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灵璧钟馗画的历史形成
2021-12-06刘志兵
刘志兵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一、引言
钟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钟馗画在中国古代不仅受到朝堂士大夫的喜爱,在民间也极为流行[1]23。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就曾记载了民间百姓将钟馗画挂于门外以驱鬼邪的场景:“旧传唐明皇不豫,禁鬼物,其名曰钟馗,既寝,遂安。令家家图其形象于门壁,禁中每岁则赐二府各一帧,又或作钟馗小妹之形,皆为捕魑魅之状,或役使鬼物,又云钟馗、门神、桃符板诸物,皆俟家祭毕设之,恐惊祖先也。”[2]87由此可知,唐宋时期民间百姓也愿意效仿宫廷朝堂百官在门上悬挂钟馗画驱鬼邪。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街头巷尾岁末刊印售卖钟馗画的情景:“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版、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3]26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也曾描绘了岁末驱鬼迎神活动的场景,有人装扮成钟馗,店铺也会向老主顾赠送钟馗画,除夕夜之时,百姓便会行“挂钟馗”的习俗等[4]54。
至清朝乾隆年间,民间一直有除夕“挂钟馗”的习俗。乾隆二十二年爆发了瘟疫,民间甚至将钟馗请出祛除病邪,由此慢慢演变成了端午节悬挂钟馗像的习俗,并延续至今[5]。
历史上记录钟馗画和“挂钟馗”习俗的文献资料较多,梳理下来可以发现,早在唐代便出现了宫廷钟馗画,唐宋时期主要是士大夫和画家画钟馗,并且由梦中人神化。宋代时钟馗画流传至民间,并且被百姓接受和喜爱,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杂糅,逐渐形成了钟馗文化。
二、灵璧钟馗画的起源
关于钟馗画的起源,我们先从“钟馗”这个名字来看。对于钟馗这个人名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四种说法最被大家所认同[6]:第一,钟馗是一种叫“椎”被音异成“终葵”的驱鬼法器,改作人名用来辟邪,这种说法的认可度较高;第二,钟馗是上古大傩中的一种面具形象,逐渐演变为人名形式;第三,钟馗本就是驱鬼辟邪的词,而非人名;第四,钟馗有原型说。钟馗原型也有两种:一是商汤时的巫相仲傀;二是北朝人尧暄,其人本名钟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讹传,由于他表字“辟邪”,所以后人才附会出捉鬼的故事,这种说法被明代郎瑛所推崇。关于钟馗捉鬼的传说在六朝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尧暄曾取名钟葵而字辟邪,甚至在南北朝时很多人将自己的名字唤作钟馗。不管历史上以及民间怎样想象验证钟馗的存在,都无法否认钟馗已经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捉鬼清正的公平正义之神,受到众人的推崇。
这四种说法中有三种认为钟馗并无此人,除以上三种之外,还有下列的说法:第一,曾创作过《梦舞钟馗赋》的唐朝作者周鹞认为“舞钟馗”其实是唐代一种用来治病的祈福祛除病患的舞蹈;第二,《南史》《北史》《资治通鉴》等一些正史也认为,钟馗其实是一种驱魔避邪的法器,到了民间被讹传为人物名字;第三,明代李时珍认为钟馗真实存在,但也认为其并非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终葵这种菌类植物的讹传。他说:“《考工记》注云:终葵,椎名也。菌类锥形,故得同称。俗画神执一椎击鬼,故亦名钟馗。好事者因作《钟馗传》,言是未第进士,能啖鬼,遂成故事,不知其讹矣!”[7]186
