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放管服”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2021-12-06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放管服角色定位班级

代 艳

(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500)

一、引言

2015年5月12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总的要求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至此,2017-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简述为“放管服”改革,并继续深化推进。2016年4月15日,李克强在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强调国家确定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的改革,自2018年11月至今共发布了12期改革实践操作指南。聚焦到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放管服”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成才需要契合紧密,相得益彰。

二、高校班主任角色定位问题

(一)班主任角色定位

班级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作为班级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实践主体,无论是对学生显性的直接教育引导,还是隐性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班级建设的质量。项进,高歆[1]2011年选取了北京60所高校进行班主任相关情况调查,调查显示58所设有班主任制度,调查的824名大学生中,有555名,高达68.2%比例的学生认为班主任有较高的影响力,高达80%以上的学生在遇到思想和个人规划问题时都会向班主任寻求帮助。刘莹[2]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在大学生和班主任两个群体之间进行实证调查,学生问卷5330份中,其中选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选择班主任为求助对象的学生仅占14.6%;对班主任工作的满意度比例仅有22.8%,35.7%的学生表示不满,41.5%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的工作达到一般水平。遇到困难就是学生需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时候,向谁求助,一定程度上代表求助对象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以及学生认可的求助对象的工作范围。从项进和刘莹等人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班主任的满意度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程度。厘清班主任的角色和工作职责定位,才能真正发挥好作用。

对于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主要有以下研究:高校班主任充当的是协调者的角色[3];充当学业生涯引导者、职业生涯导向者、班级组织建设规划者、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者、学习风气营造者、安全稳定维护者、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指导者、家校信息沟通者和班级校友工作联络者多种角色[4];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心理学家、礼仪专家、预言家、艺术家[5];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学生情感的关怀者[6]。关于高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规定,班主任赋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7]。王锋[8]等认为班主任工作职责主要有:班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专业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宿舍建设、安全常识教育、贷款与勤工助学工作。

综上所述,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根据岗位职责,主要有三方面的角色定位:班级事物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者、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者。

(二)班主任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责和任务仍需明确、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9];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班主任数量不足,配备不科学[10]。厘清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工作中不出现推诿,管理盲区显得至关重要。有关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偏差问题,主要存在着“越位”“缺位”“错位”三种现象。

1.班主任“越位”

班主任“越位”指的是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已经超出了班主任的职责与权力的限定,超越了自己的位置,不该管的也去管。在班主任管理中,有的班主任高高在上,权威地位不容质疑,班级干部队伍形同虚设,凡事必须向班主任请示;有的班主任在推优评选,奖助学金评选中,滥用职权,干涉评选的公平公开公正性;有的班主任明确要求学生大一不准谈恋爱,影响学习;有的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多考证书,不论与专业相关或学生感兴趣否,学生苦不堪言。甚至有的班主任有利用家长资源、收受贿赂等腐败行为。

2.班主任“缺位”

班主任“缺位”是指班主任没有去管和落实自身的工作职责,即应该干的工作没有去干,该管的不去管,将班级工作变为例行公事。刘莹[2]在学生有效学生问卷5330份中,选项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选择班主任为求助对象的学生仅占14.6%;对其工作的满意度比例仅有22.8%,35.7%的学生表示不满,41.5%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的工作达到一般水平;有关班主任深入学生宿舍情况,基本没有去过的比例高达45.5%;关于谈心谈话方面,没有和班主任谈过心的占47.3%,每学期能和班主任谈一次心的占28.6%,两者合计75.9%,过半数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对自己根本不了解。

班主任的“缺位”来自于班主任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的责任感及工作热情和激情缺失;来自于其教学和科研压力,无暇和无心顾及学生;来自于院校两级对于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厘定不清,班主任和辅导员职责混乱,出现工作相互推诿的“真空地带”。来自于班主任的选聘、考核、薪酬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班主任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影响职称评定等切身相关利益。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校的班主任都是所在系里指定的,“导致只有15%的教师对目前从事的班主任工作持满意的态度,12.3%直接表示不喜爱班主任工作,35.3%的教师不愿意继续从事班主任工作。”[2]

3.班主任“错位”

