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化研究

2021-12-06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街巷信阳院落

袁 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1)

1 信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成背景

1.1 自然地理状况

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端,东临安徽省,南侧与湖北省接壤,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整体地势呈现南高北低,整个区域以平原、浅山区、山区地貌为主[1]。位于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交汇区[2],冬长夏短,四季分明,降水量较大,河流众多,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1.2 社会文化背景

信阳地区地处南北过渡地带,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孕育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包含楚文化、吴文化、淮夷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在众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彰显独特的地区文化。与此同时,信阳的民俗文化也较为丰富,光山花鼓戏、罗山皮影戏、花挑舞、花篮戏、民歌、剪纸等体现着信阳人民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

1.3 村落选址与空间分布

信阳区域内传统村落基本上都分布在南部地区的大别山沿线。多在山前或山中较为平坦小部分区域营建村落;或沿着河流水系,便于生产生活和农田灌溉;或沿着官道,形成便捷的交通体系。境内现存2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其中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分别有12个、10个、5个,因此笔者重点调研这3个县的传统村落。

2 信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

一是整体空间选址与山水关系紧密,呈现依山就势的空间格局。受到传统风水理念影响,传统村落的营建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3]。信阳地区的山体相对平缓破碎,村落多利用山前小块平坦的地带进行营建。村落布局也多会与水结合,村前有河流或水塘,形成以环状、带状、团状为主的空间特征。二是街巷空间与院落空间相互渗透,前街后宅,宅院相通。信阳村落院落和街巷之间相互杂糅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整个村落就宛如一个大的宅院。同时这一特征也体现了信阳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的防御性。三是广场空间选址多在村口,形成公共开放区域。广场空间的开放属性决定了其空间选址的条件:交通可达和空间开阔,信阳传统村落受到地形的限制,村内的公共开敞空间较少,但一般会在村口的一定面积区域形成开敞空间,满足人群聚散和大型公共交往活动。四是重视滨水空间营造,空间形式多样。信阳地区多雨水,区域内水系发达。不仅在村落的选址中依靠河流水系,同时许多村落还会在村前或村旁开辟水塘,作为日常生活取水、用水的一个重要节点。村民十分注重亲水性,形成空间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状态。

3 信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现存问题

3.1 公共空间没有合理利用,景观要素不完善

信阳传统村落大多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村落内部公共空间的面积较小,但村落内部存在很多公共空间呈现闲置状态。很多宅前院后的活动场所由于无人打理和修整,显得空旷甚至荒芜。这些公共空间的荒废,使得村民没有形成在此进行邻里交往和公共活动的意识。同时,村落内部的景观要素不够完善,缺少休闲休息设施、景观小品、雕塑等,公共空间的植物造景层次不够丰富,以随意和自然形态为主,缺乏统一的维护管理。

3.2 街巷空间引导性不强,空间界面风貌不协调

信阳山区的村落街巷空间有很强的内向性,除了主要街巷有明确的走向,内部街巷多依据建筑组织留出余地,且村落多采用多个院落穿套组合的模式,从外部无法辨别街巷空间。院落空间与街巷空间相互融合,指引性较差。街巷空间界面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建筑景观上,现状公共空间的民居建筑风貌遭到破坏,存在除了青砖外其他材质的建筑墙面,以及造型风格不相符合的门窗样式,还出现三层或多层的新建建筑。

3.3 公共建筑院落空间闲置,疏于维护管理

在信阳传统村落中,公共建筑如宗祠、寺庙或古民居建筑,部分建筑内部院落处于闲置和无人管理的状态,院落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失去了往日热闹的生活景象;部分院落只满足单一功能,在节庆或祭祀时候满足使用需求,日常使用频率很低。

3.4 广场空间功能单一,使用率和活力值较低

广场空间多设在村口。信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村口的广场空间仅满足基本的民俗活动举办功能,而当这些功能与村落现状和村民现代化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时候,空间的基本功能使用不复存在。除此之外,一些村落的广场空间尺度不够适宜,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公共空间的潜在功能,适当进行功能置换,从而使得空间综合多重功能,恢复原有活力。

3.5 忽视村落文化传承,公共空间缺乏文化表现

信阳传统村落现状在公共空间场所的营造上,忽视村落的文化传承,感受不到特色地域文化在空间场所中体现的氛围,村民在日常生活及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感同身受,得不到相应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在空间中缺少驻足停留的理由,在公共空间表达和传承地域文化的过程相对较少。

4 信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活化策略

4.1 延续空间格局,整合可利用公共空间

保护并保留村落的整体结构,利用原有结构,形成满足多种使用者需求的空间序列。延续村落的传统格局,聚族而居是传统村落的显著特征,血缘关系是影响村落历史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信阳村民重视宗教和伦理道德,村落内部以宗祠为重要的建筑类型,同时村落的空间格局常以宗祠、寺庙等标志性的民居建筑为中心。整合村落内部公共空间(包括现有公共空间和闲置废弃的空间场所),梳理并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各个功能空间相互串联的空间体系,以达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4.2 完善和活化空间的景观要素

信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要素主要有地形、建筑、水体、植物和其他要素,这些要素在村落公共空间中是组成景观风貌和活动体验的核心元素。其中地形、水体和植物为自然景观要素,建筑、景观小品和铺装等要素为人工景观要素,结合这2种形式的景观要素,往往能塑造出综合体验的景观空间品质。在景观要素的搭配中,需要依据所处公共空间的属性和空间使用者的活动需求,因地制宜组合和变换,以增加空间体验的舒适感,发挥景观各要素的价值最大化。

4.3 营造多功能化公共空间

一是在传统公共建筑的保护基础上,对其院落空间进行景观场景的塑造。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展传统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信阳地区传统村院落空间的景观活化,根据院落空间的尺度适宜性,在环境治理和空间整合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村落的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营造特色主题的景观形式。二是对于传统村落中广场空间的营造,需要以亲切的尺度形成广场空间,同时运用植物、景墙和景观小品等设施丰富边缘空间层次,将广场空间合理划分为开放空间和小范围的半开放空间。满足社会交往活动、日常休闲娱乐、短暂停留、休息和交往等多重功能。三是结合水体空间形态,营造多样化水景亲水空间。对于动态水体,结合水面露出的石头和石板形成与自然水体亲密接触的景观场景。对于静态水体,可以通过木栈道、石阶等方式增强水景观的体验。在靠近水域的地方,结合植物造景和休闲休息设施。

4.4 活化运用空间中的文化资源

对于空间的活化发展,需要注意对其内部所蕴含文化的挖掘、提取和表现。将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的传承和活化运用,结合新材料、新形式,将文化内涵注入村落公共空间中的细部区域,如铺装、色彩、景观小品等,同时积极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实现空间的健康发展和空间中文化的活态传承。

5 结语

信阳地区资源丰富,对其区域内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的景观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整体空间是活化的基础;对于内部各公共空间的重塑是活化的重要环节;空间内文化的活态传承是活化的灵魂所在。笔者意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信阳乃至其他区域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街巷信阳院落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八一作品
边走边唱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信阳诗群
院落春秋
院落春秋
雨中的街巷
赤子心 信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