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适老化景观设计的探索
——基于社会心理学控制力实验的思考

2021-12-06孙嘉林

现代园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控制力老龄老化

孙嘉林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1)

1 适老化景观概念及意义

适老化景观大部分指的是人造景观的适老化,而更新设计则是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再生,在尺度和功能上更适合老龄化人群。我国即将迎来高度老龄化的时期,对适老化设计的探索也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难点和热点。

由于社会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老龄群体生活体验越来越大地影响社会的整体氛围,适老化的设计是提高老年群体幸福感的重要措施,由于景观的覆盖面较广,老年人逐渐成为各类景观的重要使用者,因此,景观成为能够使老人更好地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桥梁,而适老化景观设计正是能使这一桥梁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

2 控制力实验对适老化景观设计的启发

该实验通过对比验证同一个疗养院的两组老年病人,证实了个人控制的重要性。两组的老人均得到同等的照顾,仅在告知老人的条件内容上不同。

一组被告知:①房间安排完善,无需关心布置。②赠送了统一的礼品。③每周四或周五播放电影,会通知观看。④护理人员全权负责老年人的日常维护工作。④获得自己的一盆植物,护理人员每天浇水。

二组被告知:①可以决定自己房间的家具布置。②可自行挑选,准备的不同礼物。③每周有一天会播放电影,能自由选择一天进行观看。④老年人要参与负责所住区域的日常维护。⑤获得自己的一盆植物,需要每天自行照料。

3 周后,一组的多数病人自我评价或被评价为比原来更加虚弱。二组93%的老年人表现出病情有所改善,且更有活力和快乐。结果表明,对一个失去自我决策权和控制感的人,增强其对环境的责任感,提高其对生活的控制感,就会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态度会变得更积极。

实验中可直接提取的增加控制力的方法包括,可控性的布局和陈设、多选项的选择以及责任感与环境的融合。不仅如此,还能根据其实验结论引申得出更多增加老龄群体的责任感和控制力的方法。

3 老龄群体现状分析

老龄化群体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但总体上分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的老化包括正常老化和疾病所致带来的损耗。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抑制、化解消极心理因素,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1]。

3.1 老龄群体心理方面问题分析

影响老年人心理的因素包括个人品质,信仰,从社会、文化及社区生活到住宅、家庭都在时刻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其现状可分为3 类。

3.1.1 个人。身体机能明显退化,因行动不便,部分身体功能的丧失导致生活处处受限;对生活失去控制力;进入养老生活后个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快速发展的技术产品以及现代生活不适应,惧怕科技产品。

3.1.2 家庭。丧偶,孤身养老;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养老,缺少陪伴;家庭关系不和谐。

3.1.3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长时间不接触社会,无法融入社会;朋友,同事的离世;认为对社会无价值,放弃自我。

由此可见,老龄群体在心理方便可能存在:各种心理障碍、自卑心理、无价值感、无望感、孤独感以及无助感。

4 策略探究

4.1 基于控制力实验结果分析景观设计策略

从上述实验结论得出,老年人在一个没有选择权的环境中,失去了对环境的控制,无形中对老年人心理造成压力。现有景观设计方案大多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应当从此角度出发,优化适老化景观设计的方式,可以从选择权和责任感2 个角度进行解读。①选择权,这表明适老化景观的更新设计应更多考虑景观设施的灵活性、环境的多功能性、多个社区的连续性。景观设施的灵活性,即使场地内的设施处于方便移动的状态,便于老年人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自由组装,增加景观设施的使用率,扩大其使用功能的可能性,在另一方面也是增加了老年人对设施的选择范围。如可移动可拼装休息椅。二是功能性景观场地与周围的连通性。环境的多功能性,即不将一个空间定位成一个固定功能的区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场地可以根据居民需求,每周的不同时间,一天的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活动,例如相亲角、广场舞、露天电影剧场等多位一体的多层次社交场所。老龄群体可以在时间空间双维度合理安排和选择参与社交活动。多个社区的连续性,即考虑打通社区之间的围栏,实现改造景观小品的连续性,以增加功能的延续并降低成本;以“窄马路、密路网”模式给老年人出行路径提供更多的选择,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可达性,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因出行而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和体力消耗。②责任感,即老龄群体与景观互动的密切程度,与景观密切互动会使老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也更增加了老年人在区域中的参与度,如增加垂直空间的蔬菜种植区或绿植展示区,即把蔬菜瓜果等可食用性绿植添加到景观设置中,为老人提供更多活动种类的同时,增强老人与景观的互动,使其责任感更强;将自养植物摆到同一公共区域,以供大家参观交流,这也是增加责任感和参与度的可行策略,并且老人可带儿童共同参与,不仅促进祖孙辈关系,还能调节老年人心理。

