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苹果蠹蛾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2021-12-06王素琴杨雪峰李旭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雌虫杀虫成虫

李 淳,马 雲,王素琴,杨雪峰,李旭霞

(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陇南 746000)

苹果蠹蛾又名苹果小卷蛾,最先出现于欧洲地区,凭借自身极强的繁殖能力,陆续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发生,对我国苹果产区的危害最为严峻,是果业毁灭性的有害生物。综合分析苹果蠹蛾的防控情况,部分生态防控技术并未得到全方面推广与应用,需充分了解苹果蠹蛾发生及危害特点,从多方面强化苹果蠹蛾的防控手段,保障我国水果产业的安全生产,尽可能地将苹果蠹蛾的危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 苹果蠹蛾的形态特征

1.1 成虫

苹果蠹蛾成虫体长约0.8 cm左右,翅展宽约1.9~2 cm。苹果蠹蛾有雌雄虫之分,雌虫颜色略深,呈深褐色;雄虫颜色较浅,呈浅褐色。单眼中间黄亮周围发黑,复眼颜色接近深棕色,触角约在前翅前缘1/2处,呈丝状。前翅臀角有椭圆形纹路,其中主要包括3条条纹和4条横纹,雌虫呈青铜色,雄虫呈褐色。另外,翅中部位纹路颜色较浅,翅基部位呈外缘突出的褐色三角形,后翅不到前缘1/2处,并有圆弧状的突出。

1.2 卵

苹果蠹蛾卵长0.12 cm、宽0.1 cm,呈扁平的椭圆形,在其卵的中部有明显凸起。通常苹果蠹蛾产卵初期,卵的颜色相对较浅,呈半透明状,后期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变为黄红色。

1.3 幼虫

幼虫一旦发育成熟,其体长约1.4~1.8 cm,幼虫刚开始分化呈淡黄色,进入成长期后,逐渐变为淡红色[1]。背面与腹面相比,颜色较深,每侧单眼区的颜色略深于头部,每侧6个单眼中第一和最后一个较大,中间单眼略小,除前胸及第8节气门较大外,其他气门大小形态相符。

1.4 蛹

苹果蠹蛾蛹长0.7~1 cm,颜色接近黄褐色,喙在前足腿节之前,雌虫的触角要短于雄虫,雌虫在中足末端之前,雄虫在中足末端附近,如仔细观察,明显可见中足基节,后足和翅在第3腹节和第4腹节之间,臀棘约为10根。

2 苹果蠹蛾的危害情况

苹果蠹蛾最初在温暖地带的水果产区被发现,综合分析苹果蠹蛾的发生原因,是果农管理模式粗放、包装洁净度较低、病虫害防治理念落后所致。近年来,苹果蠹蛾的出现越发频繁。有统计表明,苹果蠹蛾的蛀果率超过7%,危害严重的果园,害虫蛀果率可高达18%,果园受害率更是高于60%。被苹果蠹蛾危害的水果,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孔洞,并可在虫孔外部发现堆积的虫粪。若苹果蠹蛾幼虫侵入果实内部,可经过蛀果孔直接蛀入果实中心,危害果实种子,阻碍幼果生长发育,虫害严重时,会出现大量落果。通常每个果实内只寄生1头幼虫,但幼虫极有可能出现转果危害,每头幼虫蛀食果实的数量高达4个。

3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

有统计表明,在北部地区,苹果蠹蛾多以2代为主。苹果蠹蛾通过作茧抵御冬天的寒冷,树干孔洞、裂缝均是苹果蠹蛾的躲避场所,来年春季,日平均气温在12℃左右时,苹果蠹蛾会破茧而出,日平均气温>15℃,是苹果蠹蛾羽化高峰期。羽化72 h后就会自主交配,雌性苹果蠹蛾繁殖能力较强,多将卵产于果树周围或果实上部,每次产卵数量约为100~140粒[2]。不仅如此,苹果蠹蛾幼虫具有一定的滞育期,长达30 d,在此期间,其幼虫对果树的危害性也会逐渐加大。

