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06王英华

砖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平时成绩计价

陈 沫 王英华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工程造价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学生理解、掌握造价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成果直接影响其实习、工作的适应程度和效果。虽然目前很多院校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尝试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课程具有知识体量大,运用先前课程知识程度深,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入、技能运用不熟练、难以应用于实践。究其原因是学生认为上课听懂了,就是学会了,实则其对学习内容没有经过深入思考,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基础不牢固。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在于调整《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目标,转变“追求教师全面、细致的讲授使学生听明白”的传统教学观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手段,逆向设计教学活动,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学明白。由此,笔者从教学方式、评价体系、考试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

1 教学方式改革

笔者结合混合式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强过程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课前,教师向学生下发预习任务清单,明确学习的内容、上交成果和完成时间,利用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软件,上传微课、设置任务点,以此强化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使课前预习活动常规化、规范化。同时,教师通过软件后台数据了解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适时向全班展示课前预习情况数据,促使未按时完成预习的学生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增加学习紧迫感,努力跟上全班的节奏。

课中,教师精讲重点知识,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增设学生独自研读教材环节,思考、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之后,教师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安排实操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归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小组讨论后,教师抽检各小组的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其小组结果并说明理由,这就要求小组内的每位同学都要清楚掌握知识内容和运用方法,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充分合作学习。若大部分小组结果正确或合理,教师简单总结进入下一个主题讲授,若大部分小组结果错误或不合理,教师重新讲解该知识点。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预先根据本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的数量、练习题的难度,合理规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学习和小组讨论,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课后,教师利用教学软件向学生发布线上测验,检验本次课程的学习情况。测验后,要求每位学生在线填写“总结与反思”问卷,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总结本次课程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分析难点或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掌握,写出具体的知识点及困惑。通过测验和对课程的总结与反思,学生主动建立知识架构,认识自身学习中的问题,加强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能够从测验结果和学生反馈的问卷中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掌握水平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下一次课的开篇,对问题点进行梳理、回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通过每次课的课前预习、课中独学、讨论以及课后的测验、反思,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及时地吸收、理解、掌握,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思维图

2 评价体系改革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考试课,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为3:7,平时成绩的考核以出勤、作业、笔记为主,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且很多学生已经形成了“只要平时不旷课、作业、笔记按时上交,期末突击背题,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的固化思维,不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懒于动脑、动手,难以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较差。

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打破学生的固有观念,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加大平时成绩占比,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调整为5:5,将上述课前预习、课中独学、讨论,课后测验、总结与反思的表现列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减少出勤、作业、笔记等常规项目的考核分值,引导学生加强过程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特别强调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独立学习、实操练习、参与小组讨论以及个人展示表现。课中表现评分分为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小组表现得分由小组整体参与讨论程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小组展示得分组成,个人表现得分由自我评价、组内互评、教师评价、个人展示得分组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再以一张试卷或教师的主观意向,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实现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主体多元化,由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在课程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评价体系示意图

3 考试方法改革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彻底改变学生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笔者通过调整考试题型、出题方式,建立试题库等手段,增加考试题目的多样性、实践性、与职业资格考试的适配性,引导学生转变自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收集、整理各年度、各地区的一级、二级造价师职业资格考试真题,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辽宁地区的工程定额及费用标准,设计期末考试试题,建立试题库。试题的类型、覆盖知识点以及试题难度全部对标造价师职业资格考试。删除传统考试中常见的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偏重记忆的题型,增加工程量计算、清单计价、案例分析等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题型。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与期末考试紧密相连,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重视程度,强化日常的训练强度,进而提升工程计量计价的专业基本能力。

结合工程造价的专业特点以及行业、企业对造价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设计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考试题目,即试卷中的主观题,均须结合实际工程图纸作答。考试前,将该项目土建工程的完整图纸(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随试卷一同下发给学生,学生依据图纸计算指定主体构件的工程量以及编制指定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及计价表。由于采用题库制,考核的主体构件及分部分项工程均为随机抽取,且题量较大,要求学生熟悉、理解工程量清单的计量计价规则和工程定额,全面掌握、运用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方法及计价方式,考试由应试化转变为应用化。这种考试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图、算量的速度和准确性,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造价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形式和难度,有效提高学习成果。

4 结语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痛点。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逆向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以及考试方法多方面改革,多管齐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改变学习习惯,注重学习过程的积累,从被动吸收到主动探究,扎实基础,真正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平时成绩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浅谈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