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征分析

2021-12-06王泽圻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呈示部小调奏鸣曲

王泽圻

贝多芬所创作的《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是他运用四乐章形式写作后首次改用三个乐章的结构创作的奏鸣曲,结构更为简洁而乐思又十分丰富,开创了奏鸣曲在器乐上的创新。其中的第三乐章更是因激动人心的旋律、鲜明的戏剧性尤其受到听众的喜爱。以特殊的描写情绪的调性升c 小调为主调贯穿全曲向世人讲述了自己激烈昂扬的抱负。能够创作出直击心灵的作品,贝多芬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创作具有“非常强烈的英雄式反抗精神”,它既保留了古典主义奏鸣曲特有的程式化风格、又加入了自身主观的情绪。他运用音乐的语言冲出无形的牢笼,向全世界讴歌自由、和平、博爱。整首曲子处理的并不拖沓,旋律走向紧凑而又利落。通过丰富的力度变化对比、动力的和声等高超的技法使得这首作品有了独一无二的音响效果,具有很高的研究性与艺术性。

一、创作背景

《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有一个更为通俗的别名:《月光奏鸣曲》,有的人觉得“月光”出处是路德维希把《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名曲》的第一乐章描绘成了菲儿伐丽丝基科湖上空月色的夜景而得名,但也有人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月光”这首奏鸣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月光的含义完全相反;但是,“月光”这个名字使用到了现在,延续之今。

贝多芬的作品常常来源于他的现实生活中。他在现实中承受的痛苦和快乐都展现在他的作品当中。在1796年到1800年期间,他恋爱了。虽然他对于爱情的渴望一次比一次强烈,一次又一次地追寻着他之所爱,然而到最后,他所爱的每一个人都离他而去,可是他却不断地、又一次地找到了他的挚爱。他创作了这首作品,并将它献给他当时疯狂迷恋的奇丽艾泰却绨,可是,这位贵族小姐却抛弃了他。他正是在这种备受痛苦煎熬的内心矛盾中,创作出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二、《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演奏技巧

(一)呈示部(1-63 小节)

1.主部主题(1-9 小节)

主部主题以分解和弦做急进上升,使乐章具狂风骤雨般地行进下去,第9 小节处出现了半终止。在演奏的过程中和弦的使用技巧要特别注意。这点主要集中在每个乐句结束的和弦音上。呈示部主部主题的重点是右手急进上升的分解和弦,在弹奏这一部分时要控制弹奏速度不受激进的旋律走向影响而导致渐快;左手要以跳跃性的顿音为右手的琶音起到衬托作用,弹奏时要注意音量不能过大,不要喧宾夺主。

第二部分由第9 至第14 小节组成。连音技巧的使用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钢琴演奏的过程当中,第一次连奏出现在次中声部,在进行连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音色层次清晰。在弹奏这一部分时要突出它们,以明确旋律的走向,并且在进行横向的旋律流动的同时要注意四个声部组成的纵向和弦的和声,在点明主题旋律的同时优化和声的音响效果。具体做法是中声部与次中声部的触键要深入而抒情,富有歌唱性,低声部要起到定音鼓的作用,与其他声部形成和声效果,高声部要起到点缀的作用,落键轻巧但不能有跳跃性。

2.连接部(15-20 小节)

此时的情绪更加热烈,这点主要表现在右手的前几个急进分解和弦末尾的柱式和弦比呈示部主部主题的位置要高,体现了更为激昂的情绪。在演奏过程中要表现出更为激进的强弱对比,持续到即将进入副部,在即将进入副部时音量要渐渐降低,以自然地进入副部主题。

3.副部主题(21-32 小节)

副部主题主题饱满、情绪悲伤,但仍旧洋溢着热情。左手弹奏伴奏织体时要保持声音清澈、自然,不要高抬指,贴键弹奏。较密集的音群要保证每个音符时值均衡,保持一致。手臂放松,手腕平稳,右手触键柔和。这一部分的演奏也可以不使用踏板。

4.结束部(33-65 小节)

