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胎妊娠行选择性胚胎减灭术患者的护理
2021-12-06邢兰凤
马 青,邢兰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多胎妊娠是指一次妊娠有2个或2个以上的胎儿同时发生,其中3个及以上称为高序多胎。研究表明,与单胎妊娠6.3%的早产率相比,双胎妊娠的早产率增加至55.3%,高序多胎的妊娠早产率高达94.2%[1];同时,多胎妊娠的母体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高于单胎妊娠[2]。为避免多胎妊娠导致的母婴不良结局,选择性胚胎减胎术已成为一种有效且必不可少的补救措施。选择性胚胎减灭术按途径可分为经阴道B超引导下减胎和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减胎。经阴道B超引导下减胎适用于7~10周早期妊娠,方法包括胚芽抽吸法、机械破坏法、氯化钾注射法[3]。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减胎适用于孕12周以上妊娠,包括经腹氯化钾注射、射频消融减胎以及双极电凝阻断脐带。减胎手术方案的选择与患者初始胎儿数、绒毛膜性质有密切联系[4],多胎妊娠减胎术操作规范(2016)中也明确指出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和患者具体要求综合决定[5]。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对281例多胎妊娠患者实施选择性胚胎减灭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1例,年龄21~43岁,平均(31.14±3.89)岁;孕周6~22周,平均(8.62±2.71)周。医源性多胎254例,分别为46例促排卵同房、27例人工授精、49例新鲜胚胎移植、132例冻融胚胎移植,其中医院生殖中心助孕165例、外院助孕89例;自然受孕多胎27例。145例双胎妊娠,136例高序多胎妊娠。
1.2 治疗方法
根据绒毛膜性质、胎儿数、胎儿位置及患者意愿明确减胎数,本组197例减灭1个妊娠孕囊,81例减灭2个妊娠孕囊,3例减灭3个妊娠孕囊,其中经阴道胚芽抽吸减胎217例,经阴道氯化钾注射减胎30例,经腹氯化钾注射减胎34例。胚芽抽吸法是将穿刺针刺入胚胎内,明确针尖位置后通过负压抽吸将胚芽组织吸出;氯化钾注射法通过对减灭胚胎的胎心搏动区穿刺,回抽无液体或少许血液后,注射10%氯化钾注射液0.6~2.0 mL使减灭胚胎心搏骤停。使用多普勒超声进行血流成像,观察血流的分布,确认被减灭胎儿血流信号消失,同时保留胎儿的胎心搏动良好后结束手术。减胎目标的选择为近宫颈口处、易于减灭的胚胎或发育异常的胎儿。
1.3 结果
本组281例患者中保留一胎219例,保留双胎62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使用抗生素+黄体酮+硫酸镁抗感染及保胎治疗,患者均无腹痛、阴道流血情况。280例术后3 d无异常予出院;1例在术后第2天保留胎儿的胎心消失行清宫治疗,清宫术后第2天无腹痛、阴道流血情况予出院。动态追踪患者,指导患者进行规律产前检查,18例流产,1例失访,262例分娩活胎,其中足月分娩207例,早产55例,平均分娩孕周为(37.39±2.86)周,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为(2 839.97±715.46)g。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为减少减胎手术对母体的影响,减胎有严格的胎龄要求,医务人员需提高患者对多胎妊娠的认识,尊重患者的需求,提供非导向性咨询,协助患者决策。本组患者中165例来自医院生殖中心,89例来自外院,27例自然受孕多胎。早期随访医院生殖中心助孕患者妊娠结果时,对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值高的患者给予提示多胎的可能,及时随访患者的首次B超结局,一旦发现患者多胎妊娠,进一步指导患者来院检查;对于外院助孕及自然受孕的多胎妊娠者,生殖中心指导患者寻求减胎治疗,消除其侥幸心理。医务人员需告知患者多胎妊娠会造成各种并发症、围生期新生儿风险、出生儿童健康隐患、经济支出增加给家庭带来负担的风险[6]。术前配合医生详细解释减胎手术的风险,告知存在选择性胚胎减灭术中、术后宫内胎儿全部流产的可能,其发生率约为5.4%~12.0%[7];被减灭的胎儿存在心搏复跳的可能性,需再次行减胎术,否则该胎儿会有出生畸形的高风险,再次减胎会增加流产的风险。本组减胎患者在了解相关内容后均表示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伦理保护
减胎手术作为辅助生殖技术的衍生技术应遵循生殖七大伦理原则[8]。根据国家卫生部2003年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规定:严禁三胎及三胎以上妊娠分娩。因此,136例高序多胎患者施行减胎术在伦理上已经得到充分的认可。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多胎妊娠减为单胎更为安全,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且随着二胎政策的保障,也使患者愿意选择保留单胎[9-13]。本组136例高序多胎患者中在面对减胎个数时,一部分选择保留双胎,基于患者意愿,生殖专家在全面评估患者妊娠周数、孕囊位置、绒毛膜性质、母体妊娠情况后,在不违背有利于患者、保护后代及保证社会公益性的辅助生殖伦理原则下,充分告知风险,提供合理的减胎方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139例双胎患者因高龄、身材矮小、瘢痕子宫、宫颈机能不全、合并其他疾病等原因,医生建议其减为单胎,根据生殖医学分会的操作规范[5]选择有利于操作的妊娠囊。6例双胎患者中3例超声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cy,NT)检查显示存在颈部淋巴水囊瘤,1例NT检查异常,1例B超显示多发畸形,1例颅脑畸形,对于存在畸形的多胎妊娠患者,在生殖专家、产科专家、超声专家多学科评估后以及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遵循有利于后代、胎儿利益第一的原则,采取经腹部超声引导下终止异常胎儿妊娠的减胎措施。
