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特色下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2021-12-06姚晶晶张警予

国际商业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数据

姚晶晶 张警予

摘要: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新工科特色、大数据的整体发展特点与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对江苏省各大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社会对会计人才实际需求的调研,发现和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课堂、应用能力、全球视野五方面,提出了改进当前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发展途径,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工科特色;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新工科特色、大数据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良,是大势所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要顺应新工科特色和大数据发展背景,针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企业及社会需求,转变现有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科交叉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学科人才转型迫在眉睫。会计与其它各种管理类学科不同,其专业性较强并偏重理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人才转型与多学科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为培养会计人才提供新的可行性途径。

二、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的产业发展发生巨大改变,而现有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未实现与大背景的同步,造成高校目前人才同质化、结构不合理。

(二)专业课设置上缺乏文理工交叉

现今,信息化已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人才市场更迫切需要的是新一批既懂会计知识又精通数据分析处理的复合型人才,而很多高校仍侧重于会计专业化教育的课程模式,处于大数据课程的摸索阶段。现有的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向市场输出满足当前知识融合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会计人才。

(三)课程内容工科特色不显著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仍然停留在重视会计理论知识的层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忽略了学生进入企业的实习环节。但是无论是专业课的学习还是实践教学,分析研究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制造企业,制造企业的工序相对较为复杂,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和软件模拟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工科基础,比如会计人员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特别是对大数据技术分析的专业能力,熟悉制造企业的基本流程工序。

(四)大数据背景下学生思维未得到充分拓展

如今处于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部分学校在对学生思维框架的建立过程中仍是运用老一套的模式,难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拓展。很多学生思维僵化,仅局限于用excel进行简单的账面数据处理。部分高校未能系统培养学生学习编程软件,也未教学生如何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

(五)高校的新工科建设尚未实现与国际的良好接轨

新阶段、新格局要求会计人才具备全球观念与国际视野,新工科也更强调应对未来、主动塑造世界的重要性,而许多高校培养会计人才并不能做到立足中国,借鉴国际经验,良好地融通中外。

三、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发展途径

(一)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对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内容。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高校培养目标、方案的随之改变,譬如学生应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能熟练运用一种及以上国内知名的会计软件,具备基于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决策的能力,只有迅速准确落实才能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使所学知识与时俱进,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二)设置文理工交叉的课程体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涉及會计学专业的高校不仅需要开设中财、高财等专业课程,而且要纳入管理学、法学、理工科等知识,特别是战略风险、运筹学、国际商法、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互联网文件处理、python、java等,做到文理工交叉,打造新一批既懂财务又懂数据分析处理、IT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高校会计人才形成交叉有逻辑的思维结构,且深刻全面地认识到自己仍需汲取哪些方面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自我充实去适应时代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应当特别重视与制造企业的紧密结合,可以适当课设《制造工程与技术改论》、《生产计划与控制》等相关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制造企业的复杂工序。

(三)开展具有“工科特色”的实践课堂

新工科要求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所以建议各大高校加大平时课堂的考核且应该开设“工科模式”特色课堂,其内容包括与地方制造业企业沟通洽谈,培训学生熟练掌握实操流程、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参观制造流程等,增加学生到相关制造业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最后采用各小组内成员逐个阐述的方式进行汇报,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团队间的知识共享及增强学生个人成果的公平性,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按照新制度、新准则的要求融会贯通的处理账务,在供给侧方面做到更好的改良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四)提升学生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

如今信息化社会,每天都有纷繁复杂的财务信息产生,基础的处理方法效率远远不够,高校应当在平时注重提升学生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由于数据类型多样,高校首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从一堆数据中搜寻到有价值的信息,其次是如何有效整合,教学生学习各种与时俱进的数据分析技术,熟练掌握数据处理技术,确保精准地处理各种数据以及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

(五)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教育国际化也紧随其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更要紧跟潮流。新工科也更强调应对未来、主动塑造世界的重要性,于国内的会计人才而言,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克服通用语言的障碍。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应被运用于部分课堂,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英文原版教材或读本也应当被广泛使用,同时可以开设国际特色会计专业便于对国际会计感兴趣的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在2050年实现引领全球新工科的中国模式。同时,国内院校也要加强与国外部分院校的紧密联系,增加国际合作培养,提高留学比率。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分析新工科特色、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发现了很多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发展途径;通过对江苏省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发现了开展实践课堂、实施产校结合等模式在帮助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高校顺势而为,积极把握时代潮流是推进会计人才培養模式转变的关键点。最后,我国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虽有借鉴国际做法,体现出了更好的适应性,但由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先进的思想观念、变化的社会背景等未能及时同步,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仍缺乏创新性以及发展性。因此我们通过对国内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比,重点研究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并结合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从而发现更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在何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及如何改进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有利于促进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际需求,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发展。

作者简介:

姚晶晶(1989-),女,汉族,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会计系副主任,研究领域为行为财务会计、传播动力学。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2021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跨学科视角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21JGYB090);本文系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立项课题立项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20C135。

参考文献:

[1]向传殿.新时代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改革探究[J].财会通讯,2021(03):167-171.

[2]唐衍军,蒋尧明.跨界教育理念下的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J].财会通讯,2021(11):161-164.

[3]姚晶晶,姜靓,朱可涵,苗晴.多学科交叉融合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04):97-99.

[4]姜楠.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2021(06):82-83.

[5]张鹏,卞晗.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2):136-138.

[6]陈雨晴,田婷婷.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从业人员应对对策[J].中国市场,2021(06):189-190.

[7]苏文昱.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2):182-183.

[8]姚晶晶,周黎.智能时代写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4):77-79.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