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析
2021-12-06许文娟
许文娟
(安徽省巢湖市园林管理处,安徽巢湖 238000)
园林花境源于19 世纪初期的英国皇家庭院,是花卉植物展现自然美的一种造景形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追求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纷纷将花境创造性地应用于城市公园、道路、滨水等地块。造景元素以多年生宿根花卉为主,观赏草、花灌木和草花等为辅的花境,不仅可营造出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观,同时能打造出较大的城市空间氛围,让城区角落变得更精致靓丽,富有温情。
1 花境的概念
花境是指以宿根花卉、花灌木等多年生观花植物为主要材料,以自然带状或斑状的形式混合种植于林缘、路缘、墙垣、草坪或庭院,在植株群体形态、色彩和季相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一种园林植物造景形式[1]。花境通过多变的植物造型、多样的园林小品合理搭配,从而赋予静止的景观生机,让人感受到亦隐亦现、亦静亦动的大自然美妙意境。
2 花境植物材料的选择原则
花境中所应用的植物种类繁多,以多年生宿根花卉为主。花境的配置需要考虑花境周期长和观赏性强的植物,这样养护相对方便,同时也能促使花境的成果最大化。
2.1 遵循适应性原则
园林绿化中首先应该考虑到适地适树的原则,只有适合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植物才能够更好地生长,才能够更好发挥它的绿化、美化作用。因此,花境植物的选择,也应考虑到适应性,可以选择乡土植物,这样有利于花境可持续景观的维护。实际中,可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花期较长和常绿的植物,这样不仅减少更换花境植物的次数,也降低养护成本。例如,适合合肥地区花境中常见的花期较长的植物有美女樱、繁星花、姬小菊等,常绿的花境植物有水果兰、金雀花、蓝羊茅、矾根、蓝雪花、黄金菊等。
2.2 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
花境中植物配置既要体现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也要体现景观方面的多样性,如各种乔灌木和花草有机组合,这样才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美和群体美。花境的营造不仅要符合现在人们所追求的自然性,而且要符合城市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在花境植物配置中,选择多种植物搭配,更能体现多层次、饱满丰富美观的景色。花境植物配置主要以多年生宿根花卉为主,辅以骨架式植物,如树桩月季、紫薇花瓶、羽毛枫、滨州木槿,再加以中间层次的花灌木,如茶梅球、水果兰球、黄金构骨球等,使花境植物多样化。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丰富整个花境的景观,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冬季花境萧条。
2.3 遵循色彩、造型协调性原则
在花境的营造中,注意要追求整体的和谐,所以在实际花境配色和造型中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在花境色彩设计中,主要以绿色为主,其他色加以点缀,营造出自然的景观。但也存在整片单一的花境,如福禄考大片种植,在这种单一花境中,选择相近颜色作为陪衬,点缀少许色差较大的植物,在绿叶的衬托下,也能搭配得十分和谐。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颜色如大片紫色和深蓝色的植物会显得忧郁凝重,给人感觉太阴沉,在花境配色中切忌大片运用。少量运用这些阴沉的植物时,可以通过添加绿色花境植物来改善,或者利用开黄花和白花植物来弱化紫色和深蓝色的沉重感觉,从而达到和谐的效果。总的来说,植物配置中要用好暖色调和冷色调,冷色调给人以安静、忧伤、深邃的感受,而暖色调给人以温暖、明媚、阳光的感受[2]。在花境植物配置中,应以暖色调植物为主,辅以冷色调植物调和,形成一个对比和调和的统一花境景观。
在配置花境时,同样要考虑到景观造型的整体协调统一,不能出现某种植物的突兀,如在花团锦簇的黄金菊中,偶有一棵花叶杞柳独立其中,尽管摇曳生姿,却显孤傲离群,格格不入,但如果每隔一定距离出现几次,则可以不失巧妙地展现一定的韵律美。所以,在选择花境植物时,不仅要考虑到植物的个体美,也要考虑到整体的协调美。
2.4 遵循景观丰富性原则
花境植物材料选择广泛,在不同地块可以运用不同的植物造景灵活运用配置,打造出层次鲜明和观赏感强的花境来。对于公园花境,需要打造出“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一份美好宁静;对于道路花境,需打造移步异景的特殊效果;对于滨水绿地,需打造婀娜多姿、赏心悦目的美好景观。在植物配置中可尽量多使用花灌木和观赏草,以求四季皆有景可赏,如树桩月季、粉黛乱子草、紫叶狼尾草、蒲苇等。除了利用观花植物来造景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的叶色和叶形来丰富造景,如五针松、花叶杞柳、红千层、蓝冰柏、水果兰、朱蕉等,都可增加景观的丰富性。
3 花境景观营造技术
花境的景观营造是一门艺术,营造好不但呈现给人们以美好的景观效果,而且也发挥着巨大生态功能。
3.1 花境的立面设计