4.2 景观设计策略探究

结合上述实验启示和老年人身心问题的分析,对适老化景观设计提出了以下策略。

4.2.1 解决心理方面问题。①增加景观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环境中创造可自行布置的自由空间,增加老人内心对环境的可控感。②有机结合适老化功能性景观小品与现有景观设施,使其能与原有环境融为一体,减少环境的陌生感和机械感,避免增设过多适老化设置,对老年群体造成心理创伤。③景观的设计趋向于相对复古的风格,使环境呈现出典雅,柔和的气氛,避免过于现代的景观风格,减少国与现代的装饰材料,复古使老年人内心更有归属感和安全感。④可增加老年人孩童时代的环境互动区,利用铺装材料的变化,呈现出一个游戏与景观结合的怀旧空间,增加老年群体与景观的亲密度,愉悦心情。⑤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获得伴侣的环境,增加相亲功能的双人座椅或者营造半私密空间,减少老人无伴侣养老的孤独情况,提高老年人情感生活完整度。⑥增设集体活动区例如广场舞、太极拳以及各类健身操区域的设置,使老人更好地融入群体,减少独处时间,缓解老人的孤独情绪,弥补家人子女无法完成的陪伴。⑦建立立体种植蔬菜区或者植物花卉展示园,绿植本身也是绿地景观的一部分,既能增加老人的活动量,又使老人与景观产生互动,增加老人对环境的责任感和可控感,并且分年龄段参与,增加老人与年轻群体的交流互动。

4.2.2 解决生理方面问题。①增加、放大路面标识、语音提示转角,以应对听、视觉退化的老人对环境危险信号的不敏感情况,减少老年群体不必要损伤情况的发生,为其增加安全保障。②优化处理空间衔接处的各级高差,隐形化处理原有高差,营造无障碍坡度,减少造成机体损耗的环境设置。③圆角化处理直角、尖锐建筑边缘,减少环境中尖锐边缘对老年群体的威胁,降低老人受伤的几率。④完善地面硬化,使步行路面达到一体化,避免砖块参差凸翘情况的产生,避免因环境缺陷对老年人造成的意外创伤。

5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不能只满足于分析问题,仅满足老年人的出行、起居、护理等方面,更应该从心理上让老年人获得更完善的养老体验,甚至探索隐性的心理需求。社会心理学的控制力理论,证明控制力对人的身心影响起着重要作用,也对适老化的景观设计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要考虑的不仅包括景观的功能和尺度上,还要包括老人的心理及其心理隐性的需求。由此可见,适老化的景观设计需要多层次的考虑,提前挖掘老龄群体的隐性需求。

在未来的10 年,我国65 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将达到总人口数量的20%,以更科学的方式推动社区的适老化景观设计的质量,无论对家庭的幸福生活还是对社会都有着长远意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表明,老年人正处于自我整合绝望的对立阶段中,除了主观的积极面对老龄化,外部环境的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老年人顺利度过老年期,不仅圆满了人生完整度和完成度,且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控制力老龄老化
适老化理念下的整体橱柜设计创新研究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灵活多变,有着惊喜的细节重播和控制力 Starke Sound(史塔克声学)AD4.320 4声道功率放大器
语言控制·危机·消解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中小企业营运中的资金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研究
杜绝初春老化肌