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储备林对碳中和的作用

2021-12-06周益锋熊振远

现代园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林木储备林业

周益锋,熊振远

(中交广州航道局绿建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280)

2020 年9 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国2021 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贮碳库,具有碳汇量大、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等特点,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实现碳汇功能。我国要实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对经济、生态的影响,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是植树造林,发挥森林碳汇作用。

1 国家储备林对推动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

1.1 储备林影响

国家储备林,主要是采用技术措施进行人工林集约栽培,营造和培育乡土、珍稀、大径级等多功能森林,已成为落实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支撑,以及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新的发力点,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

建设国家储备林,有利于提高造林标准、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使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通过引入市场主体,流转林地、收储林木,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开展森林经营,以短养长、多种经营,打造林下经济,推动森林生态产品精深加工、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实现林业一二三产业链发展。

1.2 碳中和影响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增速始终居于主要经济体前列,但经济增长始终伴随庞大的资源和能源支撑,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加剧了二氧化碳的进一步排放。

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各个国家都开始倡议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的开发。我国宣布碳中和目标,在加速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方面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销,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能够推动社会绿色转型,加深“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低碳理念,实现长远绿色发展。

我国提出碳中和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也是为了世界更好地发展。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产生的影响,让人们认识到必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1.3 储备林对碳中和的主要作用

1.3.1 建设面积广。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 年)》,2020 年我国计划建设国家储备林面积为700 万hm2,到2035 年规划建设面积为2000 万hm2。

“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建设国家储备林面积约320万hm2。经多年发展建设,我国目前储备林建设总面积约1400 万hm2[1]。《2019 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现有森林面积2.2 亿hm2,森林蓄积175.6 亿m3[2]。

1.3.2 固碳能力强。森林可通过增强碳吸收、保护现有碳贮存、实施碳替代等达到减排增汇目的,在碳中和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m3,平均约吸收1.83t 二氧化碳,释放1.62t 氧气。中国科学院研究结果显示,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量为2.01 亿t,森林生态系统贡献了其中约80%的固碳量[7]。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在2 亿t 以上,折合碳汇7~8 亿t[2],森林总碳储量已达92 亿t。随着国家储备林制度的逐步完善,建设范围及面积的不断扩大,国家储备林在碳中和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如何更好地发挥储备林在碳中和中的作用

2.1 优化储备林结构

为实现国家储备林的经济和生态功能,在储备林建设中,划定储备林建设区域中的一部分用于森林产品、生物能源和其他生产活动;另一部分作为碳汇林加以保护,以实现碳汇收益最大化,在环境治理中充分考虑森林碳汇。同时政府应充分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将林业纳入缓解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中。

2.2 健全管理制度

国家储备林自建设以来,制订了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很好地推动了储备林的建设进程。为更好发挥国家储备林的作用,明确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目标,从经济效益、适地适树、用材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设规模,打造多元化的市场融资及运行模式[5]。

要重视储备林对碳中和的作用,逐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运行管理制度、健全科技支撑制度、建立现代工程管理制度、建立监管指导机制;完善碳排放交易法规,健全林业生态补偿机制。

2.3 制定体系标准

发挥国家储备林在碳中和进程中的作用,解决用什么标准测定森林“碳吸收”能力的问题,制定碳汇计量监测方案,强化林业碳汇统计工作。

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各个层面需建立系统性的实施框架,在目标、方针、规划、实施、评估、改进等方面协同推进,实现整体提升、持续改进。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对温室气体减排等环境绩效提升结果,必须建立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的评价方法,并精准地评价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绩效状况与所设定的目标和指标之间的差距,及时发现温室气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风险和改进机遇,实现环境绩效持续提升。

2.4 加强宣传力度

国家储备林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两者相辅相成,应对未来能源需求的挑战,确保能源安全,改善我国气候、保障环境。

储备林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木材战略而制定,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对我国储备战略性木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国内各方还未充分认识到储备林制度的重要性,各方需积极配合,积极探索储备林运行机制,及时更新国家、地方政府政策文件等各类信息,充分利用大数据网络、经验实时共享、数据库实时更新,提高国民认知[6]。加强碳中和重大意义宣传,对碳中和进行科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让低碳生活成为习惯。

2.5 探索经营模式

储备林建设在储备木材战略的同时完善回报机制与产业顶层设计,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4]。

在碳中和背景下,随着森林资源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提出要加强林业生态资源的科学经营,推动林业发展新商业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森林碳汇和林业碳汇相关问题,明确碳汇交易的程序和范围,加快出台碳汇交易细则,加大对林业碳汇交易的政策扶持力度,解决交易流程、商品定价、产权保障等问题。

2.6 强化森林管护

森林最大的伤害来自于森林火灾与有害生物。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仅烧毁林木,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火灾发生时,产生烟雾,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严重时污染环境,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有害生物也严重影响森林资源。有害生物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减少林业经济收益,增加林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营造林过程中,应加强森林管护:①在林区推广建设智慧林业系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林区环境的动态监测,实现林业生态信息的智能监测、林业火灾及有害生物的智能监测预警、提升巡查效率,有效遏制火灾虫害的发生。②建立专业管护队伍,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对管护人员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培训,提升专业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尤其是火灾虫害快速处理的能力。③加强森林抚育工作,伐除林地中生长缓慢、弯曲多节的不良林木,清除感染虫害的病死林木,对生长发育良好的林木松土、除草,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通过合理的抚育措施,改善林地光照条件,促进林木生长。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 结语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建设国家储备林,顺利如期完成2020 年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提前完成2030 年森林蓄积量增加45 亿m3的目标。储备林制度的实施与基地建设,有效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大幅提高森林面积、蓄积、碳汇量。

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切入点,碳中和为目标,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积极发挥森林碳汇功能,利用森林碳汇开发生态产品、提供生态服务等途径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种植和培育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受益期长的经济林,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木蓄积,实现森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

猜你喜欢

林木储备林业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land produces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