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景观设计在医疗环境中的运用
——以三明市中西医院环境景观设计为例
2021-12-06韩国强祝永
韩国强,祝永
(三明学院,福建三明 365000)
我国大部分医院都建设在用地紧张的市中心地区,原有的医院场地已很难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也限制了医院本身的发展。很多医院都在进行改建和新建,医院的外部环境是考量医院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鸟语花香与新鲜空气可以为病人提供精神抚慰和促进身体康复,释放医护人员的压力。医院不仅是一个治病的冰冷建筑,还应该是病人调养身心的疗养场所。因此,要从环境心理学、园林景观设计、康复医学等方面综合设计,结合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内心感受,为他们提供一个消除紧张情绪、轻松愉快的医疗环境。满足使用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让患者在轻松平和状态下达到康复的目标。
1 医疗康复景观概念解读
埃里森·威廉姆斯在《康复景观:场所与福祉之间的动态》中提出康复景观的概念,康复景观具有治疗和康复功能的景观类型。医疗康复景观就是在医疗服务场所中加入相关自然景观元素,如不同色彩的花卉植物、水和野生动物等。通过这些自然元素刺激使用者的五感包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自然元素在软化医疗空间同时达到调节身心平衡目的促进身体康复[1]。
2 医疗康复景观的功能作用
传统的中医认为人与环境本身就是一体,只有在健康的环境中才能有健康的身体,人的身心与环境达到协调统一才可以实现祛病延年的功效。中国古典园林师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其中就包含了健康与养生的问题。“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健康园林空间成为历代文人养生的福地。在中世纪欧洲修道院规划设计中就引入室外景观,通过医疗花园与园艺活动帮助病人从心理和生理进行康复。罗杰·乌尔里希通过对手术后病人接触自然进行对比发现接触自然的患者明显要比不接触自然的患者恢复要快,从而表明了康复景观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合理的景观环境可以减轻病人的症状,缓解病患压力,增加患者的希望,并且为医护人员提供释放工作压力的场所。
2.1 调节病人心理作用
无论是东方医学还是西方医学都十分重视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不健康的身体自然会产生不好的心情,而不良的情绪又会加重疾病的发展。清新的空气、幽静的环境可以缓解压力,提高注意力,激发人们愉悦感,调节身心平衡。尤其是在医院中表现比较突出的老人与儿童这两类人群。
老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子女不在身边常常会孤独无助,内心比较敏感。针对老年人应设计简单的道路系统,方便老人辨识道路,增加交往空间,消除老人的孤独感。种植芳香植物唤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对儿童的康复景观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天性增加活跃的色彩,还要注意运动活动设施的安全无毒,对看护儿童的家长也要提供可以休息聊天的场所。
2.2 辅助生理修复
医院康复景观对病人生理功能可以起到辅助和康复作用,利用游戏和园艺疗法增加患者交流和沟通提升自身自信心。园艺疗法通过植物色彩及芳香等因素刺激病人五感来帮助病人恢复运动及肢体协调等功能。通过适当的游戏和休闲运动强健患者的四肢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治疗各类身心障碍帮助病人进行心理重建,起到病情缓和与痊愈的作用。
2.3 社会方面的功能
康复性的室外景观不仅给医院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为医院周边群众提供很好的治疗和康复作用。如密歇根小镇的康复疗养医院,该公共景观不仅为医院患者和医生提供服务,也为周边居民开放提供便利。疗养院景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内部设置多样的医疗服务设施,并将康复医学与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景观设计中。疗养院内部通过不同层次的植物划分许多开放与私密空间,让使用者拥有很好的独处和冥想空间,突出了医疗机构康复式景观的社会功能。
3 医疗康复景观的设计原则
3.1 康复景观的安全性
医院的患者对周边环境相较其他人群更加敏感,只有提高室外环境的安全性才可以更好地为病患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尽快战胜疾病。在道路规划中实现人车分流,对人行道路路面铺装注意采用防滑,对老年人与儿童的场地设计要设置安全防护设备;夜晚灯光照明要避免炫光;植物配置上要选择无毒无刺激性的乡土植物。
3.2 增加康复景观的参与性与趣味性
