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1-12-06周思源
周思源
(商城县林业和茶产业局 河南 商城 465350)
根结线虫病在河南省范围内均有发生,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受害植株的根部肿大畸形呈鸡爪状,根组织变黑腐烂,也有的根上产生球状根结。受到这种病害侵染的植株均表现为生长缓慢、停滞,严重时受害植株逐渐枯萎、死亡。
1 症状
根结线虫主要寄生在植株根部,主、侧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圆形瘤状物,直径一般为1cm左右。切开小瘤,可见瘤内有白色粒状物存在,即根结线虫的雌成虫(显微镜下该雌成虫呈“梨形”)。受到该病侵染的植株,根系吸收机能减弱,生长衰弱,叶小,发黄,易脱落或枯萎,有时会发生枝枯。得病植株大部分会当年枯死,个别的至次年春季死亡。
2 病原
该病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线虫卵两端宽而圆,一侧微凹似肾形,包于棕色卵囊内。幼虫线状,无色透明,头钝,尾稍尖。雌、雄成虫异形,雄虫蠕虫状,灰白色,前端略尖,后部钝圆;雌成虫呈“梨形”,乳白色,前端尖细,后端椭圆形、球形或圆形。
3 发生规律
该虫有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主要以幼虫为害。1年可发生多代,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雌虫可在寄主植物内(主要在植物的根瘤内)或在土壤中产卵,但主要在根瘤内产卵。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卵孵化为幼虫为害。在病土内越冬的幼虫,可通过气孔或伤口直接侵入寄主的根部,在根皮与中柱之间为害,并刺激根组织过度生长,形成小瘤状物,以后幼虫会在瘤内生长发育。在浅层土中活动的幼虫,通常分布在10~30cm处,再往深处,幼虫会逐渐减少(但在种植多年生植物的土壤中,根结线虫分布会较深)。温度23℃~27℃是该病易发的最适温度,从幼虫侵入到形成根瘤一般需要1~2个月;当温度低于12℃或高于40℃时,幼虫活动能力减弱,不能侵入根部。土壤湿度在10%~17%时最适线虫存活。雄虫体形细长,多存在于土壤中,与雌虫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孕育产卵,或孤雌生殖产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为幼虫再行侵染。同时,受根结线虫危害的植株根部易产生伤口,会诱发其它根部病害发生。
病土、带病苗根是该病最主要的侵染来源。线虫本身的移动能力很小,活动距离为30~60cm,因此,病苗是传播此病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带病苗木远距离调运,导致该病的扩散和蔓延),水流则是近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此外,受到污染、带有病原菌的肥料、农具及人畜等也会传播此病。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植物检疫。实行严格检疫,防止病害蔓延;对新引入的林木、花卉品种,必须经检疫合格后,并到指定的地点隔离试种,试种后无相关危害发生,再大面积推广栽培。
4.2 圃地管理。选用无根瘤线虫的土壤进行育苗。选择在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上栽植,避免在沙性过重的地块栽植。对于有根结线虫发生的苗圃,应避免连作感病寄主,与杉、松、柏等不易感病的树种进行轮作,轮作间隔2~3年。同时,对圃地进行深翻或浸水,可减轻病情。
4.3 土壤处理。用80%二溴氯丙烷沟施或孔施,进行土壤消毒。药液须施入地表以下10~30cm,边施药边盖土,并耙平压实,密闭熏蒸。土壤消毒后2~3周再栽植苗木。如果是盆栽植物受到该病侵染,可将盆土进行更换或处理。处理方法:一是采用物理方法,可在夏季高温时节,将受染盆土在水泥地上摊成薄层,白天曝晒,晚上收集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反复曝晒2周左右,其间要防水浸,避免受到污染。或者采用高温蒸土(温度不宜超过80℃)的方式进行消毒处理。二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处理。将5%苯线磷按土重的0.1%左右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进行消毒处理;也可将5%苯线磷施入盆土中。
4.4 药剂防治。可利用溴甲烷处理土壤。或将3%克百威颗粒按4~6g/m2的用量拌细土,施于播种沟或种植穴内。也可用生物农药2.0%的阿维菌素4000~6000倍液灌根处理,防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