花境的立面景观主要通过植物高低起伏、叶形、株形等特征进行合理搭配,从而营造出具有丰富多变、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任何一种景观在特定的环境中应有特定的尺度,这就需要花境中每一株植物具有良好的比例尺度,合理运用花境中植物的比例和尺度,有助于花境的艺术构图。如单面观赏的花境,在立面设计中要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保证各花境植物互相不遮挡,具有层次,单面中能观赏到每一株植株的美;在双面花境立面设计中,应将花境设计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形式,以中间为中心,两边植物高度逐渐降低,使两边都能观赏到花境个体美和组合美。同样,株形、叶面轮廓合理搭配运用,展现立面的饱满丰富性。据此,在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基于整体,注重局部,科学布局,合理配置比例,满足人们的实际审美需求。
3.2 花境的季相设计
所谓季相,即一年中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产生了花开花落、叶展叶落等形态和色彩的变化,使植物出现了周期性变化的风貌[3]。这种变化是花境主要的观赏特点之一。在季相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景观的持续性和经济性,可以选择花期较长或者常绿植物等合理搭配。植物造景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求一种春夏秋冬之殊的丰富景观,春季的花境应该体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可用五彩月季、月见草、宿根羽扇豆、毛地黄钓钟柳等植物造景,展现出百花齐放、缤纷绚烂、生动活泼的怡人花境景观。夏季的花境应体现花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景观,可用鼠尾草、美女樱、蓝雪花、八仙花、粉黛乱子草、醉蝶花、飞燕草等,利用花境的高低起伏、色彩斑斓,花灌木与各种花卉相互交替,共同演奏出热烈的夏日风情。秋季的花境有鲜艳的花儿,有灿灿发光的叶子,有火红的果子可供观赏,可用满天星、繁星花、香彩雀、芙蓉菊等,此时的秋季各种观赏草也别有一番风情。秋季的花境展现的是一份成熟,营造的是更具情趣的季相景观。冬季的花境会出现季节性花草逐渐枯萎凋零,但是冬季花境原有的常绿骨干花灌木以及一些虽枯萎仍屹立不倒的花木组合在冬雪的覆盖下,呈现出另一幅银装素裹的景色。
花境的季相景观营造的是一个变化动态的过程,只有将花境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从长远和近期结合考虑,遵循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才能打造出一幅多变又自然的优美景观。
3.3 花境的疏密设计
花境设计应遵循疏密有致的原则,有植物填充饱满的地块,亦有空旷的地块,这样才能呈现自然的效果。在园林造景中,常以某一植物三五株一组团,或者更多株自由组合,形成一丛丛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花境造景中同样也利用其伸展的空间,给花境留白,从而产生疏密有致、趣意盎然的动人景观。在组团中,亦可以利用一丛丛高耸的植物和一丛丛低矮的植物搭配,如大花飞燕草、矾根来拉开造景层次。在花境中,观赏草的组团也别具风情,如网红草——粉黛乱子草大片组团,意境优美;蒲苇形成的背景色,打破单调,并且随风摇曳,具有动感。自然式的花境中,植物的配置有疏有密,产生的是一种韵律美,体现的是一种刚柔并济、爽朗空灵的感觉。
3.4 花境的层次设计
园林植物配置中通常分为3 个层次,即前景、中景、背景,这样景观丰富不单调,花境也不例外。在花境层次设计中,应将花灌木等高植株作为背景,宿根花卉作为中景也是主景,低矮的植物作为前景。但是花境的设计中也不能盲目地追求这样原则,这样过于整齐可能给人产生呆板乏味之感。适当地把一些高秆植物前移,花境的整体形象仍会层次分明,并且错落有致呈现自然之态。总的来说,在花境层次设计中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考虑搭配植物种类与形状,通过优化组合从而实现预期的花境景观效果。
4 花境的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三分栽七分养”,为确保花境景观效果,要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对生长过密花境植物,及时修剪;生长稀疏的,要及时补植;对季节性的植物枯死,要及时换植;春秋两个季节可以对花境适当追肥,及时清除花境中的枯枝落叶。在养护管理中做好施肥、浇水、清理枯枝落叶、病虫害防治、换植和整形等工作。特别注意冬季的花境养护工作,做好翻土、除草、施肥,对不耐寒植物,用草帘包裹或根部覆土,并进行一些植物的休眠期修剪,为翌年春季花境能更加精彩纷呈作准备。
5 结语
花境不仅是一个绿意盎然的美好景观,更是一个色彩绚烂的美丽世界。设计花境时,不仅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和花境的景观要求做好选择搭配,而且要综合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品种的多样性、景观的协调性以及植物的丰富性。同时,在造景中充分考虑立面效果、季相变化、疏密程度、层次搭配,遵循可持续原则,这样才能打造出一幅幅丰富多变、自然协调的优美花境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