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差异的逻辑探析

2021-12-06樊朋秀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

樊朋秀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已然成为一种世界大流行病,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世界大国,中美为打赢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疫情防控中应对理念、采取措施及现状差异,探析抗击疫情差异背后的内在逻辑,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中美两国应增强政治互信、求同存异,加强抗击疫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中国;美国;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18

1 中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存在差异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引发了世界公共卫生重大危机。面临百年来全球发生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世界各国坚持不同的抗疫理念,采取不同的抗疫措施。中美两国在同一种全球共同疫情挑战来临时,书写着不尽相同的抗疫历史。

1.1 中美两国抗疫理念存在差别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居于首位,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感染患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地方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不论身份高低、年龄大小、病情程度,不惜所需医疗资源,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党中央提出“四早”的防控要求,“四集中”的救治要求,加强对患者医疗保障,确保每一名感染患者都能有机会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最大程度提高救治率和降低死亡率。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冲突,中国不惜按下经济“暂停键”,坚定选择了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反之,美国特朗普政府没有充分重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主张不干预政策。未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没有对疑似患者进行核算检测,没有把疑似患者隔离起来,从而造成了新冠病毒大面积扩散。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美国奉行经济利益至上原则,甚至认为疫情会给美国带来好处,将“使工作回流”,在不能够保证民众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过早过快的复工复产,必然会加快新冠病毒传播,威胁民众的生命安全。

1.2 疫情防控对策呈现迥异

在疫情严重时,中国切断了疫区与外界的交往途径,果断要求湖北省對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采取“封城”政策,减少人员流动的措施。同时,创新采取中西结合的治疗法,不断更新全国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对湖北武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建设应急医院,改建方舱医院,开辟集中隔离点。在疫情防控局势好转之后,党中央立足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落实复工复产复学。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及时向国际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和分享疫情救治经验,为全球抗疫提供中国力量。

相比,美国对新冠肺炎疫情反映不及时,前期应对措施被普遍批评为动作缓慢、举措无序,以至于救治力度大打折扣。

一方面,美国疫情防控采取了宽松不力的防控措施,对酒吧、餐厅等营业性场所未能实施严格的防疫要求,大规模感染人员不断流动,增加了病毒传播风险。

另一方面,在感染人数增加的情况下,美国仍然督促推动经济重新开放。同时,美国践踏国际规则造成人道灾难,退出世卫组织,不利于全球团结抗击疫情。

1.3 防控效果显现不同

目前,我国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控重点由严防内部扩散转变为严防外部输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取得巨大成果,较总人口数相比感染新冠病毒人数较少,治愈率较高。截至2021年3月20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数累计10万,累计死亡病例4千多例,治愈率高达96%。在14多亿人口的大国,感染人数占全国一万四千分之一,死亡人数占感染人数4%。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局面下,人民生活和经济生产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总体形势一切向好。在全球经济受到重创的大背景下,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总体来说,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生产活动基本正常,疫情防控和经济活动保持动态良性平衡。

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旧紧张,感染人数和死亡病例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3月27日美国疫情最新情况,美国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已超3021万例,死亡病例超54万,2020年美国的死亡率因疫情增长了15%。如今世界感染新冠病毒病例已超1亿,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5%,但感染人数将近占世界三分之一,死亡病例将近占世界五分之一。如果按照当前的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美国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会达到一个可怕的数据。另一方面,在疫情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企业店铺大批倒闭,大量工人失去工作,加剧了阶级间贫富差距的鸿沟。美国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陷入74年来最严重的衰退,2020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4%,全年萎缩3.5%。如今,除了疫情防控的压力,美国还面临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的重重压力。

2 中美两国疫情防控差异形成的内在逻辑

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的总体向好和美国的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深层原因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基础存在差异、政党性质不同、社会价值理念不同。在新冠肺炎疫情这面“镜子”面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抗疫后果。

2.1 中美经济基础存在差异

中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决定了“财富(商品)的生产要始终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核心发展生产,以人民需要为目的的生产属性。”为了保证人民群众急需的医疗生活物资,生产重点物资的企业加足马力,一刻不停歇。很多企业改变原来的生产类型,生产疫情防控中所需要的物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方式促使财富分配并不单纯依据人民的支付能力,更以人民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为标准。新冠病毒的检测和治疗费用在中国是免费的、政府兜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现为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并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疗卫生公共物品及时有效供给恰恰是在市场失灵情况下发挥政府作用的生动体现。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是私有制,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在意的不是人民的生命和幸福,他们在意的是今天能有多少利润,明天有多少利润。由于未能实现全民医保,民众自掏腰包承担新冠治疗费用,但难以承担起高昂的费用。同时,即使新冠病毒会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但在美国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情况下,资本家依旧会为了价值增值的要求,反对疫情背景下政府的管制,不会轻易让生产活动停止运作,更不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

