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元素在园林景观审美中的应用
2021-12-06马海龙
马海龙
(昌吉学院,新疆昌吉 831100)
近年来,园林景观行业迅猛发展,在园林景观的审美中融入艺术元素,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探索了书法艺术、声音艺术、传统文化艺术3 个方面,分析了这3 种艺术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审美中的应用和意义。力求为我国目前城市化园林景观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1 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1.1 传统文化元素的基本概念
(1)传统文化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文化认同及生活方式。(2)传统文化还指人们为了征服自然,从中获得相应的财富而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而产生的思路。(3)传统文化更是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手段。(4)传统文化也是人类对整个社会和大自然的回馈。(5)传统文化更是人们区分人种、区域、习俗等的一种情怀。千百年间,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一直秉持着“以和为贵”的思想,如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都表现了以和为贵的中心思想,其主要目的是表明,我国传统文化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种高尚的理想与追求。
1.2 传统文化元素在我国园林景观审美中的具体应用
1.2.1 具体的传统文化代表。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国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已十分丰富多彩。其中,主要区分为表象元素与隐象元素两种,主要区分方式为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表象元素具体包括:琴、棋、书、画、捏泥人、京剧等工艺及动物、植物、服装、配饰、饮食等文化因素;隐象元素主要包括:宗教信仰,民间习俗、传说故事等。而这些数不清的传统艺术元素在现代城市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主要有书法、绘画、传统建筑风格、服装宗教信仰等元素。
1.2.2 传统文化中表象元素的具体应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最多的艺术元素是书画艺术,通过景观设计与书画艺术完美交融,使传统的画卷变成令人陶醉的美景。将书画艺术加入园林设计中的方式能更好地表达想要的效果,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山水画细腻精巧多以曲折破平直演绎展现“景中有画、画中有景”的人间仙境,如曲桥、曲水、曲径等都是园林曲形的形象再生。迂回曲折的技巧经常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让山水画艺术在园林景观中重新焕发活力和无穷的内涵意境,曲折的游览路线能起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并产生一种起承转合的节奏感。此外,山水画中的桥也多是古拙、曲折的三折桥,桥面被分成几段,曲折迂回,许多园林借鉴了这种桥体造型。
此外,一些动植物元素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角色,在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中,许多的动物、植物都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含义,其中,有代表美好寓意的,也有一些寓意不好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采用代表美好寓意的动植物。如传统门前的石狮子、松树、白鹤等,都具有健康长寿、成双成对等美好寓意,人们借此表达一种心灵慰藉,另外,在一些传统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选择上,梅花、菊花、荷花这些能够表达古人气节的植物往往更受欢迎。从周敦颐的诗词《爱莲说》中可知,古人对这些植物的热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3 传统文化中隐象元素的具体应用。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由此衍生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其中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教、道教、佛教3 家的思想,这3 种宗教信仰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思想体系,具有较强的礼制观念。以传统的皇家园林景观建筑——故宫为例,在其中的建筑设计中,包括房间的数量、柱子的高度及相关的雕刻图案的规格等,都有严格规定。除了室外,在室内:物品的摆放顺序、位置及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甚至细致到茶具等物体的具体大小等同样有严格规范,体现不同阶层的不同风格。
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主张清静无为。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间的关系。在我国的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道家思想的精髓被运用到了极点。朴素自然、因地制宜等是我国传统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一个明显规律。
而佛教思想相较于前面两种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传统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无不在竭力体现这一美好境界,在整体设计中,一些佛家物品往往必不可少。
2 书法艺术元素的应用
书法艺术的应用在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必不可少,从一些古老的园林景观中课件,其美妙的意境与书法基本吻合。在书法中,往往通过一些点与线之间的微妙变化,就能展现变幻莫测的意境与效果。书法中讲究虚实相映,通过虚与实的相互衬托,使书法的意境似幻似真。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充分结合了这一特点,将书法元素潜移默化地应用其中。如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基础的主体建筑,往往还会加入一些水、草等衬托园林景色,这时,主体建筑就是书法中的实,而水则是书法中的虚,园林外的围墙就是书法中的实,草则为虚,二者相辅相成,通过一个空间展现不同层次的内容。
书法与园林的完美交融,往往能提高园林景色的美感,令人们穿行其中时,时刻保持愉悦心情,人们可在园林中明显感受书法的意境,更加深入与园林设计产生共鸣,激发人们对园林景观的无穷遐想。
除书法的意境外,在书法的结构上,园林景观也有一定应用,在一些大型园林中,往往可见墙壁上有不同字体的书法,通过不同形状的字体与相应的园林景色相呼应,能更好地加深层次感,展现出规整、杂乱、自由等效果。对称与均衡是作为书法结构当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以隶书与楷书为例,二者的最主要特征为左右均衡,而草书与行书则是相对追求自由的两种字体,但是其根本都离不开整体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展现书法结构的美感。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些大型广场中央往往会采用对称式的设计方式,运用简单合理的布局方式,让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趋向和谐。
3 声音艺术元素的应用
由于目前园林景观的专业从业人员及学生的传统观念,往往会忽视声音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们往往将美放在自己主观视角能看到地方,忽略了声音的应用。尽管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有一大部分来自主观的视觉,但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尽管听觉的重要性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显得较为微弱,但如果能合理运用,给人带来的感受也不可忽视。
众所周知,我们在园林中正常能听见的声音主要来自于自然声音、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人造声音。其中,自然声音主要包括:风声、雨声、雷声、鸟鸣、水声等非人为产生的声音;而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则有:人们的说话声、跑步等,运动声、歌唱声等;此外,还有一些人为制造的声音,如手机铃声、园林广播、交通工具等。这些声音或许常常不被人们关注,但当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声音或多或少都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系统的划分可知,在园林景色设计中,声音的应用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而在其应用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的不同影响也直接决定人们如何评价园林设计。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结合视觉与听觉,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场景,给人们不同的感官与视听体验。
4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的设计离不开审美,而审美则是基于艺术元素的体现,将艺术元素在园林景观的审美中完美地融合与应用,不仅能营造美好的意境,更能让新时代发展下的人们陶冶情操,更好地展现现代化城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