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2021-12-06邓福叶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数学教学有效性

邓福叶

摘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我国各阶段性教学革新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更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全面贯彻素养教育和新课改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科学的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旨在为学生创建出更为适合及高效的数学学习课堂。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践策略,以期与广大教学工作者分享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有效性;实践策略

引言:所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和单一性等特点,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自然就会降低空调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研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时,必须明确影响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才能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现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注意要素

(一)课堂教学要具有适应性

俗话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具有适应性,即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要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相符,才能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及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点[1]。因此,教师在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中,要将强化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性作为出发点,以此才能为学生构建出高效学习课堂。

(二)课堂教学要具有多元化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和兴趣不足,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造成该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与教学方式单一性、枯燥性息息相关。为此,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上,以便为学生营造更为丰富、有趣和高效的课堂氛围,进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教育改革思想下要求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為核心,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受教师限制的条件下,顺利且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和计划[2]。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强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以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结合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教师可以从教学方式层面上开展创新工作,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适应性、科学性、丰富性和多元化,继而为整体性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支撑。下面将从趣味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与合作化教学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索并提出相关实践策略:

(一)采取趣味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趣味化教学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将小学生的兴趣喜好植入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教学知识点,又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以此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学习和乐于参与学习[3]。此处以游戏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为例,提出与之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如在开展“100以内的加法”课时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小游戏,像是教师为学生设计出“打擂台”的游戏,即指定一名学生作为“擂主”,然后鼓励其他学生向“擂主”发起挑战。具体实践策略如下:“挑战者”向“擂主”提出“100以内的加法”,“擂主”需要快速回答正确答案,如果回答超时或者回答错误就需要交换“擂主身份”。通过将游戏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成功提升了教学的有趣性和体验性,继而为学生营造出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如此一来就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采取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元素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首先,在选择植入教学的生活元素中,要尽量贴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用以强化学生的生活感知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其次,为避免发生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相互分离的问题,在选择生活元素时还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例如,在开展“克与千克”教学活动中,就可以采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同学们在生活中是不是都有过超市购物的经历,请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说一说超市中哪些商品与本节课教学知识有关”,通过言语上的引导能够将学生的思绪从教师带向生活,继而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像是有的学生说“薯片包装上写有250克”,有的学生说“面粉包装上写有20千克”。结合学生所说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此时学生会根据生活实践回答“使用克表示的商品要比使用千克表示的商品轻”,在得到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讲解“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继而达到“克和千克”教学的目标。

(三)采取合作化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此处将以合作化教学为例,说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策略,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通过交流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多干涉学生,只需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采用科学的方法予以引导。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较大程度的学习自由,还能够更为全面的理解知识点,同时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强化了对薄弱知识点的掌握。由此可见,重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了重要意义及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上文主要从教学方式层面提出了几点实践创新策略,并总结出了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革新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宗凡.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2021(38):68.

[2]刘小曼.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1(23):55-56.

[3]李如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数学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