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与《美国城市的文明化》
——从计成和奥姆斯特德看中西造园思想的异同
2021-12-06翟付顺
孔 颖,翟付顺
(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计成是我国明代最杰出的古典造园家和造园理论家,他撰写的《园冶》一书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园林古典艺术的高度。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是19 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他的作品涵盖城市、建筑及景观规划等多方面,对美国的城市以及景观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囊括的范围极其广泛,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他们二人的思想、理论和著作分别代表了中西园林文化的精髓,读《园冶》和《美国城市的文明化》,能更好地认识二者在园林思想上的异同,有利于深入了解园林文化、思想形成背景,更好地应用造园理论。
1 《园冶》和《美国城市的文明化》的思想差异
1.1 意境美与形式美
中国造园注重的是“风景”和“情感”,其衡量标准在于是否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即“意境”。在计成的造园理念中,意境的设定通常被整合到景观设计和施工中,以达到“其景悦在目,其境悦在心”的艺术效果,体现出园林建造中声音、绘画、意图合一的审美形象。“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1]”仅用几个简单的名词,就重现了一幅生动热闹的场景,赏诗文,便已闻其声。一幅简单自然的画面,体现了山居雅士独有的情怀,流露的却是园林造景成境的关键。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2 个不同的极致,中国园林讲求的是不可捉摸的、似缺实满的意境,而西方园林追求的是肉眼可见的完美,简单概括就是一个写意、一个求实[2]。奥姆斯特德曾在讨论波士顿关于公园需求的论文中明确提到,城市公园的美丽不仅应是田园风光之美、林间空地之美、绿色牧场之美、平静水面之美,还应考虑到“市政管理当局不可能允许城市中的公共地域成为一大片非常不规则、奇怪的场地”,认为这些对公园设计所要预计达到的每一个良好目标都将是破坏性的。
1.2 细节推敲与宏观把控
《园冶》从选择园址进而阐述园林建筑的经营位置,再从园林建筑的种类深入到构架、门窗、栏杆等细部,循序渐进,条理井然,从施工到设计步步结合,配以图式,备注制作方法,字里行间都可以体会到实践中的可贵经验,在细节的推敲上做到极致。计成从诗情画意中分析得来的意境,成功地运用在植物、园路和水体的搭配布局和艺术处理上,巧妙地同四周的动、静环境密切结合起来。“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斯所谓‘精而合宜’者也”利用园址条件进行改造加工,利用借景联系园内外,即使在有限的空间也能营造出或气势磅礴、或精致典雅的园林景观,综合地体现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手法。
自19 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城市发展迎来了空前繁荣的机遇,这一时期的城市范围开始了快速扩张,城市用地的需求也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传统的公园形式难以满足美国城市建设的需求,于是公园系统在迫切的社会需求之下应运而生。奥尔姆斯特德通过为布法罗市规划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林荫大道、城市公园、滨水区和城市广场,并将它们与城市的其余部分连接起来,成功地开辟出一套完善的花园道路体系;同时,他还为波士顿的城市和公园建设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规划,长达十余公里,被誉为“翡翠项链”,对不同部分的设计,不同程度上都体现了系统的观念,并逐渐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甚至干预了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这种设计体现的是园林设计在观念层面上的重大飞跃,更是展示了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3 “隐逸”的文人私园与服务型的公共空间
在中国的封建时期,帝王主宰一切,文人士子一生的追求就是以才学得到君王的赏识,报效国家,但是真正投身社稷又会面临更多的困顿和苦闷,他们能够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远离俗世。文人的隐居是对现实的逃避,而同样选择类似生活的还有每个时代的富商大贾,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会在安静的郊区建园,而他们的目的在于游乐。但是,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在中国,隐逸的生活观自古有之,在隐逸的环境下,园主人能够重塑自身的精神人格。《园冶》多处强调幽静隐僻,包括造园选址要避开都市喧闹,闹中取静;在造园布局上突出幽静;在景点设计上强调寻幽、通幽、隐僻、幽雅等。以幽静隐僻为审美追求,符合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中的寻幽心态,这种寻幽,既追求环境的清幽、静谧,也包含着追求心灵的安宁,从这个意义来看,私家园林也作为园主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奥姆斯特德设计景观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于深邃的追求,其设计建立在深邃这个词之上,基调建立之后,后续所有要素的添加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为深邃而服务。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理想,就是让高尚与优雅不再属于富人,他想要的是一个没有阶层限制的环境,因此才有了公园这一设想的提出。《美国城市的文明化》通篇体现了在园林规划设计上的服务思维和人文关怀。