2.3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中208例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获得妊娠,面对来之不易的珍贵胎儿,患者情绪较为复杂,一方面需承受多胎妊娠导致的流产、早产的风险,另一方面存在对减胎手术的恐惧、焦虑、痛苦情绪,以及担心减胎手术是否会影响保留胎儿的发育。医务人员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根据其减胎方式详细讲解减胎手术的目的及过程,告知手术成功率,增加其手术信心,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本组136例高序多胎妊娠患者受传统“多子多福”的观念影响,导致对被减灭的胚胎心存内疚、自责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绒毛膜性质和实际身体状况,针对性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使其正面的心态接受减胎手术。经过心理护理,本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
2.4 围手术期护理
2.4.1完善检查
减胎术前需排除各种急性感染症状,尤其是泌尿生殖道急性感染,因此除完善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生化组合、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乙型肝炎六项等检查外,还需关注C反应蛋白、阴道清洁度和细菌学检查。本组1例患者来院寻求减胎治疗时,因皮疹严重,于皮肤科就诊治疗,好转后于孕16周行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减胎,其余患者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
2.4.2术中配合
护士协助经阴道B超引导下行减胎术的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选择Voluson E6诊断仪RIC5-9-D探头及COOK G29624穿刺针;经腹部超声引导下氯化钾注射减胎患者采取平卧位,选择C1-5-D探头及PCN21/15穿刺针,准备10%氯化钾注射液。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重视患者主诉。经腹部氯化钾注射减胎因操作时间较经阴道B超引导下减胎术长,需密切注意患者有无头晕、恶心、胸闷、血压降低等仰卧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手术,予患者左侧卧位,必要时低流量3L/min吸氧。本组1例经腹部超声引导下氯化钾注射减胎患者,手术10 min后出现仰卧位综合征,立即予左侧卧位后缓解,顺利完成手术。
2.4.3用药监测
选择性胚胎减灭术后予保胎和黄体支持治疗,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硫酸镁是常见的保胎药物,拮抗钙离子对子宫收缩的活性,具有抑制子宫收缩,扩张血管,改善肾脏血流的作用,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使用过量或蓄积中毒会引起膝腱反射消失,甚至心搏、呼吸骤停。硫酸镁静脉滴注的速度不大于40 gtt/min,定期监测血镁浓度,备10%葡萄糖酸钙10 mL急救。术后遵医嘱肌内注射黄体酮40~60 mg/d,注意注射部位的变换,防止局部硬结的发生。本组患者术后用药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4.4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适当活动,按时服用黄体支持药物,切勿漏服,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会阴的清洁干燥,若有发热、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对减胎治疗期间发现宫颈息肉的患者,指导其定期随诊,并加强其对阴道分泌物和阴道流血的自我关注,有异常者建议其孕中后期行摘除治疗;对于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减胎术的患者,为避免自然流产的可能,嘱其孕中期行宫颈环扎术;对于保留单绒双胎的患者,着重强调在定期超声监护中监测双胎的脐血流和羊水量,以早期发现双胎输血综合征。本组1例患者于减胎治疗期间发现宫颈息肉,孕期无异常未予以摘除;2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孕中期行宫颈环扎术;1例单绒双胎者未出现双胎输血综合征。
2.5 随访管理
为了保障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子代健康,了解减胎术后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情况,建立完善的子代登记机制,开展细致、全面、远期的随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云随访系统将减胎后注意事项,用药指导等内容推送至患者微信端,告知患者术后1周复查B超,再次确认减胎是否成功,以及保留胎儿及各妊娠囊宫内情况;同时,指导患者按计划进行妊娠期围产保健,在孕5~6个月及产后配合随访人员进行电话随访,记录随访情况及分娩结局。本组患者在术后1周门诊复查B超时均未发现减灭胎儿心搏复跳情况,在产后随访时有1例因变更联系方式造成失访,随访完成率为99.64%。
3 小结
选择性胚胎减灭术作为有效的宫内干预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多胎妊娠的并发症,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安全性。护理重点为加强健康教育,协助医生做好充分知情同意,重视伦理保护,做好心理护理,根据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完善随访管理,这对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