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元素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研究
2021-12-06刘美伶赵平
刘美伶 赵平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一堂生动、深刻、意义深远的思政课。作为医学类院校,贵州医科大学将国家战“疫”及学校战“疫”的元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医学生不断深化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主动在抗疫的“大课”中,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成长、历练和进步。
关键词:疫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7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极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青年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大国力量,不断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尤其是对于医学生而言,对职责使命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树立远大理想的信念感更加强烈。
1 战“疫”元素的内涵与育人价值
1.1 战“疫”元素的内涵
在战“疫”元素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从三个方面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用于培育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一是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在这场战役中,全体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与疫魔对抗,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在这场充满危险、时不我待、困难重重的对抗中,鼓励人们采取英勇行动的深层来源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四海一家、万众一心的和合精神。二是团结奋斗的使命担当。面对疫情,各地的力量向疫情中心集结,但无论是冲锋一线,还是闭门隔离,都充分展现了全体中国人团结奋斗的民族传统,充满了舍生忘死、同舟共济、挺身而出、守望相助的大仁大义和使命担当。三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我们瞬间意识到人类在医学上还存在大量的未知,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恐慌到振作,从束手无策到治愈病患或是疫苗的成功研发,这些都是人类认知的逐步发展,是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1.2 战“疫”元素的育人价值
战“疫”精神与育人元素的连接在于战“疫”中形成的精神可直接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产生于实践。抗“疫”精神来源于中国人民共同抗“疫”的伟大实践,具有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是从“危”中迸出的育人之“机”。首先,抗“疫”属于高关注度的社会事件,从中窥见了中国的问题,人类的问题,从而可以引导青年学生确立奋斗的目标,锤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立足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出发点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落脚点。其次,以抗“疫”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医学生主体成长的需要。他们渴望从具体的事件中了解现实的痛点和弱点,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树立有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人生理想。这也对应了学校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要与主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相吻合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可以发挥主体性作用、主动地承受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战“疫”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的具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之“魂”,凝聚全中国人的价值共识,在以“文”化人中起铸魂育人作用。广大医学生在其统摄下,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提升了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行为准则的确立,树立以成为一名既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又有高超技术的医务工作者为目标。
2 战“疫”元素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
2.1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战“疫”元素
醫学院校在医学生思政教育中要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和“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双向贯通”局面,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人民群众的卓越好医生。思想政治教育课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具体的方式内容应存在差别,尤其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在职业德行培养上具有针对性,对医学生需要聚焦在医德养成上。贵州医科大学不断加强对疫情防控现实题材教育功能的挖掘和提炼,促进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坚持统筹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理论舆论,发挥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将抗“疫”中体现的生命意识、科学追求、奉献精神、人文关怀和烙有贵医印记的攻坚克难的抗“疫”精神等融入思政课程。以专题形式讲大医精诚的职业理想和救死扶伤的职业目的;从中国人民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经历讲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史,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从历史长河中探寻发展规律,提升预见性和创造性,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形式上的创新也进一步促进了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借助“易班”等网络平台开展主题宣传和主题征文,以及“同上一堂思政课”主题学习活动等,有效引导了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青年思辨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四个自信”都产生了良好的正向引领作用。
2.2 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融入战“疫”元素
学校作为引导青年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域,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校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打造思政教育“环境场”一直都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贵州医科大学将战“疫”元素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在生命科学馆、校史馆、图书馆、教室、寝室等学生活动场所中充分宣传战“疫”事迹,展现学校“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勇往直前”的援鄂抗疫精神,使故事性的元素反应在空间上,给人以更难忘的印象,从而提升育人效果。借助抗“疫”英雄就在身边的优势,学校及时收集战“疫”的图文资料陈列于校史馆等重要场所,并以建抗“疫”广场的形式向更多青年学生讲述战“疫”故事,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有温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榜样的感染,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医学事业的认同感,从而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新时期的育人环境不再局限于实体空间,而是极大程度地延伸至网络空间。聚焦网络空间、用好网络空间早已成为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贵州医科大学通过在学校官方网站建专题网页、“易班”平台搭建专题页面,以及延迟开学时在网上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做到思政教育贯穿全过程,科学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在这堂抗“疫”大课中认识人类发展规律、认清社会发展趋势、认懂中国发展大势,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3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战“疫”元素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无疑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体现战“疫”元素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贵州医科大学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提取生动素材,将蕴藏价值的教育资源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比如以事迹报告会、表彰大会为代表的大型活动;以音诗画大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为代表的赛事活动;以专题宣讲、班会为代表的教育活动;以“接英雄回家”、升旗仪式、开学第一课等为代表的仪式类活动;以师生共议“大疫之后,如何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为代表的论坛类活动。在学校营造的浓厚氛围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青年将抗“疫”精神内化于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3 战“疫”元素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大疫过后,高校应该及时复盘蕴含抗“疫”元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便总结经验,将特性方式上升为共性方法,用于日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贵州医科大学的具体实践中可归纳出以下启示:
一是危机转化,做好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大多数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都是突发的,明确观察事物的角度,从而确定自己的坐标,找准正确的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当代大学生确立的行为准则,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紧紧围绕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关注国家热点,社会难点,个体痛点,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培育担当精神,提升个人修养,紧跟大有所为的新时代,积极寻找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抱负的路径平台。高校应进一步思考如何搭建更多隐性课堂,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做到将疫情防控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在实现科学化、长效化、常态化的展望中,不断完善教育系统、增加育人针对性、多方面协同用力,培养广大医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与祖国共奋进、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二是形成内化,注重精神引领。深入挖掘社会事件中的思政元素,牵紧价值引领这个思政教育的“牛鼻子”,做到社会实践传递的精神与高校思政育人理念同频共振,充分挖掘现实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从对象的特殊性出发,同育人目标有机結合起来,使现实素材向精神转化并传承下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的具体实践中,学校及师生参与其中的具体行为就是大学的一段奋斗史,会传递精彩生动、富有特色的故事,为开展仪式提供鲜活素材。疫情迟早会散去,但战“疫”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却会日久弥坚,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进行深入挖掘,“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三是强化师资,加强队伍引航。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在热点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找准育人的方向,提取素材,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决于其是否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深厚的爱国情怀、较好的思维方式、宽广的视野等。从实际工作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存在局限,个体存在良莠之别,在抓关键、用平台、传道解惑上有差距,需要学校对这一群体提升关注度,及时开展主题研讨、集体备课、沙龙等活动,加强培训指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才能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为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奠定坚实的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骆郁廷.论“化人”之“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120-125.
[2]余斌.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1).
[3]党志峰.医学教育中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N].光明日报,2019-08-27(13).
[4]李小玲,王建新.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实践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