2 计成与奥姆斯特德园林设计理念的统一
2.1 园林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主张天然成趣,反对过分地张扬人工痕迹[3]。《园冶》高度精练地概括了这一造园理论要素,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造园应该顺应大自然环境,按照自然山水景物的天然脉络和形态组织特点,去对园林的整体进行构造和设计,而“不烦人事之工”,达到浑然天成。在整体的设计风格上,达到“自然雅称”的效果。在造园选址之上,《园冶》推崇山林地,认为“园林唯山林最胜”,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山林地貌自然景观,能够充分体现与自然融合之意。在园林建筑的整体设计风格中,讲求“自然优雅”,整体园林的布局上,要体现“自然深奥”等。在《园冶》也能看到在那时的对动植物保护的观念:“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表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及保护,“好鸟要朋,群麇皆侣”“养鹿堪游,种于可捕”这种人与动物如亲如故的场景令人陶醉。
奥姆斯特德相信大自然是上帝给予人类最好的恩赐,园林艺术只有顺应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才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其设计中,着重凸显了当地地域的自然风貌,融乡村、田园、自然于城市之中,将自然中的美景都凭借着公园这一形式在城市中呈现。
2.2 园林的艺术美感
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很多特点都是共通的,如中国画常用的一种技法叫透视,而中国园林的建造也爱借景。计成“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荆浩、关仝笔意,每宗之”,不论是建园的技艺手法还是思想理论都离不开中国的诗画技巧,也因此,中国古代园林的建造就如同创造一幅隽永的山水画一般,不重形式,意在韵味,这是对自然和人文的浓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奥姆斯特德则对英国早期的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对风景的“田园式”“如画般”品质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4]。最终他发现,这种办法对于久居城市、养成了一系列不良习性的人而言,是极佳的缓解办法。将或陡峭或破碎的场地再利用,以植被进行点缀和修饰,最终能够收获不同凡响效果。
3 对现代造园设计的启示
3.1 保持高度的专业水准
奥姆斯特德告诫设计师不能因迎合品味,人云亦云,而影响景观的整体效果和设计的合理性。计成也提到,造园的关键在于“三分匠,七分主人”,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园林设计师的关键性,优秀的设计师绝对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应是人格完善、修养饱满的“主人”,是胸中沟壑、诗画在心的“主人”,是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营造意境的“主人”。
3.2 设计眼光要有前瞻性
纽约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完工已百年之久,如今依然是当地公众喜爱的休闲、集会场所,甚至是城市孤岛中各种野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足见奥姆斯特德的远见卓识。奥姆斯特德强调:设计应“考虑未来使用方式”“优先考虑其设计如何影响未来几代人的舒适与方便”,他总是追求超越现实的品位和风尚。现代造园设计师也应放眼未来,关注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利用及长远发展。
3.3 设计应合情入理
计成在《园冶》中描述园景时绘声绘色,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运用了235 幅图式,是对造园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5]。这给造园的设计者和工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设计理法提供指引,有助于防止悖天逆理做法的泛滥,并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和设计思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绘图技巧,更应考虑图纸的落地性,避免为施工过程带来困惑和误解,而是辅助园林工程顺利进行。
4 结语
虽然计成与奥姆斯特德两位大师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皆有差异,但经过几百年的洗礼,他们的著作及思想却流芳后世,至今依然在现代园林设计行业中发挥着强大的生命活力,为如今的造园实践提供关照古今的案例,通过品味两位景观大师的作品,对比不同的造园手法,总结归纳设计思想,完成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得出今人营造宜居环境的启示,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设计思路与指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