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医精神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06邱伟彬王玫武彭复生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闽西中国共产党红色

邱伟彬, 王玫武,彭复生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21)

高校是宣传社会思潮的主要阵地, 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革命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 英勇奋进的精神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下,高校利用其自身特有的思想阵地功能,有力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将红医精神融入到高校廉洁教育中,充分发挥红医精神的育人滋养功能,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一、红医精神形成的基本历程及内涵

(一)红医精神形成的基本历程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办了红军医院、卫生学校、医务训练班等医疗卫生机构,红医精神就此萌发。 1927 年,闽西苏区的长汀福音医院就是一所不挂牌的红军医院, 暲院长傅连 组织医护人员救治了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士兵。 1929 年,在红四军的直接领导下, 上杭皎洋红军医院成立;1932 年迁至长汀濯田,成为福建军区后方医院总院,并在长汀四都、南阳和宁化等地设立分院。 1931 年11 月,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于江西宣告成立。 1934 年红军开始进行战略性转移, 红色卫生医疗机构人员随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经历了爬雪山、 过草地的生死考验后,红色医疗队伍不断壮大,红医精神逐渐彰显出精神指引的力量。 1940 年9 月,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作重要报告并将其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红医精神便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革命党人前进的方向。

(二)红医精神的内涵

汪行舟在《四字攻略 激活红医精神》中认为,红医精神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以广大红色医务工作者作为基础,以相同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出发点, 是苏区精神的重要体现, 也是红色政权下革命战争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1]。 季惠斌等人在《依托红色历史资源 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中认为,红医精神其实就是为中国革命服务的精神, 是为革命事业培育合格接班人的精神,是新时期培育创新人才的精神。概括地讲,勇住直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众志成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红医精神的重要内涵[2]。孙海涛认为,红医精神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引导下的红军卫校所有医务工作者在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后形成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3]。

综上所述,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红色医护工作者在开展革命斗争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理想与革命信念。 这一精神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红医精神的根本基础,与医务工作者遵守的其他医疗道德准则所不同的是, 红医精神与中国革命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二,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医护工作者在经过数十年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是千万革命战士用血和生命铸造而成的;第三,红医精神本质上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 融入了党的政治思想觉悟与优良作风,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因此,新时期高校的廉洁教育只有完全融入红医精神,才能充分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忌贪的高校政治生态环境。

二、红医精神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将红医精神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不仅能有效促进红医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播, 还能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与学习行为。

(一)有助于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

信仰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 又是一种正确的政治理念,在进行信仰的传承与坚守过程中,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红医精神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但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多年来所形成的坚定品质和不怕苦、 不怕牺牲的精神, 而且还将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富有深度地融入其中。 红医精神无论是从精神维度上看还是从物质维度上看, 都映射出先人们在革命历程中的高尚情操、优秀素养及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任,要不断加强高校廉洁教育工作。 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红医精神,还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更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风尚。因此,在红医精神的指引下,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念的遵守更加自觉, 对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更加坚定,对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也更能促进他们树立起崇高伟大的社会理想[4-6]。

(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红医精神涵盖了临危不怯、服务大众的情怀,引领人们在面对艰苦环境时保持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开拓进取的信念与追求。 这一价值导向在过去的革命年代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现今践行伟大复兴和两个百年梦想中同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长期实践结果表明,国家与民族的兴旺发达、传承发展只有在廉洁公平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得以实现。社会廉政状况是决定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价值观不仅是文化中的核心部分, 还是民族和政党中最为深刻的内涵价值所在。 在当前中国高校廉政工作管理过程中,必须从严治党,坚守正确价值导向才能尽心尽责地传承好传统文化,也才能将“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中。 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就应把红医精神同高校廉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7-8]

