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在蓝莓种植中的应用
2021-12-06季进振
季进振
(青岛市黄岛区大场镇农业农村中心,山东 青岛 266414)
青岛市黄岛区自2000 年引入蓝莓种植后,蓝莓经济产业链逐渐形成,在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结合蓝莓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蓝莓经济栽植管理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蓝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蓝莓栽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引进品种
制约蓝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品种的选择,青岛市黄岛区蓝莓种植园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但农业机构与农业企业并没有深入研究当地气候、土壤等对蓝莓种植的影响,引入的蓝莓品种良莠不齐,造成巨大的经济、人力浪费。
1.2 栽培技术实施不到位
调查发现,现代化蓝莓栽培技术严重缺失。在土地改良、成本投入、设施管理、经营理念上与业内一流水平存在差距。经营者一味省钱,不舍得投资,限制了蓝莓种植园的连续高产、稳产、增产,不利于蓝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际蓝莓种植园常规产量为1t/667m2,目前,青岛市黄岛区大多数蓝莓种植基地尚未达到该标准。
1.3 蓝莓施肥、用药不规范
调研发现,蓝莓种植园主往往盲目施肥,施加的药剂对蓝莓生长和结果影响极大,如何科学测土、施肥、用药至关重要。
1.4 小规模散户种植,没有形成产业竞争合力
当前蓝莓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销售压力大,青岛市黄岛区南、北、西部地区地理条件优越,适合大面积种植。但大场、宝山、张家楼、海清等地宜小规模种植为主。此外,蓝莓品种、水肥、日照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为此,在推广蓝莓种植技术的同时,如何发展规模经济,形成行业协会,加快推进合作社经营,推广电商经济和品牌效应值得探讨。
2 改进青岛市黄岛区蓝莓种植技术的相关措施
栽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栽植方式及时间、水肥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果、越冬等内容,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提产品质量,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品种的选择
蓝莓品种的选择取决于销售地物候期、土壤环境等因素。青岛市黄岛区蓝莓经济的发展追溯于2000 年青岛杰诚开发的有机蓝莓,起初引进了蓝丰、蓝金、北路、达柔等品种,目前更新为公爵、莱格西、EM、GE 等品种。蓝莓采摘园主要考虑种植口感好、果粒大、果粉多的品种;鲜果销售主要考虑采摘期与自身情况选择适生品种;深加工应考虑高产、耐储存、运输的品种;物候期主要应根据当地气象选择合适的品种,必须满足蓝莓蓄冷要求,否则容易出现不开花、不结果的现象。根据当地土壤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的栽植品种,可以降低土壤改良成本。根据青岛市黄岛区气候土壤条件,建议选择3a 生以上的苗木进行栽植,其易于管理、果期早,但成本高;也可选择2a 生苗木,但不建议栽植1a生幼苗;品种可多个混合栽植,便于配置和相互传粉。
2.2 栽培土壤改良技术
蓝莓适宜栽植在酸性、有机质高的砂质土壤中,栽植前应检测土壤pH 值,目前普遍采取施加硫粉方式调整土壤pH 值,实践证明,pH 值应处于4.0~5.5,最佳pH 值为4.3~4.8。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应为8%~12%,最小值为5%,如果不足,应添加锯末、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质来改善(青岛市黄岛区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苗木定植后即可覆盖锯末,将锯末均匀撒在土壤表面,锯末厚5~10cm,以后每年再覆盖以保持原有厚度。如果使用未腐解的新锯末,需增施50%的氨肥,经过腐解的锯末,氮肥量应减少。土壤粘性大,应施加草炭灰土、沙子、粉状珍珠岩等,从而更适宜蓝莓生长,更好地满足其透气、排水、疏松等效果。
2.3 栽植密度及季节
蓝莓应实行双行距栽植方式,陇间距2m、行间距1m、株间距1m。春季回浆或秋季落叶后栽植,春栽宜早,顶浆期最好;秋季播种后应采取越冬措施,以防冬季苗木受损,最好将所有苗木培入土壤。栽植环境温湿度适宜或在蓝莓根茎处培植土壤,当地栽植的一年生苗木可不受以上条件限制,随时栽植即可。