演奏这一部分时,要突出高声部的音响,休止符部分准确空拍,逐渐缓和,力度放弱,最终渐渐平静。这一部分充斥着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连奏,所以在弹奏结束部时连奏的均匀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演奏者的个人水平。左右手的交替十六分音符连奏不仅要在速度上保持平稳,力度的把控上也要注意,不能出现在导指出现的突兀重音,整体的力度应该呈线性地渐强渐弱。43 小节开始的左右手跳音是另一个难点,弹奏这一部分时,在保持左右手跳跃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左右手的落键整齐划一,声音要干净利落,不能脏。同样的,要注意跳音部分中的隐藏旋律,由于临近呈示部的结束,这里的旋律走向要逐渐激烈,做好准备向展开部过渡的准备。

(二)展开部(66-102 小节)

展开部延用了呈示部的主题材料并将其发展。在弹奏这一部分时,要注意与呈示部的情感和强弱力度上的对比。76 小节开始左右手主题互换,右手成为伴奏而左手转为了主题旋律,与呈示部的副部形成了对比。左手作为旋律时伴随着音区移低,整体的情绪也随之转换,变得更加深沉起来。在弹奏过程中要注意主题旋律的更易,由右手转而强调左手。当旋律进行到88 小节时,情绪已经随旋律深入了低谷。乌云密布,暗雷涌动的左手八度连奏,配合着右手压抑而缓慢的旋律进行,仿佛表达着贝多芬痛的内心已经痛苦到了极点。

1.再现部(103-159 小节)

由于再现部只是呈示部的部分转调,所以演奏时的注意事项与呈示部基本雷同,但仍需注意与尾声的连接部分。

2.尾声(160-202 小节)

160 小节开始,所有的思索都有了定论。

三、《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艺术特征

《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打破了贝多芬奏鸣曲所常用的“快-慢-快”模式。第一乐章以柔板进入,体现了它的幻想性,乐曲悠远而沉思。三连音后的长线条缓慢旋律。是空灵,叹息,同时饱含深情的。第一乐章奠定了《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名曲》的悲剧色彩;在第二乐章舒缓的节奏安慰后,便进入了这部作品的最高点第三乐章。华丽的琶音一波接一波的推进,每句结尾的柱式和弦将贝多芬愤恨命运的不公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第三乐章具有奏鸣曲式的结构,也是整个奏鸣曲的情感中心,它完全超出了古典主义时期的清澈优雅,反而将个人化的内心世界加以表达,预示了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到来。第三乐章是最具戏剧性的一章,主部主题热情迸发,加之夸张的强弱对比,好似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独具“贝多芬式奏鸣曲”的个性特点。本文将从《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曲式结构分析这首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一)呈示部

第三乐章是双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构成。主部主题奏出了《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名曲》的基本形象,起着总揽全局的作用。呈示部主部由#c 小调进入。第二部分左右低音巩固了展开部的调性。

(二)展开部

显现段、导入部分、中心部分三个部分组成了展开部。这是主题再一次的展开,作曲家思想集中地出现在了展开部。导入部分由C 调进入重现了充满斗争性的主部主题。展开部的主体是中心部分,调性的冲突体现在了转调,由#f 小调进入,78 小节转到了G 大调。左手的八度震音表现冲动而不安,右手单音下行的叹息音调表现出忧郁悲伤的思想感情。

(三)再现部

再现部调式调性回归主调,是完全再现。强调了主题旋律,重述了贝多芬内心的激烈情感。

(四)结束部

结束部亦是一个展开部,只不过被再现部所隔开。中心部分的低声部使用了副部的主题材料,其中漂亮的华彩乐段使乐曲逐渐达到高潮。正当激烈的琶音和激昂的和弦将情绪推进到最高潮的时候,音乐突然终止,低音八度变为柔板。终止部分运用了部分呈示部结束部的主题材料,发出了的疑问,但随着三和弦分解成的琶音巨浪往前推进,结尾和弦有力的顿音给予了听众与作者自身肯定的答案。

四、结语

《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名曲》预示了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贝多芬的创作手法也随着时代境迁不断地创新和超越。人们正是通过对《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名曲》这样的优秀钢琴曲的学习,启迪了兴趣、展示了才能,从而一步步地走向钢琴奏名曲的音乐殿堂。

猜你喜欢

呈示部小调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Colorful you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小调[六首]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