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巩固提升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政策解读

2021-12-06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河北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养殖农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2021年河北省巩固提升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方案》及9个专项工作方案。

一、巩固提升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

1.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脱贫地区在脱贫攻坚期间培育形成的“五种三养”扶贫特色产业基础上,围绕种子、技术、设施、质量、流通、加工、品牌、营销、服务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立足延链补链强链,开展产业巩固提升行动。脱贫县通过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推动产业巩固提升措施落地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制定一个特色产业巩固提升规划、建立一个“一村一品”台账、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建立一个特色产业项目库、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建立一套工作推进机制。

2.提升脱贫村“一村一品”发展水平。围绕脱贫攻坚期内全省7746个脱贫村培育的11786个优势品种,组织开展“五不变、五强化”活动,巩固脱贫村产业扶贫项目,全面提升“一村一品”发展规模和质量。“五不变、五强化”:品种不变,强化规模拓展;项目支持不变,强化运营质量提升;技术支持不变,强化补齐薄弱环节;联结机制不变,强化利益分配调整;主体带动不变,强化培育内生动力。

3.持续深化到村到户到项目科技服务。把提高科技含量作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以到村到户到项目为标准标尺,持续提升脱贫地区科技服务水平。依托五级技术服务体系、创新驿站等,全省脱贫县设点建设10家农业科技小院,由驻村产业技术指导员牵头,邀请专家面对面、手把手向农民传授技术。

4.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2021年,支持每个脱贫县创建1个机制完善、带动效果好的产业化联合体,培育1~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比上年增长5%以上。农业产业化资金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项目向脱贫地区倾斜,年内支持脱贫地区培育3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示范农产品加工集群。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将脱贫户与低收入群体融入农业产业链条,引导各类主体和脱贫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5.加强产销衔接和风险防控。建立线上线下主渠道,指导脱贫村建立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组织京津冀脱贫地区产业对接活动,各类展会中安排脱贫地区专区帮助脱贫县拓宽销售渠道。利用“河北农业品牌万里行”、农产品进京“六进工程”、举办专题电商促销活动等,创新营销渠道,搭建对接平台。建立产业市场分析预警机制,每季度发布产业分析预警报告,引导脱贫地区有序安排生产。扩大脱贫地区农业保险覆盖面。围绕7大类24种特色产业,开展特色保险保费补贴,推广价格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

6.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后续产业帮扶。安排专项资金对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要求的种养殖项目优先推荐申报、优先安排资金。对配套建设的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园区,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吸纳搬迁群众在园区务工就业。对于农业基础条件好、群众愿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搬迁村,继续实施产业扶持项目,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指导脱贫地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搬迁农户通过出租、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

二、发展脱贫地区蔬菜、水果、优质杂粮等特色产业

1.制定发展方案,明确发展方向。引导脱贫地区根据地域条件、气候特点、种植基础及市场情况,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在省级推介的重点发展品种范围内,明确重点发展品种,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强化措施,促进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2.建设产业集群,促进高质量发展。按照“规模化、集约化、融合化”发展思路,集聚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发展要素,将阜平、滦平、威县等脱贫地区纳入精品蔬菜、道地中药材、优势食用菌、沙地梨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中,明确经营主体、发展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方案、技术路线、联农带农机制,强化标准引领和科技支撑,从土壤环境、种质资源、标准规程、种养技术、现代装备、品牌包装等关键环节入手,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推动脱贫地区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3.引进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引进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到脱贫地区建基地,或在现有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农企联结和股份合作,加强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在脱贫地区建设初深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在产地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吸纳脱贫地区群众在家乡就地就近就业,形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新格局。

4.推行绿色发展,保障产品质量。大力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强化产地环境检测,严格监管投入品。坚持标准引领,引导脱贫地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支持建设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推广良种繁育技术,培育质量稳定、供应充足的种子种苗,切实保障优质种源供应。

5.搭建产销平台,促进产品销售。省级将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组织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基地、经销商、物资装备企业等参加产销对接活动,促进脱贫地区产品销售。鼓励脱贫地区构建种植、养殖、加工、研发、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产地电子交易中心,利用知名网络营销媒体,拓展电商营销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和推介宣传活动,促进产品销售,确保“卖得出、卖得好”。

三、发展脱贫地区畜禽养殖

1.立足优势,着力优化养殖产业发展布局。立足脱贫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先发展优势明显的产业,市场竞争力强、富民效果好的四大养殖产业,使产业发展与农民脱贫有机结合。鼓励各级创新技术团队加大技术指导力度、现场培训力度,脱贫地区的农民传统养殖与现代科学养殖技术相结合,在脱贫地区适合养殖的地方发展规模养殖新格局。

2.扶持龙头企业,推动四大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经营”原则,以促进脱贫户增收,引领养殖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扶持脱贫地区养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优化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生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生产基地,扶持脱贫户加入养殖行业,带动养殖产业,提升养殖业规模化水平。

3.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根据不同地区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群体药物预防与保健方案。指导脱贫地区有效开展非洲猪瘟、布病、包虫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提高养殖户识疫防病风险意识,防范因疫病造成经济损失;定期发布动物疫病预警信息,搞好大消毒、大清理,做好隔离消毒工作,指导养殖户做好烈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扎实做好动物烈性传染病的控制、扑灭工作,保障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4.加强培训指导,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产业创新技术团队,充分发挥各级技术推广单位的作用,加强脱贫地区养殖技术调研、指导、培训和服务。组织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奶牛5个省畜牧产业创新团队,深入脱贫县乡村开展技术性指导活动,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和到养殖场户现场技术指导等形式,提高脱贫地区和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增强脱贫农民幸福感、获得感。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养殖农业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