医疗康复景观不仅要在功能上满足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使用,也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景观营造调节使用者的情绪,改善病患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病患的康复效果。通过不同形态与色彩的植物搭配刺激患者感受调节病患情绪。
3.3 人与自然互动原则
接触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花草动物的互动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在进行相关景观设计时要避免采用有毒、有刺的植物,对一些低矮植物可以适当地调整高度,使得使用者能够接触到这些植物。在道路两侧注意不同高度植物的配置,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
4 医疗康复景观实践研究——三明市中西医医院景观改造
4.1 项目概况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总占地面积2.65hm2,项目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富兴堡街道,始建于1950 年10 月,由陈珠馨女士任首任院长。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遵循“传承国粹、服务大众”的办院宗旨,立足市区,面向全省,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本次景观提升范围位于医院南部主入口大门、门诊综合楼、儿童住院部、治未病中心及中药煎药房的外部场地。医院内建筑风格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简洁而不失本地特色。基地内具有明显的高差变化,最大高差达到4.5m,除出入口广场具有较大绿化面积,其余空间较琐碎,很难形成完整的休闲活动空间。
4.2 设计定位
本次医疗景观设计以突出中国传统医药养生为主,将中医养生内涵中的“节气养生”与“人体经络的脏腑养生”与景观设计相结合[2]。创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与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知识宣传与体验为一体的医疗景观体系。设计主要的指导思想通过简单的景观小品让人们在游戏和休闲中感悟中医文化,让晦涩难懂的中医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切实让游人与患者学到实用的简单易行的养生小窍门。
5 主要设计内容
5.1 分区规划
医院总体规划分为两部分:南部主入口广场区,北面是精诚楼及其周边康复花园。入口广场正对面是门诊大楼,左侧为中和楼,中和楼通过风雨廊与入口大门相连,广场右侧是急诊大楼。
5.2 道路设计
本次医院景观设计中在两个主次出入口都设计了停车场地,方便病人及时就医。道路采用人车分流形式,车行道路采用沥青铺面,人行道路采用红色透水砖。由于场地内高差较大,无障碍坡道的设计解决了病患行走不便的问题。整个道路设计坚持提高医疗效率、避免交叉感染与缩短就诊时间的原则,确保医院的交通形成高效便捷的有机整体,提高医生与患者使用体验。
5.3 中医文化广场设计
中医文化广场设计是人们进入医院的必经场所,是医院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通过这里进行人流的导引。广场形状类似于传统祥云的造型,表现出人与自然相合的养生思想。广场周边摆设了12 个对应人体经络脏腑的石墩,每个石墩上对应脏腑的养生节气,展现了不同节气与人们养生的相关知识。广场周边设置水纹形的花池,种植三明市市花三角梅、连翘及杜鹃等植物,广场通过抬高与车型道路形成不同的空间,有利划分人流与车流,广场南侧放至横向卧碑上题大医精诚,向人们展现了历史悠久的中医文化。
5.4 中和楼周边医疗景观设计
中和楼周边设置有风雨廊与百草园,风雨廊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既自成一景又可以成为游人休闲交流和赏景的空间。风雨廊造型轻巧,大大缓解了医院内部紧张焦虑的氛围。廊架背后密植竹林,构成半开放的观景休憩空间。廊架内侧两柱之间设置中医发展史及中医养生知识,向人们宣传中医传统医药知识,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景观中得到展现。百草园内种植三明市传统的草药,设置不同形状的石凳,翠竹林立,表现幽静和谐的康养景观。
5.5 医疗景观植物设计
在满足道路广场使用的前提下尽量多设置软质植物,尽量让医院看起来是一个花园。鉴于病患的特殊性,植物应选择不同季相的材料。对一些芳香植物可以通过气味调节身体内分泌系统,松树类植物可以分泌杀菌素等物质,杀死空气中有害病菌。本次设计中多采用颜色明亮的本地植物,不同色彩与不同芳香植物相结合提高病患的康复能力和感官能力。例如:香樟类植物的挥发油可以镇痛祛湿;广玉兰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吊兰等植物可以除尘,茉莉花可以杀菌解毒等功能[3]。
6 结语
医疗康复景观近几年在国内开始兴起,从康复景观的功能作用出发,探讨了康复景观设计要点。结合实际案例,从医院本身的特点出发,针对病患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环境关系,将中医养生学通过景观营造展现到大家眼前,让不同患者体验到康复景观带来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