4 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技术措施

4.1.1 推广应用新修剪技术

苹果蠹蛾在成虫期、幼虫期、产卵期均会对果树树冠上部果实及叶子造成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苹果蠹蛾的观察难度,施药操作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此种现象,要积极采取疏散分层形、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开心形等修剪措施,以此来降低果树高度,改善通风条件,尽可能避免苹果蠹蛾的危害。

4.1.2 休园

针对部分苹果蠹蛾发生范围较小的区域,要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通过休园避免不可逆性危害的发生。

4.1.3 其他方法

收获时,淘汰携带苹果蠹蛾虫洞的果实,以免果实入窖后对其他健康水果造成危害。果树进入生长期后,生产人员要把握合理的时机进行套袋作业,这也是杜绝果实遭到苹果蠹蛾威胁的首要途径。当苹果蠹蛾进入成虫期,可在树体上悬挂一定量的卫生球,避免成虫交配产卵。

4.2 物理防治措施

4.2.1 杀虫灯诱杀

苹果蠹蛾有一定的趋光性,可通过悬挂振频式杀虫灯诱杀苹果蠹蛾。将杀虫灯诱杀时间定为19时—23时,此阶段每盏杀虫灯的捕杀数量约为45头。杀虫灯间保持40 m左右的距离,以悬挂式为主,悬挂高度需在果树树冠之上。

4.2.2 粘虫胶黏杀脱果幼虫

苹果蠹蛾幼虫一旦离开果实,就要爬行寻找合适的作茧场所,甚至会脱离树干去其他地方找寻,可根据幼虫此特点,在树干基部设置粘虫胶,控制苹果蠹蛾的繁殖。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上旬和下旬各涂抹1次,涂胶工作可结合刮治老翘皮进行,涂抹宽度>8 cm。

4.3 生物防治措施

4.3.1 迷向法防治

可利用苹果蠹蛾信息素缓释剂进一步干扰雌雄交配信息,阻碍苹果蠹蛾之间交配产卵,尽可能降低苹果蠹蛾后代繁殖率。目前迷向法还在不断试验中,该技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尤其对苹果蠹蛾发生密度较小的区域效果最为显著,通常在果园悬挂迷向丝,以此来减少苹果蠹蛾的危害[3]。

4.3.2 性诱芯防治

在苹果蠹蛾成虫爆发期采用性诱芯防治措施,可达到消灭成虫的目的。在诱杀环节,水盆形诱捕器的诱杀率较高,每隔18 m左右设置1个诱捕器,同时,要使盆中水位保持合理范围。另外,也可采用粘虫板诱捕器,并做好粘虫板黏性的检查工作。

4.4 化学防治措施

4.4.1 束带诱杀

由于苹果蠹蛾会潜藏于树皮下或树干孔洞越冬,所以,果农可采取束带诱杀法。进入5月下旬后,选取一条宽18 cm左右的布带绑于果树分叉下部的主干上,注意捆绑松紧度适中,要为幼虫提供一定的空隙,之后在布带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确保药液渗透。

4.4.2 药剂防治

通常幼虫孵化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期,应在幼虫孵化初期喷药防治,喷药次数应根据果园果树虫害发生情况而定。针对初孵幼虫和虫卵可选用BT生物制剂喷雾防治;针对2龄或以上幼虫,可选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另外,也可选用25%高效氟氯氢菊脂乳油防治,化学防治要注意交替用药,合理确定施药方法、剂量与时间[4]。

5 结语

综上所述,苹果蠹蛾是水果产业中危害尤为严峻的害虫之一,可对水果产业造成毁灭性损失。为此,要根据苹果蠹蛾的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做好果树生长期苹果蠹蛾的监测及检疫工作,杜绝受害果实流入市场,在减少苹果蠹蛾发生数量的基础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水果产品。

猜你喜欢

雌虫杀虫成虫
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
雌虫单头饲养对蠋蝽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
4种不同品牌杀虫灯对遵义烟田昆虫的诱杀效果
“杀虫专列”
小学生发明杀虫剂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萤火虫的“闪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