班主任“错位”是指对工作职能定位不准而开展的活动,该管的不会管,管理不到位,管理方式方法陈旧,应该干的工作没有干好。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有的班主任为了追求班级民主,要求参加认定的学生,站在讲台上“比惨”,通过班级同学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学生的自尊心和隐私受到影响。刘莹[2]有关班主任问卷中,选项“在管理方法上,认为自己对班级管理精通方面”,选择一般精通的占39%,认为不是很精通的占25.3,两者合计64.3%;而在培训交流选项中,63.6%的班主任希望参加学校班主任管理方面的讲座或经验交流会。班主任角色“错位”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来自班主任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对于业务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甚至出现理解偏差;客观方面来自学校及学院的重视度不够,给予的指导和培训不足,未搭建好班主任队伍发展建设的平台。

三、“放管服”的思想内涵及其对高校班主任工作的价值

1961年,教育部颁布《高教六十条》明确规定要在高校设置班主任,标志着高校班主任队伍的建立。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

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特征决定了“放管服”改革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必要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特征分别关照“放管服”改革的“放”“管”“服”。

放-基于学生具有身心发展的主动性特征。“学生是一个能动体,具有思想感情、具有独特创造价值[12]。通过“放”,创建平台和机会,不断提升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水平。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管-基于学生具有身心发展的潜在性特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12]。通过“管”,达到一种对于学生成长的积极介入,激发学生身心发展潜在性可能,推动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需要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和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和引导作用。

服-基于学生具有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征。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存在着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一种规范化的学习。”[12]通过“服”,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提供共性和个性的指导和服务,契合学生发展的多维度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学生成长成才,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丰富的发展过程,包罗了知识的获取、人格的发展完善、思维和视野的深化和开阔等,发展的多维性,决定了对于学生关照、关注和关心不应是单一的。围绕“放管服”改革的12字总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聚焦到高校班主任教育管理问题,“放”即角色定位,厘清重复;“管”即管理方式适应新常态新变化,做到有效监管;“服”即优化教育服务水平。

四、实践探索

班主任的“放管服”就是要把该管的管好,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归位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自身和学生层面解决激发学生活力、维护班级秩序和提升班级管理服务质量的问题。

(一)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要“放”

班级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发挥班干部队伍管理班级的能动性。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治理是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依赖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与权力共享[13]。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主人,扮演的角色也是多方面的,即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和服务者,要改变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每个学生都需要承担对班级的责任,给班级添砖加瓦,彰显自我的独特性和价值。

要充分发挥班干部队伍的作用。毛泽东曾说过“要干部去发动组织广大的人民,把成千成万的人民变为有组织的队伍;没有组织便没有力量”[14]。班主任要充分信任班干部队伍,多提供其锻炼的平台,充分利用“朋辈文化”的正面影响力,让班干部给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管”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班主任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班主任的主责主业,更是责任和义务。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多样,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适应新形势,学生新特点,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变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网络思政工作的能力。按照思政教育的“6结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展工作。

(三)学生生活学习方面要“服”

“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学生为校长、教员服务的。”[15]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大学生“随着各项生理机能成熟,引发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心理发展与生理发育的节奏不同步,使得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大学生,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陷于焦虑状态”[16]。高校班主任有着专业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心态上要树立服务理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要利用经验阅历的优势、专业上的优势对学生学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生活问题等做到耐心解答。教育不是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而是要培养真正的人,“教育应该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应该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17],不断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庸之道,一张一弛,“放”与“管”是有机统一的,既不独立又不对立。“放”并不是强调“不管”,而是在“放”的基础上,对“管”进行变革与创新。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管就死、一死再放”的尴尬局面。放管同抓,放手不甩手,出手不失手,恰当处理好二者关系,做到“管中有放,放而不乱”。

五、结语

“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三者有机统一。“放”是基本前提,“管”是必要保障,“服”是最终目的。其中,“放”与“管”既非相互独立,也非相互对立,二者双翼驱动,相辅相成;“服”承接“管”,核心是在有效落实“深化放”和“改进管”的基础上补齐服务的短板。“放、管、服”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层层递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各个环节和要素之间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8]。“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单纯的传授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目标,而应该让文化精神、文化气息渗透到教育当中。”[19]

猜你喜欢

放管服角色定位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思维方式
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