(三)有助于丰富廉洁教育的教学资源

红医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长期革命斗争的打磨与锤炼,它汲取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与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还蕴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红医精神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先烈们百折不挠、 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与高尚的爱国主义革命情怀。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借助感人的红医故事, 将红医精神融入课堂。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从红医故事里获取诸多鲜活的案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其次,可以围绕红医精神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再次,围绕红医精神展开文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吃苦耐劳的实践能力;最后,将红医精神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这些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的教学资源能帮助教师切实提升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三、红医精神融入高校廉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红医精神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人数十年来的艰苦奋战。 在和平时代下,很多人渐渐忘记了这段光荣的历史,忘记了红医精神所追求的那种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只有对这一文化进行反反复复的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回忆起这段历史,牢记起先辈们的付出与努力,并将优良的红医精神传承下去。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红医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方面做得不到位,比如教育手段单一,课堂以讲授为主;宣传渠道较窄,宣传以传统媒体为主,吸引力不强;宣传重视度不强,自然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渠道教学中,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往往选择在某个单元重点讲授红医精神的形成、发展以及现实意义。对红医精神的学习仅从理论基础知识层面出发, 深刻剖析理论背后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较少; 在开展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很少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及方式来让学生对红医精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对红医精神有一个初步认识以后, 教师未能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与红医精神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对红医精神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甚至停留在历史知识层面上。

(三)融入强度较弱

在高校廉洁教育中, 对红医精神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探索少、落地实践少,红医精神融入生活的强度弱。 只有当学生将生活与红医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时, 他们才能更好地得到红医精神的熏陶并完成人格上的塑造。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却只是将红医精神当作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 红医精神与生活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 同时,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红医精神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一个基本理论。 许多学生仅在学习之中运用这一理论, 从而将红医精神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 这样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红医精神的借鉴和传承。

四、红医精神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分析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近年来在培育又红又专的医护人才中,大力宣传并融入红医精神,成绩斐然。

(一)重视价值引导,打造廉洁实践课堂

高校教师应努力打造一个永恒的廉洁实践教学课堂。红医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的革命信念与坚韧不拔的革命斗志。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来说, 要想让其更深地植入到人心之中必须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 教师应尝试打造一个完整的廉洁实践课堂, 通过开设各种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将红医精神的文化内涵注入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体验、完成内化,切实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就是通过这样一系列趣味实践教学活动的拓展,恰到好处地将红医精神融入其中。比如:学院召开护理礼仪比赛,在比赛中学生通过迎来送往、嘘寒问暖的肢体动作去体悟红医精神;举办“天马山环保日”,数十名志愿者进入天马山捡拾垃圾、清理环境,让学生感受长征的艰辛,也很好地体会到红医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髓。 另外,还组织编写了《追随红医的脚步》《闽西红色金融》《苏区建筑红色印象》《龙岩客家家训》 等一系列红色读本,将其有效融入高校廉洁教育全过程。 当然,想更好地促进红医精神在高校的传播,还应该在活动的设计上融入更多红医精神元素, 通过定期开展红医精神主题文化周的方式,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沉浸其中,了解红医精神,传承红医精神。

(二)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廉洁文化教育平台。 第一,把《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闽西革命史》 等校本教材作为思想课堂的必修课程,组织编写《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工匠精神》学习读本,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把闽西红色文化作为学生党课教育培训、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必修内容”,扩大了廉洁教育的外延。第二,定期开展“红色资源”主题讲座或相关竞赛,让学生深入认知红色文化资源,汲取红医精神的力量。红医精神融汇在红色文化里,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之后, 爱上红色文化自然会对红医精神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

(三)创新方法载体,打造网络廉洁教育平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对网络廉洁教育功能进行提升,不断完善纪检监察网、红土校风网等网络平台,形成全方位、科学化、信息化的廉洁教育综合管理系统, 构筑学生廉洁教育网络。 学校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网络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网上红医精神学习平台。 一方面,利用网络优势全面促进大学生对红医精神的理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实践活动, 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宣传和自我教育,完善自身实践意识。[6-8]

总而言之,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的实践与奋斗中逐渐形成的, 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又是党的性质及宗旨的生动体现。 将红医精神融进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 这对指导高校廉洁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红医精神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要以红色基因为根基命脉,以红色资源为有效载体,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以制度建设为关键环节,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保证,整合廉政课堂、廉政文化活动、廉政网络等多种渠道,合力将红医精神有效地融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体系当中。

猜你喜欢

闽西中国共产党红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色在哪里?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