以上论及的是钟馗非人的记载,下面我们来看钟馗是人的相关材料。《曲海总目提要》是董康根据《乐府考略》和《传奇汇考》撰写的重要古代戏曲目录提要著作,共46卷。根据《曲海总目提要》的记载,钟馗是唐代的一个进士,清初张大复认为因为钟馗为人刚直忠勇,人们为了纪念他才在其死后创作了一系列以他为题材的作品[8]256。又据《唐逸史》记载,钟馗是唐代初期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殿试的一位才子,因为相貌奇怪而落选,钟馗非常愤怒,自撞墙壁而死。钟馗死后,玉皇大帝赐给他一个宝锏,使其掌管阴阳官场的公正。因此冤魂经常来找他申冤,但因为鬼魂畏惧阳气只敢在晚上找钟馗投诉冤情。钟馗了解情况并经过调查后则驾云手持宝锏拘拿甚至打死贪官污吏,将其扔到灵璧县南山里。因此有传说认为灵璧县城北边山上的灵璧石是鬼魂钻进钻出造成的,而灵璧石的颜色是各地贪官污吏鲜血染成的。《唐逸史》又载,天宝年间,唐明皇因噩梦中被钟馗所救,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将其悬于宫中避邪镇宅。由于唐明皇是道教的狂热信徒,便大力推崇钟馗捉鬼的事迹,将其立为捉鬼之神[9]233。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钟馗因貌丑落榜,愤而撞死之后被杜平埋葬,为了感谢杜平的恩情,便在除夕夜回到家乡,并将其小妹嫁给了杜平,京剧《钟馗嫁妹》即以此衍生而来[9]234。
唐朝初年,老百姓家的门口挂“桃符”,所以有了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唐朝中后期,老百姓家的门口改贴“钟馗”画像。我们熟悉的门神,即唐朝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像,实际上是宋朝以后,老百姓的家门口才贴的门神,这一风俗流传到今天。关于唐太宗被鬼魅缠身而不得安寝,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守门的传说实际上是宋朝人编的故事传说。一般在端午及春节前迎请钟馗,人们把钟馗请进门,或在胸前戴上钟馗玉佩,祈祷家宅安康,添福进宝,考试顺利。根据相关考证分析,钟馗家乡为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端午节及春节的重要项目。人们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祈求钟馗帮助他们斩五毒,祛百病,镇宅佑安,因此人们又将端午节称为“钟馗文化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集祈福消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节俗内容丰富[10]:吃粽子、赛龙舟、戴五彩线、饮雄黄酒……除此之外,民间还有一个不太为大众所了解的民俗——挂钟馗画像。《鹧鸪天·端午情思》云:“五月端阳包粽扬,驱虫祛病艾蒿张;香囊丝线浓情系,多彩荷包心意祥。吃彩蛋、饮雄黄,钟馗画像挂房梁;龙舟竞渡屈公忆,烈日流火仲夏康。”[11]钟馗一直被当作驱除疠疾的神祇受到民间的广泛信奉。端午挂钟馗画像则被寄寓祈福纳财、驱疾祛疫、护佑家宅平安的美好寓意。当代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杨锋教授,曾倾情创作了一幅钟馗题材的版画,让带着美好祝福的艺术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里。
最早记载钟馗像的是《全唐诗》中的《谢赐钟馗及历日表》,其中提及张说感谢皇上赐下钟馗像,以镇妖邪。随后,不少诗词文献中都记载了御赐钟馗画,比如有《为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为李中丞谢钟馗历日表》《新五代史——钟馗击鬼图》《图画见闻志》《挟鬼钟馗》等。由此可见,朝野各界对钟馗画极为喜爱,特别是御赐钟馗画,已经成为士大夫的追求。
明朝出现了鬼神题材的小说和话本,陈耀文的《天中记》、烟霞散人的《斩鬼传》、云中道人的《平鬼传》等,它们对灵璧钟馗画的创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从明朝开始,钟馗画的材料开始多样化,包括正气图、神威图、斩鬼图、夜巡图、醉酒图、嫁妹图、三破图等。
清朝初期,灵璧划归宿州管辖,时任知州的高其佩是著名的画家,对灵璧钟馗画大力扶持,直接提升了灵璧钟馗画的创作水平,曾有数十名画工进行专业创作,盛况空前。《灵璧县志略》中记载:“‘灵判’,一岁可售数万纸,画工十余家,衣食于斯。地方官亦岁以数千纸供人求取。”[12]36清代的灵璧古城中,十步一店,五步一商,钟馗画远近闻名。清朝的齐周华在《名山藏副本·钟馗像赞》中曾详细记载了灵璧钟馗画:“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13]72
