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分析及思考(下)
2021-12-06扈华唯常玉梅李秀芳刘葆婷赵静宜
扈华唯 常玉梅 李秀芳 刘葆婷 赵静宜
编者按:高考英语直播解析是《英语学习》一年一度的重磅活动,备受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与好评。2021年,我们一如既往,力邀知名专家与一线名师对高考英语真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旨在缕析英语课程改革理念、指明新高考改革方向、明晰教学改革重点、把握复习备考着力点。但和往年不同,我们探索了视频研讨的新形式,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本次讨论涵盖高考试题特征评析、试题变化评析、典型试题例析和高考命题改革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及思考。我们将此次讨论的发言内容进行精编整理,分为上、中、下三期分享给读者。
2021年全国乙卷书面表达试题评析
常玉梅:我将以2021年全国乙卷书面表达试题为例进行评析。
写作是整份试卷中的第四部分,共包含两节: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请大家思考:我们称写作为“书面表达”而非“作文”,是想传达什么样的讯息呢?其实,“书面”指字母、单词、句子、段落及文章的书写规范;“表达”则关注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规范、得体以及内容、结构是否完整。高考考查学生准确运用词汇和语法,连贯、得体地表达特殊意图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运用相关常识和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文字表达,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
一般来说,构成作文的要素包括词、句、段、文。目前全国甲卷和乙卷中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在一定情境提示下完成100词左右的短文。严格来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而只是检验考生作文水平的一种过渡性短文。
通过分析2021年全国甲卷、乙卷及新高考卷中的书面表达部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可循的规律。比较今年的试卷与往年高考相对应部分,今年的所有试卷都体现了一个 “稳” 字。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高考结束后发布的试卷分析里明确指出,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贯彻落实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
作为产出性测试的一种形式,书面表达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包含受试者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囊括语篇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021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测试仍然是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包括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和半控制性写作(semi-controlled writing)。控制性写作的特点是对写作的内容、文体、长度等作了一定限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比如全国甲卷、乙卷)。半控制性写作对考生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限制,同时又希望学生发挥创意,如新高考写作部分第二节的读后续写。
从题材方面看,书面表达在选材上注重知识、文化、教育、品位与写作的有机结合,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他们的写作兴趣所在。试题设置“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反映了现代英语运用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文章话题对学生而言也很熟悉、亲切、自然。
纵观2020、2021年全国卷的书面表达部分,我们会发现试题的呈现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全国乙卷为例,书面表达的文体由常考的书信体转变为非书信体。即便是考查书信体的2021年北京卷和2020年全国Ⅲ卷,在命题角度上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对写作提示语提供的背景进行场景构建,使之符合实际交际需要。这体现了试题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加强关键能力考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防止试题形式固化。这更体现了我们国家从旧高考正在向新高考悄然变化,新高考改革正稳步推进。
课标中规定的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学业质量水平二里对书面表达部分的描述是:(学生)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能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能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能概述所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语篇。能在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确切表达意思,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能使用多模态语篇资源,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据此,我们再进一步分析2021年全国乙卷的书面表达试题。我们在审题环节可以看到这是一篇基于一定情境的发言稿,该发言稿用于参加一个演讲比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篇演讲稿。而演讲发言稿应该具备五个基本要素,学生需要思考“Who is saying What to Whom using What medium with What Effects?”。
常规的演讲稿结构由标题、称呼和正文构成。“标题”可以分为揭示主题型、揭示内容型、提出问题型和思考问题型,“称呼”视说话的对象而相应地分为正式语和非正式语。“正文”包括开头、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演讲稿的中心内容。根据内容,演讲稿也可分为记叙性演讲稿、议论性演讲稿和抒情性演讲稿。
2021年全国乙卷书面表达试题给出了标题及首句,以及两个内容要点(1. 分析优势与不足;2. 提出学习建议)。标题揭示了作文主题;主体部分为议论性演讲稿,即以典型事例和理论为论据,重视行文逻辑,用观点说服听众。整体上来说,试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演讲稿,但演讲稿的内核却充满了议论色彩,并以建议结束話题。试题设置充分显示了高考试题以小见大、言近旨远的特征。教师在平时的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搭好支架,用支架式教学手段(scaffolding teaching)引导学生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审题、立意、谋篇、表达,最后成文。
此外,该书面表达既然是一篇校演讲比赛的发言稿,那么其主体语言风格应该具备口头演讲语言风格,也就是说:
