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局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红色文化教育

2021-12-06熊俐文龙刘星邓杰夫田培洁张安榆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旅游

熊俐文 龙刘星 邓杰夫 田培洁 张安榆

摘要:近年来,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今年来新发展的旅游形式發展态势良好,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且发展红色旅游是实现乡村地区人民增收致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我们所希望的便是解决其中活动形式单一,个体村户可替代性问题,帮助其因地制宜,从而实现更为精准化的对接,帮助村户致富,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红色文化;个体村户;深度挖掘;项目规划

引言

习近平指出,“三农”问题是社会关系影响国计民生的根本原则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发展红色旅游是实现乡村地区人民增收致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扩大消费的新时代,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

一、湘赣边红色旅游发展

湘赣边指的是湖南省和江西两省的交界地区,涉及到两省24个县市区。湘赣边区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湘赣两省边境深化区域合作,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再到一系列的革命遗址,红色文化相互交织,红色景点跨省相连,旅游合作市场空间巨大,湘赣边区域合作如火如荼。

1.1当今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

一直以来,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底蕴历史资源是中国红旅产业开发的前提和条件,而合适的开发管理模式则可高效地助推红色旅游的发展。现今常见的红色旅游开发模式为“红+绿”、“红+古”及红色演出等形式。此外,许多地方政府将红旅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与老根据地的振新发展结合起来。

1.2相关政策支持

2019年,湘赣两省文化旅游部门签署了《湘赣红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组建湘赣边区红色旅游发展共同体,制定企业实施两省互惠协同的文化旅游奖励政策,开启了两省文旅合作新篇章,推动了湘赣边村县的乡村振兴发展。2020年7月,省政府印发实施《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境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进十大重点项目和100个重点项目建设。预算投资湘赣边区域合作专项5000万元资金。

1.3发展情况

2019年,湘赣边区县市共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红色旅游收入约达1050亿元,共扶持21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脱贫致富。2020年湘赣两省加强合作,联合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建设爱国红色研学基地、打造红色旅游环线,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为湘赣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探索增加新动力。

二、调研地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2000年公布的第四批江西省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工作单位,在2020年江西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中,广财山作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均位列其中位于江西省德兴市崇溪广财山自然村,方志敏、粟裕曾驻扎于此,有着较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2.1当地所具有的特色旅游或开发资源

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着悠久的红色革命历史。广财山有红色文化革命活动旧址20处,曾是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国家政府等机关通过驻地、粟裕挺进师组建地及誓师出征地,是重要的红色游击区。

2.2当地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广财山旧址群应地处偏僻位于大山之中,故相对而言外来客流量较少,大部分均为集体组织。当地学校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且经常于此开展党课进行思想教育,例如“‘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七一党员主题活动”等等。

现正倾力打造广财山“红色旅游·民宿小镇”项目,以旧址群为核心,串联绕二镇红色资源,配合修复工作还原当年的历史风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区、户外体验区等内容,依托生态资源,结合本地民俗,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游、研学教育结合起来,让曾经掩埋于历史尘埃中的红色历史文化再一次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2.3当地所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该地红色历史虽较为悠久,但红色旅游情况仍旧较差,经当地走访后可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交通不便,现今正在修整道路,以便交通。另外讲解体系较为落后,除讲解牌外,该地只有一位老红军常年在此免费为游客讲解革命历史,故而游客不能够较好的获取相关信息。其现有宣传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线下人为宣传、推文等等,总体而言宣传力度较弱且不够全面。而除宣传力度不到位之外,相关体系建设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在湘赣边地区红色旅游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环境较混乱,旅游企业合作较少;活动形式较单一,未实现规模化;合作旅游产品少,开发形式局限等问题。

三、深挖个体项目规划

经实地调研后,为解决活动形式单一、宣传不到位及合作产品较少等问题,我们决定从深挖个体特色着手,直接对接到个体村户进行个性化的打造。

我们将通过互联网进行村户信息的收集与统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村户信息进行基本的归类整理,并将各村户自身实际情况与当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及当地特色有机结合,同时对有意向的村户进行网络问卷和线上线下的调研等相关信息采集,从而提供多种可选的基础策划方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实地调研。我们也将根据村户自身意愿继而因地制宜做出最适合的策划方案,实现对单一村户更为精准化的对接。

3.1项目意义、特色创新所在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今年来新发展的旅游形式,其集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包含丰富的特色内涵,具有“寓教于乐”的革命教育特点。并且其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红色旅游一般位于偏远的农村,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扶贫、乡村振兴有重要的意义。

3.2项目规划及运营方向

我们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项目的规划发展方向。

3.2.1优化旅游产品定位、丰富品牌内涵

《2019红色旅游报告》中显示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年龄结构相对年轻,20至39岁游客消费群体占比57.3%,整体发展青年学生人群占绝对不是多数,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力军。为迎合年轻群体游客的趣味,增加商业竞争力,获得经济收益,精准把握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历史、爱国主义、民族凝聚力等元素,并将其设计于文创产品中,有效扩宽旅游产品市场,丰富文创品牌内涵。

3.2.2统筹推进红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

红色资源是特色鲜明的宝贵旅游资源,可以为革命老区带来更多客流量、投资源等,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红色旅游成果,两者共同推进,不断升级。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历史古迹游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湘赣精品路线游。使游客在学习红色革命文化内涵的同时,感受乡村美好自然环境,感叹历史古迹风景名胜,对游客年龄阶层的包容性也更强。

3.2.3打造“5G+红旅”的智慧模式

现有乡村红色旅游点一般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针对于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对项目的模式进行规划。

首先对于当地的红色文化我们会进行深度的挖掘,将其展现形式多元化,并且以更多的交流互动环节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对于各个村户我们将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向的打造,使游客来到每一家每一户都是不同的体验与收获,同时也避免了场景的雷同化,使其更具有竞争力。

另外我们会与当地旅游公司、学校进行合作。不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年的革命历史,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行思想教育引领。开发周边文创产品,结合当地乡村特色与红色文化打造特色小镇,并可在抖音等平台上进行宣传,吸引游客。

四、项目实际推广情况

在经过实地调研后,我们结合当地特色提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项目计划。在走访当地的大部分村户后,有大约70%的村户表示有兴趣对我们的项目规划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也将计划书递交给当地村委会并得到了一定的肯定。虽然本项目计划书没有在当地实施,但其中一些建议对于当地发展具有建设性和参考性的意义。

结束语

现今乡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态势较好,同时在“三农”及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红旅政策的推进下,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我们所做出的努力就是希望能够解决在红色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痛点问题,在发展红旅的同时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从单一村户着手,增强其的不可替代性及当地形式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罗利玉."红色旅游发展的基本遵循与现实进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 社会科学家 .07(2021):46-50. doi:

[2]朱明,曹姍.新时代中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探析[J].江苏商论,2021(10):52-54.

[3]陈艳华,陈丽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1(09):57-59.

[4]绕二镇[J].江西农业,2019(15):43.

[5]黄三生,刘慧,卢丽刚.湘鄂赣红色旅游合作问题分析与思考[J].价格月刊,2009(06):23-26.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乡村旅游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