钟馗画自唐代出现至今,在中华大地流传甚广,各地的钟馗画也有着细微的差异,比如灵璧钟馗画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木版画或门神画风格,它以手工绘制,经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沉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钟馗被视为驱邪避鬼之神,春节张贴钟馗画像可辟邪除灾、接福镇宅。制作于康熙年间苏州的钟馗木刻版画,画中钟馗怒目圆睁,铁面虬鬓,身边的小鬼高举金银珠宝,松梅如意。钟馗的相貌其实是很丑陋的,书籍中对钟馗相貌的描述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看上去有些怪异。从后世一些钟馗的画像上也可以看到,钟馗一般是穿着大红色的袍子,有时候手里会拿着扇子,有时候手里会拿着剑,满脸都是胡子,而且脸特别黑,神情非常严肃,给人一种威猛严肃感。
三、灵璧钟馗画的文化特征
灵璧钟馗画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灵璧钟馗画中的钟馗样貌始终以唐代吴道子所绘为标准。虽然历史进程中灵璧钟馗画的材料逐渐多样化,但却从未摆脱吴道子画作的影响。唐代画圣吴道子按照唐明皇的诉述,所绘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3]233。自吴道子创作出钟馗画之后,便有很多画家在灵璧县聚集,将此地变为了钟馗画的创作中心,并创作出了不少作品,比如北宋时画家杨斐所画的钟馗,正气凛然[14]。南宋时期,灵璧钟馗画受到龚开画作的影响,画风开始变得新奇,钟馗形象怪诞,画作妙趣横生。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指出:“由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13]72由此可见,嫉恶如仇,以镇妖邪,为百姓驱灾纳福,是吴道子钟馗画的原格,而灵璧钟馗画继承和发扬了吴道子钟馗画的原格精髓。
第二,灵璧钟馗画的背景和故事总与灵璧有关。安徽省灵璧县被认为是钟馗故里,所依据的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金埴的《不下带编》一书的记载。明皇为宣扬钟馗打鬼驱邪、治愈龙体之功绩,曾派官员将吴道子所画钟馗像专程送往钟馗的故乡灵璧,悬于县衙,为官员和众多百姓镇邪纳福。民国时期,钟馗画走出国门,享誉世界。1915年,灵璧画师翟光远绘制的钟馗画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膺金奖,一下子将钟馗画推向了全世界,现今这幅获奖画作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灵璧县内还有数十家钟馗画店,各家画店的钟馗画风格迥异,题材多样,多数尺幅不大,颜色鲜艳,极具皖北民间特色。2003年,因灵璧县钟馗画的别致典型,使得该地方被国家授予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15]。2006年,灵璧县的钟馗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县也开始深度挖掘钟馗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钟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大力促进灵璧钟馗画的推广。
第三,灵璧钟馗画以使用丹砂、手绘且盖有县篆印章的为最佳。据说,在灵璧至今还有钟馗的后裔存在,他的后裔们大多靠用朱砂绘制其祖宗钟馗的像来赚钱谋生,他们画的钟馗像上加盖了灵璧县篆印章。这在清初文人笔记和灵璧地方志里都有记载。钟馗用丹砂来治病,这有待于考证,灵璧钟馗画用朱砂却并不是首创,而是古代可用药方的延续。关于县篆,清金埴《不下带编》中说“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16]29,可见,在明清时期,灵璧钟馗画就已经有地方标志。加盖县篆从何而来?我们从以下传说或可略知一二:传说一是古时作为贡品需加盖县篆;传说二是最初县印都由知县加盖,后来画店多了,知县传话改由城隍庙主持代盖。因城隍老爷是阴间的县官,也有和阳间一样的铜县印,画师到那里加盖了县印,减少了县衙麻烦;传说三是加盖一个县篆代表一品高升,三个县篆成品字结构,代表钟馗品行端正。这三种说法说明灵璧钟馗画加盖县篆由来已久,且有美好的寓意。
四、灵璧钟馗画形成的因素
