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2021-12-06张志远吴立福夏永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张志远 吴立福 夏永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复合型的物流人才十分稀缺,这为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创造了机遇,带来了挑战。在物流人才培养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打下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可为高校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现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策略;

一、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重视不够

随着现代化、智慧化物流的发展,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不仅要求具备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目前高校的物流专业教师自身的物流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不够,导致教学中仍然只能多重视理论,弱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不够的,成为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

(二)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融合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岗位工种和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并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出社会、企业需要的专业的物流人才。但目前校企合作却难以深入,校企合作缺乏健全的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企业人员在背负繁重的工作任务时,难以深度参与学院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开发,同时现场工作人员难以将工作实践总结为系统化的物流专业理论,导致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参与培养呈现出碎片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平台的价值无法完全体现,学生无法掌握专业的实践操作,也无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校企合作形式化

目前大多数企业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和毕业实践岗位,让学生走到企业了解真实的岗位状况,实习专业岗位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大多数物流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薪资较低甚至免费的劳动力,于是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些劳动力的岗位,如:快递分拣、打包、装卸搬运等,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不强,严重缺乏动力,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即使校企合作提出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意义的工作岗位,企业也因为学生实践周期不长、影响工作岗位效率、担心出错等原因难以实现,造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化,失去了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只强调合作的形式,而忽略了合作的深度,导致高校物流管理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优势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合作双赢”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利用企业的工作人员、工作岗位、技术、工厂设备、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操作的平台,企业通过学校获得自己需要的物流人才,实现了学校和企业资源的共享,实现了让学生在校就能将自己的所学与企业所需的技术、素质要求、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的成本,是一种“互利合作”。

三、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物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计出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应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首先,由企业根据员工岗位标准在每学期期初向专业提供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期末对学生进行相关考核,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突破口;然后,打破传统的学期设置,实现工学交替培养人才。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轮岗一段时间,同时派师傅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专业知识、技能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就业趋势等,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产生的学习无用、毕业生职业岗位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等问题。也可让教师在实习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状况,在教学中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企业岗位证书,证明其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物流专业可与企业建立“订单班”,根据企业需要的工种岗位对专业课程进行开发,将教学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进行教学课程的精选,教学内容的整合,共同实现“订单班”学生地培养。整合后的课程表现为,一部分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公共基础课,如《实用英语》、《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一部分是基于订单工作岗位和工作标准和专业理论知识整合而成的专业课程《物流服务营销》、《仓储管理》等。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开发基于工作业务的活页式教材。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展现物流行业的最新动态、黑科技、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在教学中,配套教学开发微课视频、动画等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能更轻松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增强学习动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世界观、价值观、工匠精神等融入课堂,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一部分是由企业工作人员与专职教师共同编写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如《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

(三)打造“双师”物流教师团队

“双师“教学就是线上一名教师进行远程教学,线下一名教师负责课堂辅助教学,两位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双师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共享,以此来解决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通过线上的教师授课,线下的老师及时进行辅助教学、答疑,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同时“双师”教学还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充分互动等特点。“双师”教学是一种远程直播互动教学,相对于传统无互动的直播或录播教学,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双师”教学就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实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学校教师提供实践操作的岗位,提高教师在实践操作上的不足,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企业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学校平台提供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系统学习专业的物流理论知识。但由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繁重,无法做到实时到企业学习、工作、实践操作,企业人员也无法及时到学校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这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课堂,针对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训练,实现“双师”教学,由企业教师线上教学实操,学校教师线下辅助实操训练,并由企业教师及时点评学生实训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由学校教师对课堂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总结,落实“专业理论+实践教學”的教学目标,也帮助了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冷令.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20,19(2):47-50

[2]刘峥,朱丽.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122-126.

[3]杨志伟.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J].科技风,2019(26):228.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