2.4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方法主要有清耕法、生草法、覆盖黑地膜等,各有利弊。砂质土早春~8 月实施清耕法,深耕5~10cm。生草法有利于增产,具有保持土壤水分,便于机械操作的优点。土壤表面被有机物覆盖,栽植后土壤表面覆盖有机质(木屑、树皮、玉米秸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树木生长,并提高产量和质量。覆盖宽50~80cm,厚5~10cm。幼苗覆盖黑地膜,但进入夏季,地膜下土壤表层温度会明显高于对照,最高会在40℃以上,加上地膜气密性强,浅层根系大量死亡,会严重影响蓝莓生长。所以,应慎用地膜覆盖法,可采用行间生草、种植带覆盖秸秆、覆盖无纺布地膜的方法。
2.5 水肥管理
蓝莓从发芽到落叶平均每周需水量约25mm,而从结果到收获平均需水量约40mm。水源首选池塘水或水库水,若选用深井水,最好抽至蓄水池静置3d 后再使用。蓝莓种植常用的灌溉方法有沟渠灌溉、喷灌、滴灌等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浇透至少40mm 土层。当采样土球因挤压而破裂,表明土壤已缺水,应及时灌溉。此外,还可根据历年经验统计数据,对蓝莓生长需水量及月度、年度降水量进行量化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当年降雨量低于2.5~5mL 时,会导致蓝莓缺水,要及时进行灌溉,补充水分。
蓝莓生长离不开氮、磷、钾肥料,科学的肥料配比对蓝莓生长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施肥往往在每年9 月底至蓝莓落叶期填土前进行,对于晚熟的蓝莓品种,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50%~60%,早熟品种则在55%~65%为宜。具体的施肥方法要根据蓝莓植株个体的实际状况、生长态势、土壤肥力情况综合确定。因蓝莓根系覆土较浅,位于地下20cm 内,根系为毛细树根系,吸收能力弱,主根系多集中在树冠外侧或离树干较远处。因此,应考虑在根系集中、发达、利于吸收养分的地方进行施肥,施肥深度不宜过深,以5~20cm 为宜。此外,还应根据树龄实际情况分次、多频率进行施肥。于蓝莓发芽前10~15d 第1 次施肥,肥料以氮肥为主,坐果后即5 月份进行第2 次施肥,肥料以氮、磷、钾肥料为主。采收前10d 进行最后一次施肥,肥料以磷、钾肥料为主,从而促进果实丰满,提高蓝莓果实产量与品质。
2.6 蓝莓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科学的修剪方式有助于保障树干茁壮生长,便于养分集中吸收,改善光照条件,从而提高蓝莓产量与质量,保障经济效益。蓝莓修剪部位主要包括疏枝、病虫枝和根系上的分蘖,主要方法有稀疏、切花芽、疏花、疏果等。幼树修剪目的是促进根部发育,扩大树冠,促进枝杈生长,栽植后第2 年去除长势不良的枝杈,第3、4年应以扩大植株冠部为修剪目的。经生产实践发现,主干最佳结果的年龄为5~6a,可以通过每枝去2~3 朵花蕾、去弱枝等方式使其茁壮。蓝莓种植约2~5a 后,用圆锯将植株砍倒,留下最大长度不超过2.5cm 的树桩,以便蓝莓植株从底部重新长出嫩芽,采用该方式对植株处理后当年不收成,3 年后蓝莓产量增产3~5 倍。选择蓝莓种植地后,对土壤进行熏蒸可有效减少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保障蓝莓植株茁长生长。病虫害防治最宜采用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方法,若病虫害较严重,应选择安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2.7 果实采收技术
平原地区可采用大型机械采收蓝莓,而对于地形复杂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的丘陵、山区,可采用小型设备与人工手工采收相结合的方式采收蓝莓果实。为保障蓝莓果实新鲜,应精细化管理果实采收期与销售渠道,根据投放市场与蓝莓产地的距离、运输条件、冷链储存等综合确定采收期。对于周边市场,可销售成熟度高的果实,以保障蓝莓果实品质和风味。对于外地市场,果实采收期应适当提前,以保证果实运输后的食用品质。
2.8 越冬防寒技术
近年来,青岛市黄岛区气温变化剧烈,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给蓝莓种植带来难题,经统计,受越冬影响,蓝莓减产达40%以上。因此,加强蓝莓越冬防护措施,对于提高蓝莓产量,保障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在越冬前应加强水肥管理,充分灌溉蓝莓植株;对于低龄植株,上冻前将植株全部埋入土中,埋土越冬,早春去除埋土;对于大龄植株,埋土困难,可采用上冻前扣大拱棚、棚上加盖草帘的防寒措施,不仅可以防寒,也可起到防风雨灾害,避免裂果,提高果实品质的作用。
2.9 其他先进技术
蓝莓种植过程中,可选择早熟品种,合理辅助放蜂、辅助授粉等其他先进农业技术,提早蓝莓结果、成熟、上市、销售等周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