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语法》非标准化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6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语法语法考核

高 芳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南昌 330044)

一、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应对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应将课程学习的全过程纳入考核体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科学合理地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破除“高分低能”积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非标化考试的出现,考试的形式更多元化。纵观近些年国内重大英语考试的改革,无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方面都融入了大量非正式的语法规则,并且不再以孤立的测试单词和语法点为方式,减少了语法点的题量,加深了语法知识点的语用功能考查。改革后的考试更加注重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这对于那些习惯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加大了难度,同样也对教师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英语语法教学应与时俱进,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视角学习。不管考试形式如何变化,考试都不该是一个标准化的评价工具。

二、《英语语法》课程性质及考核形式

《英语语法》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基础课中的基础,与各门课程联系紧密。当前《英语语法》课程的考核都是在期末进行统一考试,试卷测试多数以客观性的题型一刀切,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但实际上,仅以单门课程的期末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是片面的,传统语法试卷中的客观题更是无法对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批判思维进行评判。标准化的考试容易导致学生以分数结果作为努力方向,然而教师以期末考试检测出的学习成绩,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真正的语法水平,从而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而低年级的这门《英语语法》课,考核的频率也较低,没有阶段性考试——月考、期中考,完全的期末“一考定成绩”。多数考生平时不认真,考试慌了神,对《英语语法》课程有恐惧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效果不佳。标准化考试评价方式的弊端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学生的语法意识淡薄

学生虽然在初高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大部分的英语语法,但是缺乏系统性,不够深入,在阅读和写作时也没有琢磨和反复推敲语法结构的习惯,不会考虑句子是否符合英语语法的要求。

(二)中文思维定势

因为学生的语法知识比较薄弱,且没有积累大量地道的表达方式,在口头表达、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内容,无暇顾及语言的形式,只能用中文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进行英文的输出。

(三)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

《英语语法》只有32课时,而语法知识体系庞大,内容繁多,课堂时间只能挑重难点进行讲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部分作业也只能按老师要求的最低标准来完成。学生也不会根据自身情况去查找网络资源,碰到困难更多地是依赖老师。课程成绩主要通过期末测试成绩来反映,导致学生注重分数结果而忽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参与度低,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基于《英语语法》课程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定位,笔者从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自学,线下翻转课堂,学生练习,教师答疑,线下实践,以此帮助学生系统了解语法的体系,利用语言规律分析各种语言现象、辨析各种语言错误、输出各种规范的英语语言,改善中文定势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法基础。非标准答案的课程评价方式为解决当前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方面的矛盾,提供了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实践。

1.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语法意识并容易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因此,在《英语语法》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如《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等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将口语、阅读、写作、翻译融入《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真正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通过专业四级考试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有力保障。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语法教学一味讲规则,课堂教学枯燥且低效。语法教学要让学生不仅理解,更要会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学教学视频后讲解部分知识点,教师点评补充,引导学生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鼓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局面,并对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多种形式、多次的考核,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3.注重与其他课程相融合

课后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与《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等课程结合起来,如英语短剧表演、续作(续写、续说、续译)和仿写练习,口头交际练习等,让学生真正地把语法知识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另外,总结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常考知识点,加强学生在考试中对英语语法知识的运用。通过实践性的活动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程、全面的评价。

三、《英语语法》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本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多次评价模式,有线上自学、线下展示、课堂讨论、练习测验、课后实践等环节,从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各方面全方位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效。课堂教学采用小班教学,有利于课堂讨论,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展示、小组讨论、共同分享等各种方式来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懂语法,更会用语法。

该评价方式覆盖了整个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紧密相关。首先是课前输入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以学生在线上学习为主,教师在超星学习平台发布教学视频和任务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微课视频的学习。学生通过视频任务的学习和语法知识思维导图的初步构建,完成知识的有效输入。教师根据学习平台提供的实时数据,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时长与次数,对学生的“输入”准备工作进行预估,鼓励学生在自学完成后提出疑问并在网络上互相答疑,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有效组织课堂,合理展开教学。

