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熟玉米新品种临科育930的选育

2021-12-06杨希文李永清邓玉芳汪兰英马玉华赵小林覃志江马尕克

中国种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夏州自交系晚熟

杨希文 李永清 邓玉芳 汪兰英 陈 琦 马玉华 赵小林 覃志江 马尕克

(甘肃省临夏州农业科学院,临夏 731100)

玉米作为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类作物,总产已跃居世界之最,在工农业生产中作饲料、原料等多种用途,加之杂种优势效应在玉米中也最为突显,因此玉米行业已发展为国内外育种和开发利用等方向的激烈竞争领域[1-2]。玉米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21 世纪初随着国家高产创建等关键技术的攻克,甘肃省的玉米产业规模和产值亦稳步扩大,尤其是近年来,旱作农业等多项新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加上玉米新品种的更迭换代,玉米在甘肃的播种面积急速扩大,其中中晚熟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全省的80%以上[3-4],因此中晚熟玉米品种关系到农民增收,更关系到甘肃省粮食、畜牧业的健康发 展[5-6]。为此,临夏州农业科学院通过引进、自育自交系,杂交适配选育出晚熟、高产的玉米新品种临科育930。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母本自交系AⅢ7 是临夏州农业科学院自2007 年起,应用系谱法套袋自交,逐级选择而成的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在临夏地区生育期152d,7 月23 日抽雄,7 月27 日吐丝,9 月29 日成熟。雄穗分枝少,花粉量大,花丝淡黄色。株高190cm,穗位高60cm,茎粗2.1cm,地上叶片数12 片,上部叶片上举,叶色深绿,生长势较强,穗形筒形,穗行数16.2 行,行粒数36.4 粒,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粉色,田间抗病性较强。

1.2 父本父本自交系FY5 是临夏州农业科学院自2007 年起,应用系谱法套袋自交,逐级选择而成的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在临夏地区生育期155d,抽雄期7 月27 日,吐丝期8 月1 日,10 月2 日成熟。雄穗发达,散粉多,黄花丝,株高165~171cm,穗位高75~82cm,茎粗2.4~2.5cm,叶片上举,穗行数16.4行,行粒数30.8 粒,粒色淡黄色、半马齿型,果穗籽粒上有红色斑点,粉红轴,长锥形,抽雄时已经散粉,田间抗病性强。

1.3 临科育930的选育过程2012 年试配杂交组合,2013 年参加中晚熟组合初选试验,茎秆粗壮,叶色深绿,叶片上举,株型紧凑,抗性好,果穗长,穗粒数多,产量表现好。通过多年杂交组合初选试验、筛选试验、鉴定试验及性状表现,选育出了目标组合AⅢ7×FY5,2016 年以临玉杂9号为代号参加甘肃省晚熟组玉米区域预备试验,依据预备试验各点表现及产量汇总结果,被推荐参加2017-2018 年甘肃省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甘肃省晚熟组玉米生产试验。2020 年2 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00042,定名为临科育930。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临科育930 幼苗叶色深绿,株型紧凑,生育期133d,抽雄期7 月11 日、吐丝期7 月15 日,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大、花丝红色,株高273cm、穗位高106cm,地上叶片数16~18片,穗长21.5cm,穗粗5.5cm,轴粗3.0cm,秃尖长1.0cm,穗行数15.7 行,行粒数44.9~45.1 粒,出籽率87.0%~88.2%,百粒重41.23~42.41g,长锥形,粒色暗红色、半马齿型。

2.2 品质性状2019 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进行品质检测,临科育930 籽粒容重709g/L,粗蛋白含量9.28%,粗脂肪含量3.72%,粗淀粉含量73.02%,赖氨酸含量0.25%。

2.3 抗病性鉴定2017-2018 年2 年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为高感大斑病(HS,病情级别为9),感茎腐病(S,病株率为40.0%)、丝黑穗病(S,病株率为24.4%)和穗腐病(S,平均病情级别为6.3)。

3 产量表现

3.1 预备试验2016 年临玉杂9号参加甘肃省晚熟组玉米区域预备试验,5 个试验点均增产,每hm2平均产量为15440kg,比对照沈单16 增产9.5%,居参试品种第2 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被推荐参加2017 年甘肃省晚熟玉米区域试验。

3.2 区域试验2017 年临玉杂9号参加甘肃省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分7 点次开展。张掖试验点每hm2平均产量为14729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7.4%;天水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3998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13.8%;平凉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4184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4.8%;白银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8284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10.6%;成县试验点平均产量为7184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3.8%;兰州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5288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7.1%;镇原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0400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7.4%。承担试验的7 个点次每hm2平均产量为13438kg,比对照增产7.8%,位居16 个参试组合的第2 位。

2018 年参加续试,分6 点次开展。张掖试验点每hm2平均产量为16521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8.3%;天水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5185kg,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7.5%;平凉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6832kg,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11.7%;成县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0175kg,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9.0%;兰州试验点平均产量13008kg,较对照豫玉22号减产2.0%;镇原试验点平均产量16250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5.2%。6 点次平均每hm2产量14662kg,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6.6%,位居19 个参试组合的第 3 位。

3.3 生产试验2019 年临玉杂9号参加甘肃省晚熟组玉米生产试验,分5 点次开展。成县试验点每hm2平均产量为10713kg,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6.9%;张掖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7679kg,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6.9%;镇原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5303kg,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14.6%;平凉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7493kg,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5.3%;甘谷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4078kg,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2.2%。承试的5 个试验点每hm2平均产量为15053kg,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7.2%,位居12 个参试组合第7 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择适宜种植的区域临科育930 属晚熟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000m 以下地区覆膜种植,前茬为油菜、小麦、蚕豆、马铃薯均可。

4.2 精细整地需覆膜种植,可根据地形、降雨量、有无灌溉条件均选择覆膜方式(平铺、双垄沟),前施底肥。有条件的宜进行深耕深松,在立冬前耙磨平整,开春后可浇一遍水,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无机肥,覆膜前每hm2施农家有机肥30t 左右,可根据土壤肥力水平施尿素125~275kg、磷酸二铵210~275kg,化肥开沟施入沟内后覆膜。

4.3 适期播种为增强玉米种子的防病虫害能力,提高出苗率,在播种前需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以4月8-15 日播种为宜。如遇杂草较多的地块,可在覆膜前喷施乙草胺等除草剂防治杂草,每hm2保苗64200~72400 株,出现缺苗时应及时补苗。

4.4 田间管理5 月中下旬应根据苗情适时放苗,间苗、定苗也应及时跟进,同时清除杂草,在拔节期于浇水或雨后每hm2施用尿素275kg,封垄前再次施用尿素275kg。同时结合粘虫和草地贪夜蛾虫害级别开展相应的防控。乳线消失、苞叶变黄时及时收获。

猜你喜欢

临夏州自交系晚熟
利用SNP 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
10份Iodent种质玉米自交系宜机收性状配合力分析
81个矮牵牛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晚熟
晚熟
晚熟
晚熟脐橙映峡江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