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2021-12-06王凤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新课程改革能力培养

王凤清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品质应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有意识地让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大胆猜想和假设一些有可能产生的结论,然后根据猜想和查阅资料等手段去自主探究,排除一些不可能的假设,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新课程改革;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听课以记概念、背方程式以及做习题为主,完全没有问题意识,更不要说体现探究的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效果,让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学习动力。因此,进行探究式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首先,教师要能够提出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如在讲授“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酒精灯不能像蜡烛一样吹灭?为什么酒精灯的酒精不能够填满?在学生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能够将酒精灯的使用牢牢记在心里了,与让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在讲台上讲,下课再去背诵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其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1、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实验探究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在化学反应质量守衡时,就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1)提出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

(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对“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的问题,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①增加;②减少;③不变。

(3)制定实验方案: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指导修改。

(4)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一小截蜡烛粘在一小块木板上,将小木板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砝码,使天平达到平衡;点燃蜡烛,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实验二: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铜溶液,取一根铁钉用砂纸擦去铁锈,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1,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5)收集证据:

途径一:回忆已有知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途径二:查阅资料,从波义耳的失误到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途径三:实验探究,根据提出假设的依据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施实验,观测并记录实验数据。

(6)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7)反思与评价:学生对上述实验,可能产生如下的想法: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②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又没有气体生成;③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④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⑤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肯定不会发生变化;(8)表达与交流:在学生充分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并完成有关实验,通过探究,学生得出了“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的结论。

由于学生各自能力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故探究的目的与方法都有差异。作为教师应该认可这种差异,哪怕有些设计有一定缺陷,我们都应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设计、探究意识,然后在反思与评价,以及表达与交流的环节中,可将学生组织起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从而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一个引导作用,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而是进行科学探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科學方法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2、借助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学校很难组织学生经常进行探究实验,再加上有些内容也确实不适于进行实验探究,如一些环境污染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借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应该更为合适。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是一定要应用实验手段进行研究,它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非实验手段进行,时间、空间得到延伸,可加深学习的宽度与深度。如教学:XX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对周边地区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①开设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关环境污染的状况;参观XX化工厂,对其产品及工业流程有一了解。②指导选题。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分小组自己确立一课题,如附近作物的生长情况,周边水质情况等,以进行下一步探究。③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各小组分别对其它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也更完善自己的计划,随后各小组就充分利用自己的人际网,利用双休日等各种课余时间实施研究。④处理结果,撰写报告。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⑤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对XX化工厂周边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也能认识环境污染包含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这次学习,学生获取了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也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了其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

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要避免将探究式教学做得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要将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课堂设计和实施的宗旨,把握好教材和学生,这样才能够将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无限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李素伟: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5期.

[2]李福省: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28期.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新课程改革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