A speech is supposed to be in spoken language style. It is already clear enough in the instructions tha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write the transcript of the speech, rather than a normal essay in written style.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强调试题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功能,其考查载体为情境化测试。因此,我们在2021年探讨之前就存在的e-learning时,要进一步融入疫情背景,因为这是场景构建的一部分,可以增强文章的适切性。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境意识,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要素及时进行情感投入。
课标中对语用知识能力的要求提到,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交际时,(学生要)能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交际对象的身份、事由、正式非正式的程度等方面,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问候、介绍、建议、道歉、祝贺、邀请、致谢等。由于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里强调语言的得体性,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予以关注。例如,学生因欠缺英文思维导致词语使用不恰当的现象屡屡发生,写出以下句子:“Online 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study recently. It has rapidly gained popularity among us students due to its convenience and flexibility.”的确,该生詞汇积累很丰富,能准确地拼写popularity、convenience、flexibility这些“大词”。但作为一篇发言稿,更建议学生使用“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popular...”或者“It is very convenient and flexible...”这样的表达。
藉此,我们再次反刍三个问题:1. 2021年全国乙卷书面表达的测评特点是什么?2.发生此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3.我们教师对此又应该进行怎样的反思?
在试题解读方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是素养立意下的写作。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新高考的到来,高考试题中写作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写作技能是可以经后天训练习得的。教育专家Nunan(2003)认为“Writing is a TEACHABLE and LEARNABLE skill, and the instructor can play an invaluable role in making this skill an Enjoyable one.”。写作的实质也并非考查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而是希望学生可以基于东西方文化异同,思考如何用已知的词汇更好地进行表达。事实上,我们期望学生可以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真正落实英文写作理念。
Because writing is not just something you do in school; writing is a Life Skill. If you can write clearly, you can express your ideas convincingly to others—in school, on the job, and in your community.(Brink,2020)
综上,2021年书面表达试题情境设置真实,符合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材料输入规范得体、适度开放,从效度、信度、区分度方面考虑都是符合交际语言测试的好题。
高考命题改革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及思考
常玉梅:我认为,写作试题对教学最突出的反拨作用应该是启示教师如何驾驭写作教学工作。建议教师注重过程性写作和评价,关注学生英文描述的质量(quality of description),其次是流畅度(fluency),最后是语言控制(language control),真正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清晰流畅的表达力以及高品质的思维力。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李秀芳:毫无疑问,研究高考试题是为了使其更好地引导我们的教学。基于对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研究,我有如下教学启示和大家分享:
1. 熟悉三大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主题意识)。
2. 关注语篇选择,精选语篇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语篇选择)。
3. 强化语篇意识,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组织模式、文章体裁和结构,分析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的关系,分析语篇中段与段之间关系;从微观层面关注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如小句间的九大关系(并列、对应、顺序、分解、分指、重复、转折、解释和因果),聚焦标志词前后句子意义,关注衔接(如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联系语等)和连贯等;培养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能力(语篇教学)。
4. 注重主题和话题的词汇关系,重视词块教学,比如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很好的话题词汇学习方式;而同主题的群文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选定主题的背景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语篇和语境基础上积累并表达同样主题意义的词块、词汇(主题词汇教学)。
5. 注重思维训练,通过思维导图让思维外显化,从而使信息和知识结构化,如借助思维流程图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思维培养)。
6. 关注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价值教育)。
7. 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扩充,关注中国传统和优秀文化(文化教育)。
8. 培养学生信息定位和英英释义的能力(解题能力)。
总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坚持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运用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和多种学习策略,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并在这一过程中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指向知行合一,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刘葆婷:下面我也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强调在不同语篇类型和语境中理解并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表达。
