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培养
2021-12-06高颖
高颖
摘要:最近这些年,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小学数学教师也在主动地革新自身授课的模式,同时也变得更加注重小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任何一项教学目标的完成,都需要持之以恒,培育有效思考习惯亦是如此。所以为了强化学生的这一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且完善其思维能力,唯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同学们的数学素养能够更上一层楼。基于此,下文就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培养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思考习惯;培养
基于实际的角度出发做出探讨,在小学时期的教育体系当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关键的科目。与此同时,小学阶段又是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初始时期,所以需要教师带领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基本的认知能力,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掌握一些初级算术能力和统计能力,从而才能够为之后数学科目的学习形成良好基础。那么随着教育的深入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师也对自己的授课理念以及教学形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更加注重带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形成有效思考习惯,这对于学生们可谓是大有裨益。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思考习惯培养的关键意义
如果想要更好地培育小学时期同学们的有效思考习惯,那么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意识到其中的关键意义,这样才能够更有动力去找寻相关的培养路径。实际上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培育同学们的有效思考习惯也就变成了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环节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通过积极运用各种崭新的手段为学生营造出适合进行有效思考的空间,这样就能够让班级同学可以有更多机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数学知识领域中涵盖的各种难题,促进他们养成学习自信心。并且还能够在每节课程中充分领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让所有同学都能在精彩纷呈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数学素养,降低学习难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思考习惯培养的高效路径
(一)进行分组教学,提升思考效率
针对小学时期的数学教育而言,进行分组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同学们的思考效率,从而对学生们的有效思考习惯形成良好的培育,因为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充分为同学们提供更加适合有效思考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有更多时间在适合的讨论氛围中研究数学知识的核心内涵,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变得更为灵活。除此之外,分组教学方式还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在组内散发出自己的潜在能力,并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慢慢地形成思考习惯。例如:教授小学数学(人教版)“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授课的初始阶段所需要做的并不是对年、月、日的概念或者是各种日历的用法加以介绍,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年历、月历、日历产品带入到课堂中,将同学们分组,然后让他们在组内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清楚年、月、日在数量上的关系,或者是让学生观察思考“闰月”的概念等等。这种知识的研究对于同学们今后研究一些推理性的题目具有重要帮助,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能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获得根本性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并且可以积极地展开有效思考,最终便完成了有效思考习惯的培育。
(二)引入生活素材,点燃思考兴致
从本质的层面上来看,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主动地引入生活素材,这样就可以点燃同学们的思考兴致,最终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思考习惯的培育。实际上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同学们的生活经历,有效地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加清晰的为同学们呈现课堂知识、解释相关概念,在增强知识体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为此,教师应当将之前传统提纲式教学方法进行摒弃,而将学生作为数学教学开展的起点,将日常实际生活经验与教习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为同学们拓宽数学视野,引入生活数学素材。如此一来,才能够进一步增进学生与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他们通过调动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实现了有效思考习惯的培育。例如:教授小学数学(人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针对表面积的教学,教师就需要改变之前传统灌输式讲解新知的方法,引领同学们可先去测量自己家中一些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实际面积,比如收纳盒等等。经过同学们观察和思考后,他们可直接地领悟无论是长方体或正方体面积求和都是需要将六个面总合而得出的。然后,教师还可引领小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模型,通过指引他们测量和思考,既可以丰富学生实践经验,也能使其通过亲自测量和动手总结,从而更好地完成思考,并且点燃了思考数学课程的兴致,继而对学生有效思考习惯进行了培育。
(三)展开师生换位,创造思考机会
在小学数学授课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师生换位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为同学们创造出更多的思考机会,继而更好地培育他们的有效思考习惯。详细来说,就是由学生来饰演教师,让其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预先搜集查找相关资料、阅读教材,从而于无形中培养同学们的有效思考习惯。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在展开师生换位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在这个环节学生就要广泛的搜集资料,并且要对所搜集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将这些资料给老师来选择,因为学生虽然是教师的角色但是不具备教师的能力,所以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此时要对学生搜寻的材料给予充分的关注;其次是学生的讲解环节,让学生对其中一部分内容在课上做出讲解,而教师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对该教学内容认真倾听,并且要对学生在讲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个环节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有效思考能力与习惯,还能锻炼他们的个人领导力,提升自信心;最后则是教学评价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的,教师要对学生讲授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表达出来,让他们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时期的数学教育而言,教师以新课改中的内容作为导向,培育同学们的有效思考习惯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这对他们的未来学习与发展影响深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有效思考习惯也逐渐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情况的重要标准,吸引了愈来愈多教师对小学生这一习惯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当前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随后创新授课方法,为学生们构建能够释放思维活力的高效数学课堂,最终实现有效思考习惯的培育。因此,上文就对这部分内外做出了切实探讨,期望引发思考。
参考文献:
[1]刘静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19):80.
[2]林文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培养[J].小学时代,2020(07):43-44.
[3]席琳琳,王永.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