论的原理,系统功能的强弱,主要源于系统的结构。当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协调和有机结合则系统结构得到优化,就能产生更大的系统效应。并能正确运用反馈控制原理,形成有序发展的态势[5]。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是一个不完全的自组织系统,因此不能仅仅依赖系统自身来调节其结构和功能,而要深入了解并认识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对各种反馈信号的及时识别来不断调整优化系统结构。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各子系统组成的,而各子系统也是由各要素组成。因此要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这个大系统良性运作,就要使各子系统均衡协调发展,也要使各子系统内诸要素间均衡协调。即在保持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下,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各子系统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使整个系统效益而不单单是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系统特征的丰富性。第一,层次分明性。大系统是由四个子系统组成,而每个子系统也是由若干更低层次的系统组成。如人口系统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子系统;资源系统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等子系统;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子系统;经济系统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可以按层次再进一步划分。正是由于要素的排列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层次鲜明的,所以整体系统的协调也是指按层级排列的各子系统之间都相互协调。第二,关联性。横向来看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纵向来看各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且这些联系的形式多样,稳定或不稳定,可逆或不可逆,单向或多向。正是由于系统间或要素间相互关联,并在协调均衡发展作用下,推动整体系统良性健康发展。第三,时滞性。整个系统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时滞性,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即时得到显现,而会经过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后才会显现。比如人口经济系统向资源环境系统的索取与排污,只有当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临界点时才会造成资源环境系统的不可逆性。第四,区域性。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结构与矛盾。比如西北地区的人口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而西南地区的人口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矛盾突出表现为水土流失。因此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不同地域的不同系统特点,从实际出发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3.2 内在协调机制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内部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探索系统的协调发展机制,有利于整体系统的良性健康运行。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人口子系统是是整体系统的内在动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资源子系统是整体系统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环境子系统是整体系统的空间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约束;经济子系统是整体系统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和重点。

3.2.1 人口子系统——内在动力,目的和归属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着,是科学技术活动的进行者。在整体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与归属。人口在提供劳动力与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占用着生存空间,还享用着物质资料,并排放着生产生活废弃物。因此要在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以社会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基础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形成可持续的合理的人口容量。

3.2.2 资源子系统——物质基础,基础和保障

自然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物资来源,是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得以进行的前提与基础,为整体系统的健康良性运作提供基础和保障。人口经济系统与资源系统的关系存在着协调和冲突,一方面人口经济系统为资源系统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使得资源可开采数量增加;另一方面人口经济系统又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资源的可开采数量。因此要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优化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

3.2.3 环境子系统—空间支持,条件和约束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进行的空间,是资源的载体。它不仅影响人类生活状况与生产状况,也影响资源存量,对整体系统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约束。人口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同样存在着协调和冲突,一方面环保技术与环保投资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承载力水平;另一方面人口经济系统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会污染环境和降低环境质量,导致环境承载力水平下降。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以环境承载力为限,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环保意识和加强环保技术研发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2.4 经济子系统—核心,中心和重点

经济系统既为人口系统提供物质与精神消费品,又为资源环境系统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始终是第一位。因而经济是整体系统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和重点。经济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协调和冲突的关系。一方面人口系统提供的劳动力、资源系统提供的生产资料以及环境系统提供的生产排污空间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支持;另一方面经济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资金投入又会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经济增长要从重量到重质进行转变,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结构与经济效益,依靠科技进步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 结语

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外部不经济性,而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资源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从经济学来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这个系统时,有利于我们从问题表象发现其内在实质并找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答案。本文从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入手,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分析其协调发展机制,得出了人口子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资源子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子系统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空间支持;经济子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核心。各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表现出复杂多变的关系,因此,要协调好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基于以上结论,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7]。就需要我们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发展战略,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立足以下几个标准:第一,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速度不能超过其再生速度;第二,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超过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第三,人口容量不能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第四,优化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而更深奥复杂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曾嵘,魏一鸣,范英.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12):2-7.

[2]陈守煜,王国利,朱文彬.大连市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1(04):75-79.

[3]董锁成,张文中,方创琳.资源、环境与经济作用机制和规律探讨[J].资源科学,1999(04):18-24.

[4]罗丽艳.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若干思考[J].经济学家,2003(04):64-69.

[5]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6.

[6]乌杰,赵凯荣.系统经济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8.

[7]王巨波.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之浅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第23期):186-188.

猜你喜欢

系统分析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物原料高效转化机制与调控规律课题年度报告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成本法在高校信息系统中的规划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