其次是课堂输出阶段。线下课堂主要采用翻转模式,教师通过创设环境让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对课前输入信息进行展示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调整,组织学生做专项练习、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互相答疑、教师对疑难点进行答疑以及章节测试等。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教师以答疑讲解与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讲授,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答疑与成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运用语法规则中发生的问题,学会解决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并通过专项练习与章节测试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语法知识输出的效率。同时,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身互动的参与度、任务的完成度以及“输入”与“输出”信息的准确度。根据启发式、发现式、情景式、互动式等教学理念,围绕英语语言的具体内容,开展个人思考、双人切磋、小组讨论、共同分享等发现总结语言规律的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任务的参与者、完成者,也是评价者,而学生的学习和互动情况也应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与评价。

最后是课后的巩固实践阶段。本课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法。因而教师在课程作业模块应设计和知识点相关的演讲、阅读、写作、翻译等实践活动,以此来确保学生口头表达更加准确,阅读理解长难句,写作句型更加有逻辑,翻译更精炼。在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语法规则的运用中需要大量的举例论证,因此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可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国际时事为主题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每日经典仿写”,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法形式进行表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根据给定的某个情境运用语法知识编写对话,或是阅读教师指定的含有较多语法点的段落并在续写或者仿作的过程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拓展。此外,在每个章节后面设计讨论版块,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跟帖。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巩固和内化语法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用法。这种综合的评价制度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进步、评判自己的成绩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度。这一做法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促使了学生长期坚持学习。

四、《英语语法》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改革拟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合理设置各部分成绩构成的比例,通过多种形式、多频次的评价方式来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及学习效果。

(一)过程性评价占60%

1.线上学习占5%

课前,学生按课前任务单进行每章微课的自主学习,完成相应任务。

2.线下应用占45%

(1)成果展示。小组讲解该课节的基本语法概念,以语法知识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要点。

(2)疑难点答疑。通过提问、抢答、投票等互动方式,学生对在课前和课中遇到的语法问题进行在线讨论和相互答疑。对提出问题、参与讨论以及答疑解惑的学生按次记录成绩。

(3)专项练习。通过学习平台在线发布专项练习,实时检测学习效果。

(4)小组讨论。将语法教学融入写作,若干个活动小组围绕英语语言的具体内容,开展双人切磋、小组讨论、共同分享等发现总结语言规律的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配小组成员不同的校对任务,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准确地记录在成绩登记表上。

(5)章节测试。测试主要是客观题,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两种题型,每人3次做题机会,取最高分为最终成绩。

3.课后实践占10%

续作(续写、续说、续译)仿写练习为主观题,完成后提交到作品展示区,供小组或同伴相互评价,共同分析评价。评价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标准并阐明目标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时要突出所学知识点的比例,词汇与短语使用的正确度,关注句子、段落、篇章之间的衔接关系等。互评作业要求每人或者每组应互评5份作业,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50%;参与互评未达到5份的,将给与所得分数的80%。

(二)终结性评价占40%

终结性考试引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题型,注重考核语法知识在听说读写中的应用能力。测试卷中将以多种题型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法运用能力,如语法解析题、选词填空、合并句子、段落改写和定题写作等。课程期末考试按百分制计分,占课程总成绩的40%。

五、结束语

实践探索证明,混合教学模式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语法课程教学的开展。较之于标准化的考核模式,多形式、多次数的全程化考核方式对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综合的考核,使课程成绩的认定全过程化、综合化,避免考生考前突击,帮助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衡量与评价课程成绩与学习效果。学生在专业四级等各项英语专业的考试和“外研社”杯阅读、写作、演讲比赛中屡获佳绩,这些都很好地检验了英语专业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种非标准化的评价方式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有很多有待提高和改善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为其他课程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英语语法语法考核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跟踪导练(二)4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