1. 过好词汇关。高中基础年级教学要以单元主题语境和话题进行词汇积累,高三年级的复习可以结合主题语境跨模块整合复习,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分类过好词汇关。对于课标中的3000词汇要落实记忆,1500个不带星号的词汇不但要拼写正确,其常用搭配用法和同根词性转换也要过关,带星号的词汇要起码过好辨认关。
2. 过好语法关。基础年级的语法教学要对标课标语法项目,利用项目清单诊断学生个体的语法知识漏洞并突出针对性。高中阶段三大从句、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动词短语搭配等项目要深入浅出地全面过关,切忌脱离语境讲语法规则和讲过多偏题怪题和不常见的语法现象。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主题语境下发展关键能力,不能把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等同于刷题和讲题。要坚持深度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最佳的思维方法。
1. 优选材。基础年级应坚持分级阅读,教师可以选取难度适中且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课外阅读材料,兼顾话题和体裁多样性,让学生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能力提高和迁移,同时提升各类话题词汇被成功辨认和记忆的概率。高三年级可以将高考真题作为教學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各地优质模拟考题和新版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同话题复习,抓好优秀语篇的深度阅读,增加语篇知识,提高语篇分析能力。
2. 深阅读。基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摒弃不分体裁、千篇一律地以skimming和scanning开启每一节阅读课的教学习惯,不要以分段把文章阅读碎片化,或用翻译课文等同于阅读教学,将提问停留在浅层的文章事实层面等。这样的可能剥夺学生课堂上的有效阅读时间,也会让学生养成不看完文章就做题的不良习惯。阅读课要保证学生独立阅读全文的时间,让其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走进文本。总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兼顾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设问,指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深层解构,通过画语篇结构图、开展程序化阅读、说解题思路等策略,让思维活动可视化、过程化、显性化,实现深度阅读。
高三年级的复习课更要抓好针对不同语篇和题型的答题思路训练,具体做法为:1. 整体阅读,迅速把握文章主旨、意图,提取归纳概述核心信息。2. 回溯原文找证据,解构长难句的同时做到“瞻前顾后”,厘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 针对所有语篇挖空的试题,要根据内容连贯和逻辑衔接找到合理的指向性支撑点。4. 适当加入语篇功能实现途径的分析,如语篇结构、内容衔接、语言特征和修辞手法等。5. 以读促写,加强多技能的融合。
再次,教师要注意以评促教,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 教师可以把高考试题作为开启高三复习前诊断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在仿真测试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做错了哪些题、为什么会错,并引导学生整理错误思路后根据具体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计划。例如,学生如果总是逐字逐句翻译或断章取义,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精读教学活动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
2. 教师需要提高测评素养。教师在开展高考试题研究时,要始终谨记高考评价体系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思考如何在未来开展有效的教学与复习备考工作。基础年级的教师可以把新教材教学和新高考要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教师应该重视真实情景构建,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开口,因为学生的口头和笔头产出是教师评价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如在高三年级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师要摒弃对答案的讲题模式,构建多元讲评平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让课堂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积极思考,让自己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
赵静宜:我有四点体会跟各位老师分享:
1. 重视语篇知识教学,加强语境意识训练。从近年高考命题的趋势看,完形填空更侧重对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考查。因此,提高语篇能力、提高对语篇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系统讲解语篇知识,引领学生认识语篇类型、分析语篇的常见组织形式。此外,培养在语境中寻找关联信息的能力。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梳理语篇中由词汇形成的故事链和情感链。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三册Unit 2或选择性必修第七册Unit 2、Unit 4等记叙文语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故事发展脉络梳理动作链和情感链,理解这两条链相互提示、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教学思路对学生厘清语篇内在逻辑关系非常有帮助,也有利于他们在做完形填空题时学会寻找信息源。再者,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可用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语境意识,如将课文或精选外刊语篇根据语境及学科素养培养目标挖空,模拟无选项完形,引导学生多关注上下文语境尤其是后文语境对填空内容的影响。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体验更丰富的主题语境,吸纳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增加语言知识储备的同时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储备。
2.阅读教学要“精下去、泛起来”。“精下去”指的是通过精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语篇类型、文体特征、常用词汇句式、语言风格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主动建模,形成思考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泛起来”指的是不间断地扩大课内和课外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渠道接触原汁原味的文章。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整体阅读能力。
3. 重视对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的系统的、螺旋上升式的教学。
