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创新

2021-12-06廖峻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高校

摘要:以立德树人为当下教育核心的高校育人机构,在展开思政教育课程之时,亦是需要注重教育的变革,将思政教育全面贯彻于高校整个课程教育体系。近年来,多数高校已逐步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且已小有成效,然而随着教育发展的飞速进步,以及社会时代的迅猛发展,教育的落实亦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课程思政”亦不例外。对此,本文将重点探索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创新实施路径,为这一教育理念的持续发展落实提供有力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引言:

思政教育作为育人教育的主要课程内容,承载着学生思想政治、人格涵养等各方面的教育培养,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落脚点,亦是高校学生不可缺失的重要课程内容。在随着先进教育思想及教育模式的不断推新,思政教育逐渐由过去的常规式单一课堂逐步转化为当下的“课程思政”,促使思政教育能够切实贯穿于整个课程教育体系,以更为全面的将思政教育落实于教育的全过程,推动高校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育人才。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创新的意义

作为高校重要的教育课程内容,思政课程的教育一直以专门的课程自居,长期不变的课程化教育导致思政教育逐渐自成一体,形成“孤岛效应”[1]。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落脚处,思政教育能够进一步实现优化设计并落实于各类课程教育当中,有效转化以往的“孤岛”教育现象,使得思政教育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课程教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思政课程的“孤岛”现象。

另外,从形式上而言,有效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渗透推广,各科教师能够深刻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视,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进一步落实体现,在课程资源的不断挖掘、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化重组基础上,全方位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的良好发展,引领学生以正确的三观成长发展。期间,不仅有效推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基本发展,亦能够指导学生以更为多元的角度认识思政教育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构筑网络教育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路径,在“课程思政”的教育创新模式下,高校亦需要与时俱进,将互联网效应充分作用于其中,转变以往的课堂形式,进一步开设网络育人平台,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发展形式。在此过程当中,可通过多种网络媒介进行育人教育平台的构筑,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网络学习渠道,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自主运用智能设备展开网络化思政学习。一方面,可依托电脑开辟思政教育的学习路径。期间,高校既可以借助校内网站,建立专门的思政教育网页,将网络教育资源充分整合,开展网络教学。同时,高校亦可借助其他专门的教育网站落实思政教育,如慕课网站等,引领学生依据自身的需求在网站中自主学习。当然,也可鼓励教师在其他网络平台中注册实施思政教学,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授课并录制视频上传于其中,让本校学生有方向地展开自主學习。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条件下,结合各类教育APP以及其他网络媒介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QQ等,通过思政资源信息的发布与推送,促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展开思政的渗透式学习。同时,高校亦可鼓励教师并发动资源,自主研发本校特色思政教育应用软件,以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方向,融入思政教育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展开思政的学习,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及全面性。

(二)拓展思政教学内容

在创新教育发展理念下,高校在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期间,亦需要注意将内容进行优化创新,结合时下的育人新要求以及现实条件下的人才发展需求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全新的系统化思政教育内容及体系。一方面,在内容的创新设计上需立足时代社会的主要培养目标及人才发展需求,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明确与专业培养的相互占比,进一步将教学内容优化落实。同时,为增强学生对于思政内容的学习热情,可结合现代网络发展特点,融合网络优势及其语言特点,转化以往的严肃性文字表达形式,促使思政教育增强趣味性,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育的内容还需具备人性化、特色化等特点[2]。在此期间,教师可结合当地精神文化展开思政教育,比如,将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素材内容,并开展各类网络实践活动,立足“课程思政”+互联网教育形式,引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身所在地域的传统文化,发展学生的民族自豪及爱国意识等,从而落实思政育人的教育目标。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教育是以将思政元素渗透于各类专业课程当中,在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中,落实育人教育目的。在创新发展视域下,还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进一步深化落实于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知识德育功能。这就需要各科教师立足思政教育理念,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展开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创新应用。比如,构建情景式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现实情境的社会实际问题下,领悟德育内容,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或是采取案例教学法,结合专业课程知识,让学生在现实案例的讨论交流中,增强其思想道德与精神价值观等等。

(四)构建教育保障机制

在原有的“课程思政”教育落脚点上,还需进一步增强这一教育落实的规范性、严谨性以及严肃性。对此,可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保障管理机制予以实现。期间,主要领导层及党政领导干部需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通过在一线教育中亲身示范授课、听课等方式,对各科教师展开“课程思政”的专业化指导,并依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授课制度。同时,教务部门亦需做好思政教育资源的统筹工作,进一步编著各专业课程教材,以确保思政教育元素得以充分、全方位的落实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增强思政育人的功能价值体现。另外,高校人力资源部门亦需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思政教育理念下,亦需要加强教师“德育”的重视,将“德才兼备”作为教师的评审要求及考核内容,确保高校具备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全方位落实高校思政教育。

结语

时代的推进为思政教育开启了新的大门,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指标下,思政教育将以“课程思政”的模式不断推进落实。随着教育及时代的发展变化,“课程思政”教育亦需要不断的创新实现,不断的开辟新的路径进一步实现创新教育,为高校学生创造更具科学化及现代化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落实思想政治的教育发展,塑造高素质的新时代优秀接班人及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孟晓乐.课程思政创新必要性与实施路径分析——以高职涉农专业为例[J].河南农业,2020,000(015):4-5.

[2]吴茶水.依托"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20,033(006):88-89.

作者简介:姓名:廖峻,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西,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政,工作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高校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