1.历史环境因素。历史环境对灵璧钟馗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战国时期灵璧属于楚国,流行巫风,之后千百年间,灵璧地区的百姓仍接受鬼文化,认为世间有鬼,且分“好鬼”和“坏鬼”。“好鬼”可以保佑家宅平安,当天灾和瘟疫出现的时候,百姓希望借由“好鬼”驱赶灾难和疾病。灵璧所处为淮泗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楚汉之争、宋金之争、元末之争等战争都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百姓对战争和现实生活中的动荡无能为力,转而希望“钟馗”这样的吉神能够消灾解难,保佑生活平安顺遂。于是钟馗画就成为了寄托百姓心愿的具象,并广为流传。唐代至清初,“挂钟馗”一般是除夕的节日习俗,直到清乾隆时期,上元节(现在的元宵节)和端午也出现了与钟馗相关的习俗。《灵璧县志》中记载:“上元张灯,饮酒,烧放火花。又有鱼龙之戏,有舞判之戏。夜深走桥,食粉团,为元宵之食。自十三日至十五,凡三日。”[12]36古时在除夕、上元、端午三大节日的驱邪辟恶习俗与灵璧钟馗画乡的形成存在直接关系。历史环境变迁带动了钟馗文化发展,灵璧钟馗画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县官对钟馗画的重视程度极高,会在精美的钟馗画上加盖官印。由此可见,钟馗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与历史环境相适应。
2.宗教文化因素。灵璧县有着悠久的宗教信仰历史[17]。商周时期,灵璧县的奇石极为有名。在古代,奇石本身就是祭祀,特别是宗教祭祀的重要法器,巨大的石头甚至能直接构成宗教的祭祀场所,比如英国的巨石阵就是远古时期原始宗教仪式场所的遗迹。战国时期,灵璧地区的巫术极其发达,巫术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巫术本身就是宗教的一种表现。受其影响,灵璧地区的老百姓非常容易接受鬼怪之说,这也是唐宋时期灵璧老百姓极易接受钟馗文化的重要原因。清朝康熙年间编写的《灵璧县志·外纪附》也印证了这一点,县志中详细描绘了钟馗的衣冠服饰及钟馗判画的流传情况。唐宋时期是我国宗教发展较为繁荣的阶段,《灵璧县志》中曾记载灵璧地区在唐朝期间筑有庙宇125座,可见当时灵璧宗教之发达。宋徽宗自称“道君皇帝”,自上而下推崇道教。明朝时期,灵璧归属凤阳府管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因为灵璧借助明清政府的大力扶持,文化、经济、宗教都发展极快,文人雅士聚集,道教也很兴盛。道教书籍大为流行,比如《万历续道藏》《功过格》等,这一阶段在宗教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钟馗故事和话本,为钟馗画的创作提供了较好的素材,涌现出《钟馗驱邪图》《福自天来图》《五鬼闹判》《钟馗甲胄图》《钟馗八灵图》等一批经典的钟馗画。
另外,从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来看,灵璧钟馗画有着明显的宗教痕迹。魏晋南北朝时期,钟馗原型逐渐形成,傩仪和道教的相关宗教活动揭示了钟馗形象的最初面貌。傩戏以民众的宗教意识为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儒、道、佛、巫思想文化,体现出民间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发展到唐五代,钟馗形象才开始出现于世俗的文艺活动之中。五代之后,钟馗形象进一步向世俗化、娱乐化方向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跳钟馗”是民间节令舞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假面驱除瘟疫、赶走鬼怪的仪式。它既体现了钟馗形象在民俗力量下的发展,又体现了宗教影响下钟馗的神秘性。“跳钟馗”在其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虽然最终演绎成一种戏曲形式,符合民间表演的主旨,但从其根本源头以及所受影响来看,很明显承载了诸多的宗教意识。可以说,“跳钟馗”从原始的宗教活动逐步走向以娱乐为主、宗教为辅,最后演变为宗教性的民俗艺术,体现了民间表演的人性和神力,舞蹈也很大程度地人性化了。
五、结语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有其生成渊源,都有其发展和兴盛的丰厚土壤。灵璧钟馗画作为灵璧地域性文化艺术产物,享誉省内,闻名全国,走向世界,其文化形塑、文化特质、文化延续自然有独特之处。灵璧钟馗画源远流长,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现象的生成,既有必然因素,又具偶然因素。它不仅是中华民俗文化发展的产物,而且与历史上有关名家的关注与倡导密切相关。经过上千年的沉淀,钟馗画的发展保存了不同时期的人文信息,也反映出不同时期民俗和宗教信仰的变化。如今,灵璧成为全国唯一的钟馗画乡,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