4. 以教材为依托,扎扎实实开展写作教学,高考试题引导教学回归教材。以人教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二册Unit 3为例,单元话题是互联网,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谈论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变。在阅读赏析课教学中,我们就曾设计情境,让学生仿写并谈论疫情期间利用互联网坚持学习的收获。这个仿写创意与2021年全国乙卷的书面表达题目(“Be smart online learners”)高度相关。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以教材为主、以课外阅读材料为辅,引导学生加强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和仿写。在课文赏析研读后,教师可以再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具体的写作微技能,让学生关注文章主体段落中要点表述的详略得当、段内信息表达的层次性与连贯性等。
总之,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语言本质、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以语篇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渠道、多语境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的活动学习并使用语音、词汇、語法知识,广输入、勤输出,泛起来、精下去,达成高效的英语学习,收获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扈华唯:从命题改革角度分析高考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新高考英语试题考查内容的变化,即考查重心逐渐向学科关键能力转移。减少考查语言知识运用的题量与分值;减少对浅层次理解和表达的考查比重;增加对深层理解和创造表达的考查比重。以上就是考查内容方面的整体变化。
这给我们教学带来哪些启示呢?我认为有三点:
一是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记忆和简单运用层面。任何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都离不开积累,积累可以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支撑,但考试不能仅停留在考查学生积累的层面,而要往前走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也要随之改进。
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语言应用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高考的完形填空题目在减少,短文改错也被取消,因为这类题型不太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有些阅读理解试题要求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解决问题。教师在今后的阅读教学和考查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归纳语篇含义和作者思路等,并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阅读文章一般不会给出四个标题让读者选出最合适的选项,因此从真实性的角度来说,我们的高考阅读题还需要改革和发展。例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的书面表达部分不再是框架式写作,而是读后续写,增加了对语言真实运用的考查。此外,概要写作对学生续写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因为学生只有对前文进行合理的概括才能更好地续写,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加训练学生的概要写作能力。
三是应摒弃大量刷题、重复考试、灌输讲解等费时、低效的行为。因为目前的高考试题中,有些题目就算学生大量刷题后也不一定会有提高,如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2019年第12期《中国考试》中的相关文章都明确指出应降低学生刷题的效率。这在高考中也有显现。如刘葆婷老师在前面提到的,有些题目是需要通过思维训练突破,而非单纯依赖刷题找技巧解决。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增加思维训练的比重。
新高考英语试题的另一个变化是减少了知识点性质的考试内容,如:完形填空减少了5道客观题;增加了主观题比重,由1篇作文到2篇作文;同时创新作文形式,增加读后续写。我认为,读后续写只是创新形式之一,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创新形式。此外,试题还增强了综合性,提高了思维含量。这是新高考命题方式的变化,根据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作相应的改变。这就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第一,我们要开展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的单元整体教学改革,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评是指过程中的评价,也包括单元检测等。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加强学习指导。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生要通过自主研究锻炼思维品质,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式、项目式、竞赛式等语言学习实践活动。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时要视野开阔,选择的素材要来源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要把教材视作经典的学习材料之一。我们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考试的变化,真正通过考试改革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今天的研讨到此结束,不到之处恳请专家和教师斧正。非常感谢参加讨论的四位嘉宾,感谢《英语学习》编辑部,感谢各位参加线上直播!
参考文献
Nunan, D. 2003.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McGraw-Hill.
Brink, 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Skills[EB/OL]. (2020-10-10)[2021-09-02]. https://epale.ec.europa.eu/de/node/162383
扈华唯,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教学评价研究室主任、中学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外语专委会委员,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湖北大学、长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
常玉梅,山西省高中英语教研员,国家基础教育外研中心常务理事,山西省中小学外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李秀芳,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课程中心主任,成都市骨干教师,成都市双流区学科带头人,成都市双流区学科中心组成员,中学高级教师。
刘葆婷,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
赵静宜,吉林市第一中学科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