2.2 中美政党性质根本不同

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在党中央统一指挥协调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无论是医护人员,医疗物资还是生活物资,武汉需要什么,湖北需要什么,全国各地就支援什么,“全国一盘棋”在第一时间释放出无穷无尽的战斗力。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各级党委迅速部署到国务院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各省市及时响应积极行动,再到军队投入人员和物资抗击疫情,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优越性。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两党相互制衡的政党制度,是总统共和制的联邦制国家。在是否强制隔离疫情严重的州、采购调配抗疫物资、实施全国统一疫情指令方面,存在政党、联邦与各州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得全国未能实现统一行动。同时,两党派为了赢得新一届政府选举,竞争越来越肆虐,导致大量未戴口罩人员聚集,增加感染病毒风险。而这场“政治风暴”也波及了负责抗击疫情的地方公共卫生官员。他们承担了抗击疫情的责任,却没有恰当由头成为公众的发泄对象。无奈之下,美国出现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官员离职潮。

2.3 中美社会价值理念不同

面对全球疫情“大考”,中美出现不同的现实情况,根本就在于中美价值理念不同。中国救治理念是把人们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搭建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两张网”。春节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停下走亲访友的脚步,待在家中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尤其是英雄的湖北人民、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为阻断疫情蔓延、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权,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面对生死考验,中国人民勇往直前,或冲在前线治病救人,或在后方默默坚守,以各自的方式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十四多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拧成一股绳,传递出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声音。中国防疫过程充分显示了坚守的人民本色,以及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和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相比,在疫情防控下,美国民众始终崇尚和追求“自由”和“民主”。美國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不遵守防疫要求,黯然处置,难以实现隔离防疫。美国人在路边参加反对口罩、疫苗、封锁的集会时,声称“病毒是彻底的谎言”,“为什么要打改变人基因的疫苗”,“停止封锁,新冠病毒的死亡率类似季节性流感”。在美国颁布防疫指南后,行事“自由”美国人仍然出去开趴的,只有少数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民众才会完全做到要求。这些“自由”行为并不利于阻断病毒传播,而导致紧张的疫情形势。

3 中美抗疫现实引发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不是第一场也不会是最后一场全球危机,未来世界还将面临更多更复杂危机。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现实,中美双方应从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加强沟通交流求同存异、加强两国抗疫交流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1 中美应加强沟通交流 求同存异

疫情是一种危机,更是一种机遇。除了新冠病毒的肆虐,政治病毒在美国扩散,主要表现在病毒溯源问题、疫情防控措施、支援其他国家抗击疫情等方面。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在利益交融中出现竞争并不奇怪,关键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加强沟通交流,既提升自我,又照亮对方,而不是相互攻击、零和博弈。因此,焦距对准中国时,应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既不要用‘美颜相机,也不要用‘灰黑滤镜”。同时,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应该搭建拓宽发出中国声音的渠道,讲好中国故事。譬如,在2021年两会中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在湖北武汉“解封”一周年之际,外交部将为湖北举行全球特别推介会,向世界展示湖北浴火重生的新面貌,助力湖北搭建对外合作的新桥梁。

3.2 中美加强疫情防控合作 助力全球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中美有世界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能力,有义务有责任有能力扛起全球抗疫的大旗。这不仅符合本国的国家利益,更符合世界各国共同的期待。中方愿继续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一道加强抗疫合作,也愿继续为美方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面对全球性共同挑战,为了维护两国人民更是全球人民的健康福祉,中美两国应该放下制度沟壑和意识形态偏见,重拾合作精神,回应世界抗疫合作期待,在防控疫情、经验交流、疫苗研发分配等方面加强交流沟通,携手共同抗击疫情助力世界走出疫情阴霾。

3.3 中美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抗疫中,中国不断地向世界传递着合作的信心积极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作为,不仅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践行者,为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抗疫表率。美国在疫情暴发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造成国内大量民众感染,增加了世界防疫难度。同时,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散布“中国病毒”,“口罩外交”等不利于国际团结合作抗疫的言论。团结合作是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共同目标。面对全球性挑战,中美大国应当达成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共同体共识,展现应有的智慧和担当。为此,双方应秉持人类命运与共的情怀,加强沟通交流,不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的错误行径,同舟共济,权责共担,促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钱智勇,刘思远.疫情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透析[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06):1-5.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4]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N].人民日报,2021-03-08(03).

[5]钟声.全球合作抗疫需要大国牵手[N].人民日报,2021-01-29(03).

[6]全球抗疫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06):56.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