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研院所测量设备的管理方法
2021-12-06李桂华
李桂华
摘要:测量设备是科研院所开展日常科研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于科研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科研院所必须要加强对于测量设备管理的重视。基于此,本文简要探讨了科研院所测量设备管理策略,提出建立计量意识、落实管理责任以及完善管理制度三个措施,以此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并总结分析了不同测量设备的具体管理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科研院所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测量设备;管理;校准
引言:
随着我国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此情况之下,科研院所的测量设备、仪器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为进一步保障科研院所研究工作的顺利推进,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对于测量设备管理方法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科研院院所测量设备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管理重视
需要科研院所加强对于计量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单位工作人员正确认识测量设备管理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影响,并逐步建立计量意识,进一步提高设备校准的主动性,以及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管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以此确保设备管理质量、效率以及设备检定校准效果。
(二)落实管理责任
为进一步提高测量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有效性,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需要建立相应管理责任制度,明确管理内容以及岗位职责,以此确保管理责任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设备管理表格,在管理人员完成相应管理、校准工作之后,需要在表格上进行相应项目的确认,并记录设备实际状态以及相应检测结果等,最后还需要签字确认,以此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保障设备管理质量。
(三)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科研院所测量设备的种类、数量较多,为保障设备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执行和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前院所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对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管理制度不仅是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的主要指导依据,同时也是对于管理人员行为的约束,对于提高科研院所设备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即总则、岗位职责、设备定义和分类,相应标识管理、计量管理、维护管理和使用规范,以及相应奖励方法,和违规处罚措施等[1]。
二、测量设备具体管理方法
(一)设备分类管理
由于科研院所其所涉及到的科研方向和内容种类繁多,因此,实际使用到的测量设备种类也相对较多,因此按照不同设备的用途和性质,将其划分为通用测量设备以及非通用測量设备两个类型,不同的设备由于其特点不同,因此管理方法和内容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对于通用测量设备而言,在实际进行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设备其管理、校准以及计量检定的方法不同,因此必须要先对其进行分类。通用测量设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科研院所实际使用情况、设备准确度、使用频次等方面进行的。其中,精准度较高,使用较为频繁,而且被列入到强检目录当中的核心计量设备,通常将其划分为A类设备。B类设备通常指的是在工艺控制、质量检测等等方面有着明确检测数据要求的设备;不容易安装固定而且对于检测数据以及相应检测校准有着较高要求的设备;性能较好、寿命较长,使用不频繁但是对数据质量有较高要求的设备。C类设备主要指的是不容易拆卸,而且对于相应安装没有严格要求的监视类检测设备,或者稳定性较高但使用次数不高的设备。其中A类设备的检测和鉴定要求较高,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计量检定规程进行,而B、C类设备的检定管理则可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合理执行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
对于非通用测量设备而言,其主要管理要点在于设备校准方面。对此,在实际进行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要点内容:一方面,应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建立非通用测量设备校准规范,结合设备的相应技术条件、要求、测试和调试方法等,建立相应校准规范,并进行规范评审,以此保障规范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应明确非通用测量设备的校准方法,常用的校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计算法,就是先明确相应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单元仪器的校准,然后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影响仪器准确度的因素,以此实现对于设备准确性的控制;第二,验证法,就是以参数已知的标准产品为参考依据,并事先制定好相应验证程序,以此对相应测量设备进行检测,在确保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之后,方可进行后续计量确认;第三,对比法,此方法适用于同种测量设备的数量在三台或者三台以上的情况,需要事先明确误差范围,设定好对比方法和相应程序,并且每两台之间都需要互相进行对比,要求对比差值必须处于误差范围内。
(二)确定检定周期
为进一步保障测量设备的应用效果,确保设备属于正常运行状态之下,还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定管理。对于A类设备而言,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进行周期管理;对于非通用类、B类以及C类设备而言,则可以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检定管理周期的确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确定检定周期的过程中,应慎重考虑周期调整对于设备的不良影响,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管理周期调整过程中对于成本方面的影响。若检定周期过长,则可能会导致设备使用出现安全风险,或者影响相应测量结果;若检定周期过短,则可能会增加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方面的投入。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设备使用情况、状态等合理确定检定周期[2]。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院所在实际进行测量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为保障设备管理质量效果,必须要建立计量意识,同时落实管理责任,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管理制度的重视。测量设备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非通用设备校准管理、通用设备分类管理以及周期性检定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对于进一步提升测量设备的使用效果,保障科研工作的测量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谢睿.测量设备分类管理的创新与尝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7):29-30,33.
[2]刘海珍,郑树芳,东方,等.关于计量检定实验室测量设备管理的研究[J].内蒙古气象,2020(5):4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